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鄣山村

南窗客

<p class="ql-block">  横亘于江西婺源的大鄣山绵延百里,为庐、浙两水的发源地,古诗云:“蹯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大鄣山主峰擂鼓峰海拔1629.8米,是婺源群峰中的翘楚。在擂鼓峰南麓隐藏着一个神秘的村落——鄣山村。</p> <p class="ql-block">  国庆炎热似夏季,为躲避城市酷暑,与家人驱车前往鄣山村。行至婺源县清华镇后,往北向大鄣山乡进发,车在密林中穿行,愈往山上行驶,气候愈加凉爽,但路也愈加弯曲。到达卧龙谷景区,开始绕着蜿蜒公路盘山而上,这是通往鄣山村唯一的道路。路是在悬崖绝壁上开凿而成,路面宽大约4米,众多地方无法会车,而且有数百米的悬崖路,车轮旁就是万丈深渊,驾车及坐车人皆心惊胆颤、不敢旁望。至今想起情景,仍然心有余悸。</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小时的盘旋,车辆拐弯行至落水口,土地平旷,豁然开朗。纵目远望,擂鼓峰向东西两面各伸出一条粗大的“臂膀”,将这块葫芦状的平地揽于怀中,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徽式民居建于其上,这就是鄣山村。村庄四周被葱茏郁绿大山环绕,自擂鼓峰而下的清泉从村中流过,在村口跌落成百米高的瀑布,瀑布之下便是以雄、险、奇、秀著称的卧龙大峡谷。村庄方圆三十里杳无人迹,几乎与外界隔绝,真乃一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鄣山村海拔92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终年云雾缭绕,尤其夏季气候凉爽、舒适宜人,我们住在村头汪姓人家的竹缘居民宿。据说从明代开始,就有余氏、汪氏等祖辈陆续搬迁至此建村居住。目前村庄有住户150户,户籍人口 670余人。村内分为里村与外村两个村小组,里村人家姓余,外村人家姓汪。在没有路的年代,最早的先民是怎样徒步走到这里,并选择了在此生活?两天两夜的时光,或散步爬山,或品茶聊天,或听蛙声鸟呜,过着悠闲的山民生活,没有尘世的喧嚣,也没有功利的浮躁,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p> <p class="ql-block">  绿茶是鄣山村的重要农作物,在葱郁翠绿的高山上,有机茶园布满山野之间,云遮雾罩、气候湿润,植被丰厚、土地肥沃。这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大鄣山顶茶“香高、汤碧、味厚、汁浓”的品质风格。据说,国务院办公厅每年在鄣山村定购绿茶,作为招待之用。</p> <p class="ql-block">  冷水鱼则是鄣山村的美食特色,大鄣山海拔高、水彻骨冷,家家户户在村边用石块垒起鱼池,池子里养着草鱼、鲤鱼、鲫鱼等,而且专门种草喂养。自山上而下的清泉,长年不息穿过鱼池、交换活水。这里的鱼生长期较长,价格相对较贵,但味道非常鲜美,吸引着众多游客。</p> <p class="ql-block">  鄣山村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35年4月,关英、倪南山、刘毓标等领导的皖赣红军独立团,以鄣山村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并建立了大鄣山革命根据地。1936年4月,中共皖浙赣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在鄣山村召开。在村边的山坡上,如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园,并竖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村里11位革命烈士长眠于此。</p> <p class="ql-block">  离开鄣山村的前一天晚上,在水口通往村头的路上,我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并在微博中写道:离鄣山村口百米,黑暗中三盏路灯,一头是悬崖绝壁崎岖山路,走出大山进入红尘世界;一头是漫山云雾细水潺流,走进绿色来到世外桃源。你往哪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