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祖父是位篾匠,方圆十里都知道。不同于纯正的江南水乡,家乡虽身处南方,却隐没在喀斯特地貌所赋予的大山环抱之中。少了些柔情,多了一分豪迈。看那群山有力凸起的山脊,正如它所它孕育的人民那蛟龙般的脊梁。家乡那条大河在山间盘旋穿梭,绕山岨流,载着大山里薪火相传的生命力奔腾向前去。全靠这一方好山水,养育了大片竹林。靠山吃山,吊脚楼依山而建,竹子高出院门旁的青石围墙。祖父喜欢坐在屋檐下,噙着忽明忽灭的烟锅,看着那深绿的一大片。微风游过,竹杆倾斜,竹海涌动,烟雾缭绕之中,他眼里满是欣慰。祖父是爱竹的,看到那些竹杆即将成器,他是欢喜的,祖父等着竹子拔节,就像娃娃长高一般。选竹,一定要等个好天气。祖父披着蓑衣走进竹林,敲敲拣拣,竹子需要有韧性,但又得经得住风霜雨雪。竹子砍好锯段,堆放在门前石阶上晾干,阳光一束束穿过竹林,投射成块块光斑,将竹子的清香糅碎在带有潮气的空气中,竹香一点点氤氲,日日萦绕在祖父的心头。刨面,让竹子露出原色;劈篾,使竹子分割成细细的篾条、篾丝;编制,篾条在祖父手间有条不紊地穿梭。砍、锯、刨、拉、编一气呵成,一坐就是一天,方言浓重的小调回荡在大山之间。祖父编的果篮,双层的圆口高脚,带有镂空的图案,伴着竹子用刨刀包刨过的翠绿,惟妙惟肖;簸箕则是圆形的晒豆子、辣椒等农产品的器物,他用土家人做糍粑的品红品绿(一种可食用的颜料)把篾条染上颜色穿插在簸箕的正面,会呈现一些土家人劳作、生活的场景。筛子刚柔并济,晒谷席孔隙均匀。那些竹器的成品甚是令人惊叹,最玄幻的魔术师也不过如此。祖父编竹器时,总会舀碗酒,一则在必要时软化篾条,再则待编得口干时,便端起粗瓷碗抿上两口,休憩半响,自然不是品,没那般繁文缛节,却不断摇晃着酒,凝望着黛青的竹海陷入回忆。一九九五年,爸爸初中毕业考上了县城一中,那几年,奶奶卧病在床,饔飧不继。那年,这片竹林还很稀疏。祖父只得靠卖竹器给奶奶凑药钱和给爸爸凑学费,他常常编至三更灯火。在油灯微弱的黄光包围之中,只见篾条在他手中绕转翻腾。由于长年蹲着小腿肌肉收缩,双手覆上厚茧,皲裂了一道道的口子,他一点儿也不在乎。舍不得花钱买润皮肤的皲口药,趁过年杀鸡时取的板油用个瓶子放酒泡着,时常拿出来压碎了涂在他手上的那些口子上,为的是多编几个竹器。好在爸爸争气,学习,毕业,工作,一路栉风沐雨,走出了那座大山,可是祖父依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