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京剧反映的是中国独特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包含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以其无限的艺术魅力被称为国粹。</p> <p class="ql-block">京剧行当:生、旦、净、丑。</p><p class="ql-block">四 功:唱、念.做.打。</p><p class="ql-block">五 法:手、眼、身、法、步。</p><p class="ql-block">剧 目: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出。</p><p class="ql-block">三大艺术特征: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p> <p class="ql-block">为了把博大精深的国粹深入潜出地呈现在学员们面前,使我们这些京剧“小白”由喜欢京剧到热爱京剧,李如华老师颇费了一番功夫。</p> <p class="ql-block">李如华老师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张君秋大师的亲传弟子。她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教学经验,授课严谨而不失风趣。在课堂上,她总是既认真又耐心,讲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语言生动,嗓音清澈、圆润、甘甜。她在课程中的倾情演绎和倾囊相授,给学员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李如华老师现场教唱</p> <p class="ql-block">一、抓住课堂,提高课堂效率。</p><p class="ql-block">1.喊嗓:每节课都以正确的练声—喊嗓开始。喊嗓可以锻炼各种发声部位,大声喊出“伊”“ 啊”,由低到高,由高到低反复进行,这样每节课地反复训练,最终使学员们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2.正确的发声:李老师在教唱唱腔时,教我们要吸足气,小腹用力,气从丹田发出。反复指导,多次练习。同时,教我们吐字的方法和气息的用法,掌握准确的吸气方法,即偷气和换气。</p> <p class="ql-block">3.精准唱念:字正腔圆是唱京剧的基本要求,京剧的唱除了经过训练而得来一副好嗓子外,更重要的是对嗓音的运用,即声韵、词意、感情。关于念,京剧有“千斤念白四两唱”的说法。李老师教我们,念时首先注意字音的准确和“尖.团”字及“上口”字的念法,并用拼音方式来念字头—字腹—字尾,做到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李老师把这些京剧歌唱的方法与神韵,融会贯通到每节课的教学环节中,“润物细无声”,使我们大家对学习京剧有了越来越高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二、利用课余时间,近一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在学习过程中,重复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不断的复习首先是在课堂上,李如华老师不断的鼓励大家大胆地唱、放松地唱、大声地唱、反复地唱。另外,在课后,通过布置作业把口传心授的教学内容不断加强巩固,力求养成习惯。因此,她布置作业要求两种不同的层次。</p><p class="ql-block">1、唱词念一遍,强调一下“尖.团”字和“上口”字。</p><p class="ql-block">2、老师干唱一遍(不跟伴奏),主要是让大家听清楚唱腔中换气的地方,通过手机把要学习的内容记录下来,回家反复练习。</p> <p class="ql-block">学员们通过每次课堂上的多次模拟及课下的反复练习,唱腔越来越优美,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先后学唱了诸如:《贵妃醉酒》(包括定场诗)、《霸王别姬》中的<看大王><劝大王>及《穆桂英挂帅》中的<我不桂帅谁挂帅>。现代戏中的《红梅赞》、《红灯记》选段<光辉照儿永向前>、《杜鹃山》选段<家住安原>等。通过本期的学习,学员们学会了用小嗓歌唱,并学会了所学唱段中的“尖.团”字及“上口”字,真的收获颇丰。白贞义大姐激动地说“通过李如华老师的教唱才知道,原来京剧的唱腔是这样表达的!”</p> <p class="ql-block">白贞义 演唱《梨花颂》</p> <p class="ql-block">王建华演唱《看大王》</p> <p class="ql-block">刘梅演唱《红梅赞》</p> <p class="ql-block">总之,学习京剧不仅是美的享受,还可以领略到许多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唱京剧需要用气息来控制音量,这种用丹田运气来呼吸的方法,也是对人体最有利的养身方法。为了愉悦身心,弘扬民族文化,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一起来跟随李如华老师学习京剧吧!</p> <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京剧二班 刘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