<p class="ql-block">科大南门坐北朝南。隔着南广场,南门的北面是学校第一图书馆。第一图书馆东西两侧分别是第一教学楼和第二教学楼。</p><p class="ql-block">照片:科大南门</p> <p class="ql-block"><b><font color="#333333">南广场</font></b><br></p><p class="ql-block">南大门与第一图书馆之间的南广场挺大的,南北纵深长度有200多米。南门的东侧是老税校校区,其水平面比南广场高了约七八米。为了保护老税校校区几栋教学楼的安全,沿南北方向修建了一条长约200米,高约8米的保坎。</p><p class="ql-block">照片:南广场</p> <p class="ql-block">照片:南广场</p> <p class="ql-block">为了美观和绿化,这条保坎分段种植了地锦、迎春、络石等垂直绿化植物。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不是很精致,但一则是成本较低,二则是也还漂亮,当时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只是感觉不够美观,安全性也有点不足。<br>照片:南广场<br></p> <p class="ql-block">地锦,别名爬墙虎、爬山虎,是一种抗逆性良好的地被植物,可以有效地覆盖地面,并能用吸盘附着于岩石和土块之上,以固定土壤,成为一种常选的垂直绿化植物。地锦作为垂直绿化植物,美化效果还是不错的。春夏两季的翠绿养眼,冬天枯黄的地锦草自然展现的图案也非常漂亮,像百鸟朝凤?还是像百鸟归巢?都像,也都不像,反正挺好看的。</p><p class="ql-block">照片:冬天枯黄的地锦草</p> <p class="ql-block">迎春花,木犀科素馨属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小枝细长直立或呈拱形下垂,因而也常选为垂直绿化植物。因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迎春花开后便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故而得名。迎春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合称为“雪中四友”,都是中国最常见的花卉。迎春枝条披垂,叶丛翠绿,绿化效果突出。</p><p class="ql-block">照片:翠绿的迎春叶丛</p> <div>迎春枝条呈拱形向下披垂,冬末至早春先花后叶,花色金黄,叶丛翠绿。<br></div>照片:金黄色的迎春花 <div>络石是以其生长习性命名的,《本草纲目》记载称:“以其包络石木而生,故名络石”。络石是一种爬藤植物,常缠绕于树上或攀援于墙壁与岩石上,故也是一种常选的垂直绿化植物。络石为芳香花卉植物,开白色小花,花看起来像是一个万字。<br></div>照片:络石开花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 color="#333333">南门文化墙</font></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还是去年年中的时候,就看到学校有关部门在打这条长约200米,高约8米的保坎的主意,听说是为了美化校园,利用这条保坎建一面文化墙。我家住在南门的西侧,知道消息后就多了一件操空心的事,日常散步时就常到东边转转,一边看工程的进度和变化,一边猜想文化墙建好后的模样。经过一年多的施工,今年5月7日南门文化墙终于揭开了自己的面纱,以崭新的姿态走进大家的视野,成为学校的新地标和打卡地。</p><p class="ql-block">照片:南门文化墙的北段</p> <p class="ql-block">南门文化墙北起第一教学楼南侧,南终于南门围墙,总长208米。其中,“民族团结文化”和“校史”版块合计长180米,起始的“彩色灯光标语”版块和中间连接版块合计长28米。</p><p class="ql-block">彩灯标语版块的文字内容是“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中间连接版块的内容包括包括校歌、校赋、校徽、校训。整幅画作以马赛克镶嵌画形式呈现,由300余万片不同大小、 花色的玉石、水晶、玻璃、瓷器、大理石、金属等材料组合而成,巧夺天工、精美绝伦。</p><p class="ql-block">极目远望,长达208米的文化墙宛如一幅巨大的画卷徐徐展开,气势恢宏。只是画面太长了,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拍摄文化墙全景,只好分成三段进行拍摄。文化墙北段,“彩色灯光标语”版块之后接着为“民族团结文化”版块。</p><p class="ql-block">照片:文化墙北段</p> 文化墙中段,“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之后,以“校歌、校赋、校徽、校训”作为连接版块。<div>照片:文化墙中段<br></div> 文化墙南段,“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之后,以“校歌、校赋、校徽、校训”作为连接版块,后面紧接“校史”版块。<br>照片:文化墙南段 <div>南门文化墙是学校齐白石艺术学院的徐济发老师带领30多名学生设计创作的。据介绍,徐老师与学生们为了追求最好的艺术效果,查阅了无数资料,从色调、工艺、美学角度上反复打磨,先后对图案细节进行了200多次调整,花色由初稿的75种增至258种。<br></div>照片:“民族团结文化”版块片段 “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中,56个民族的112个男女人物都先由学生穿上民族服饰逐一动态摆拍,再根据照片进行设计,反复修改,力求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生动鲜活、栩栩如生。<div>照片:“民族团结文化”版块片段<br></div> <div>在选材和制作工艺上,校友陈琪桦作为项目承接人也参与了设计,他反复和徐老师等沟通,无数次调整改进,最小的一块瓷砖精确度甚至达到3毫米。</div><div>设计完成后,“民族团结文化”版块和“校史”版块180米长的马赛克镶嵌画由20多位经验丰富的工人加班加点,历时150天精心施工,拼装组合而成。<br></div>照片:“校史”版块片段 文化墙的“彩色灯光标语”版块顶部采用城垛形式作为装饰,其余版块顶部采用蓝色琉璃瓦作为装饰,效果不错,与周边的南大门、第一图书馆、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南广场等辅相成、相映成趣。<div>施工时,利用文化墙与保坎之间的空间做成了一条贯通全长的观赏游道,既漂亮又安全。登上游道,眺望整个南广场,风景挺好的。<div>照片:文化墙游道</div></div> 照片:文化墙游道 照片:从文化墙游道看第一图书馆和对面的第二教学楼 照片:从文化墙游道看第一图书馆和对面的第二教学楼 <p class="ql-block"><b><font color="#333333">彩色灯光标语</font></b></p><p class="ql-block">彩色灯光标语“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为红色宋体大字,右下角为浅蓝与深蓝色波涛。这既是一句鼓舞人心的宣传标语,也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p><p class="ql-block">照片:彩色灯光标语</p> <p class="ql-block">照片:“彩色灯光标语”版块的灯光效果</p> <div><b><font color="#333333">“民族团结文化”版块</font></b></div>“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中,56个民族的112个男女人物个个生动鲜活、栩栩如生。文化墙的“民族文化巨卷”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和谐欢愉的繁荣景象,凝聚着学校师生的时代使命和民族情怀。<div>学校作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有来自32个民族的少数民族师生员工3653人,非常重视“民族团结进步进高校”创建工作。学校的校园建设中,如“石榴园”“文化墙”等也是“民族团结进步进高校”工作内容。<br></div><div>照片:“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中的人物<br></div> <div>对于“民族团结文化”版块这样的长画卷,用整幅照片来反映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分拆成片段来拍摄。由于“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中的人物载歌载舞,形体动作复杂,分拆成片段拍摄时还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每个人物的形象必须完整,二是每个民族的男女两个人物不能分开,必须留在一个画面中。<br></div><div>照片:“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中的人物</div> 对于各个民族的典型服饰我知道的很少。对于文化墙中各个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只有少部分可以准确标注出其民族身份,大多数都做不到准确标注。准确标注太难了,干脆就不进行标注了,大家边看边想边猜,也挺有意思的。<br>照片:“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中的人物 照片:“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中的人物 照片:“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中的人物 照片:“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中的人物 照片:“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中的人物 照片:“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中的人物 照片:“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中的人物 照片:“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中的人物 照片:“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中的人物 照片:“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中的人物 照片:“民族团结文化”版块中的人物 <b><font color="#333333">“校歌、校赋、校徽、校训”作为连接版块</font></b><div>照片:湖南科技大学校歌</div> 照片:湖南科技大学赋 照片:湖南科技大学校徽、校训 <b><font color="#333333">“校史”版块</font></b><div>对于“校史”版块这样的长画卷,用整幅照片来反映也是不可能的,同样只能分拆成片段来拍摄。由于“校史”版块中的建筑图像或者具有本身在逻辑上的整体性,例如照片“文庙”、照片“湖南科技大学”等;或者具有文化墙设计者的设计意涵含有的整体性,如照片“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不能拆开,应该留在一个画面中。</div><div>湘潭文庙位于湖南科技大学昭潭书院校区内,始建于南宋绍兴初年。其与县学一体,遵循“庙中有学、学中设庙、庙学合一”的规制,自建立后即是人文荟萃的湘潭文教中心,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枢纽之一。一比一复制了湘潭文庙大成殿前的石雕盘龙龙头,安放在文化墙中,标志着学校文化历史传承下的又一新文化地标的诞生。<br></div><div>照片:文庙之大成殿</div> <div>昭潭书院位于湖南科技大学昭潭书院校区内,始建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清代曾辉煌一时。《昭潭书院赋》如是说:“此固一邑特佳,与碧泉、锦湾竞秀;抑亦三湘最胜。同橘洲、枫浦而不群者也。则有名流硕彦,学士大夫、寻芳选胜,歇马停车。”昭潭书院与文庙仅一墙之隔。在湘潭所有的书院中是地位最高的。它由地方政府官员主持修建,与文庙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学体系。<br></div>照片:昭潭书院图 <div>湖南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溯源于1949年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div><div>中共长沙地委成立后,面临着筹款筹粮支援前线、接管建政和减租减押、清匪反霸等许多紧迫任务。各项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大量的干部,尤其是本地干部。因此,1949年7月23日地委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便将创办“湘北建设学院”作了具体安排。从建院开始至1951年9月,两年多的时间里,培训了青年知识分子新干部3416人;轮训在职干部3949人,轮训党员干部153人。实践证明,湘北建设学院的创办,不仅为当时开展新区工作解了燃眉之急,而且为后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准备了人才。<br></div>照片:湘北建设学院 <div>1978年,煤炭工业部为了适应南方采煤业的发展,选址湘潭县,创办湘潭煤炭学院,作为长江以南唯一的煤炭本科院校。1981年,鉴于本科专业增扩,改名为湘潭矿业学院。1997年,进一步拓宽专业范围和服务面,更名为湘潭工学院。<br></div><div>1958年,湘北建设学院更名为湘潭师范专科学校。1985年,湘潭师专升格为湘潭师范学院,是当时湖南省的第二所师范本科师范院校。<br></div><div>1998年,湘潭工学院和湘潭师范学院双双获取硕士学位授予权。<br></div>照片: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 <div>2002年的年初,校园最近处相距不足50米的湘潭工学院和湘潭师范学院初步达成合并意向,并在2003年正式合并,组建湖南科技大学。至此,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市。<br></div>照片:湖南科技大学 照片:学校的第一田径场 照片:学校办公楼——立德楼 照片:位于东门附近的月湖桥与学校英文缩写“HNUST”碑 <div>万步炎,湖南科技大学教授、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所所长,是学校优秀教师与科研人员的代表。2021年9月,获得2021年"最美教师"荣誉称号。2023年5月,中宣部授予万步炎“时代楷模”称号。<br></div><div>2015年6月,万步炎担任首席科学家的“海牛”——“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在南海3109米海底海试成功,刷新了中国深海钻机钻探深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在水深大于3000米的海底对海床进行60米钻探技术的国家 ;2021年4月7日,万步炎带领团队研制的中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海底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世界纪录 ;2022年8月,率队奔赴南海,在某海域120米水深处成功完成基于海底钻机的海底原位探测试验 。<br></div>照片:海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