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的时候,我可以说一口流利的山东胶南话,因为从婴儿时,我就跟着姥姥。如今,我的语言系统仍和山东方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至少能听懂胶南、滨州、烟台、青岛的方言,只是不会说了。</p><p class="ql-block">姥姥是四零年生人,已经步入耄耋之年。在我的记忆里,她的样子没有大的变化,头发白了,皱纹多了,也瘦小了。不算长得美,但是我见过最好看的老太太。</p> <p class="ql-block">在我小时候,姥姥是个很要强的人,打我记事起,她就什么都是自己做,听妈妈说,姥姥家在公社时代,没有欠过大队一分钱。姥姥是个粗心的人,子女多,我又是第一个外孙女,我的童年是跟蜻蜓、蚂蚱、麻雀、鸡鸭鹅一起度过的,村上的人家我几乎都串过门儿。姥姥是我最亲的人,那时候没有爸爸妈妈的概念,要上学的时候需要离开姥姥,是被妈妈连哄带骗带走的,上学时的每一个假期也是要回姥姥家的。</p><p class="ql-block">我长大了,工作了,回老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看姥姥的时间就更少了。在她七十五岁的时候,我们一家陪她回了山东,那个时候,她还能走很远的路,还能听得见大多数跟她说得话,还能种菜、摘果。在她年近八十的时候,我们一起去感受长沙的冬天,她还能跟我妈一起遛狗,出去遛弯,逛超市,吃美食。可是,就只是过了三四年,她几乎听不见别人说的话了,话很少,声音很小,饭量也少,尤其这次住院之后,嗜睡,虚弱无力。今天离别时,没敢跟她打招呼,就当是扔个垃圾或者去个超市就出门了,车一开出去就后悔了,应该多说两句话的,即使她听不懂或听不见。</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条件不好,吃冰棍也是奢侈的,听到吆喝声,每次我想吃的时候,姥姥就从手绢包裹的零钱里拿钱给我买。姥姥做的豆角面是我印象里最好吃的面条,姥姥种的豆角,手擀的面条。姥姥不识字,曾经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数钱算账不会错。姥姥喜欢看热闹,赶集,最喜欢看秧歌。姥姥喜欢吃包子、饺子,喜欢吃榴莲。姥姥的衣服都是系扣的,她不喜欢带拉链的。姥姥喜欢穿布鞋,她说舒服。</p><p class="ql-block">姥姥为了给我妈买一双黄胶鞋,上山打山梨,背着跟她差不多重的山梨只卖了四块钱,因为鞋是四块两分钱而没能一次买成。姥姥还有一个小儿子,就是我的三舅,在十七岁的时候得病没了,这应该是她最大的痛,一夜白了头。姥姥不喜欢麻烦儿女,哪怕儿女争着让她去,她还是要住在自己的房子里。</p><p class="ql-block">写我的姥姥,因为关于她的记忆在模糊,儿时给我讲的故事我已经记不清楚内容,快要忘记她的一些重要的经历,跟她捡蘑菇、刨地瓜、挖野菜、烙煎饼、赶集的画面也不那么清晰了,我害怕了,我不想忘记,我要让那些记忆都回来,我也要记住现在和以后,记录下来,一直陪着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