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画中游”随笔

小鹿

<p class="ql-block">网络时代,一部手机览尽,便可知天下事。</p><p class="ql-block"> 退休在家,颐和园是我常来打卡的地方。我喜欢这里的湖光山色和落日余晖,也乐享这里的亭台楼阁和春花落雁。</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威严伫立在昆明湖畔的万寿山山腰,已没有了新意,但我在一年四季的轮回中,仍然可以欣赏到皇家园林雍容华贵的不同姿容和不凡气质。</p> <p class="ql-block">前不久开放的颐和园“画中游”一直以来未曾谋面,几次散步经过都因担心游客多而未做逗留,最近群里大姐的问话倒让我有了马上想看到它的冲动。那天晚上很晚我和先生商议决定明早儿去看看,无法约上更多亲朋好友,我和先生次日一早便驱车来到颐和园。今日主题是游览“园中园” ,我们沿着昆明湖东岸直奔那里。</p> <p class="ql-block">彼得先生坐在长廊小憩。</p> <p class="ql-block">新建宫门进入,一路走走停停,过了佛香阁便看见“听鹂馆”,顺着坡道走上去就到了“画中游”。</p><p class="ql-block">画中游位于颐和园的万寿山前西部,包括画中游、澄辉阁、借秋楼、爱山楼、湖山真意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八点才开门呢,我们找了个凉快地方喝水休息等待开门。比我们更早到这里的是来自东北一家老少八九口人。小孩子在玩耍打闹,年长者坐在树荫下的大石头上闲聊,两个虎背熊腰的年轻人,从相貌看猜想是老人的儿子,年轻秀气的女子可能是老人的儿媳。我在与他们攀谈中得知,他们是从锦州乘火车来的,五个小时就到北京了,准备在北京玩儿一周回家。如今交通发达便捷使人们的出行变得很方便,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一年四季游客如织,其中大部分是外地游客。疫情三年刚刚好转,人们便开启了报复性的旅游,举家出游也是司空见惯的。我想如果没有经济能力做支撑,<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没有大家庭的凝聚力,没有年轻人的担当,这样携全家老少集体</span>出游几乎是很难做到的。我很喜欢这幸福的一家人带来的烟火气,尤其这俩小伙子,朴实善良既懂得感恩父母又会护卫妻儿老小的模样儿。(可惜没有留图)</p> <p class="ql-block">离开门还有半小时,我顺着游览道路边走边看。也是想看看这条道路是通向哪里。顺着水泥坡道往下走,道路两侧是密密的树林,“画中游”的亭台楼阁立刻消失在绿海中,此刻丁达尔光正透过晨雾,刺破树梢,一闪一闪地向我们眨着眼睛,这可遇不可求的美景儿真让我惊喜不已。我连忙拿起手机啪啪啪,直拍得手发软才悻悻离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丁达尔光。</p> <p class="ql-block">我让先生慢些走,给他与美丽的丁达尔光来个同框,并指导他伸手做出能够触摸到这个光的样子,他很配合地完成我的拍照构思,照完就走了 ,丝毫没有顾及到我的感受。我此刻只想买支枪。😡</p> <p class="ql-block">下山便看见<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宿云檐城关,这个标志性建筑是我沿湖散步时经常走过的,今天才知道</span>这里有条小路也通向“画中游”。</p><p class="ql-block">沿湖走到石舫再往北有一个牌楼(宿云檐城关),西侧是船坞码头,牌楼(偏东南)的右手边有一条上山的路,三两个台阶一组,大约十组台阶向右上坡,没有多远就到了“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上联:闻云归岫连峰暗,</p><p class="ql-block">下联:飞瀑垂空漱石凉。</p><p class="ql-block">横联:身所履历自欣得此奇观。</p> <p class="ql-block">站在“画中游”,手机能够清晰地看到西堤上的豳风桥和水中的游船。</p> <p class="ql-block">站着豳风桥向东北方向望去,巍峨屹立的佛香阁和湖中的石舫以及在半山腰的“画中游”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豳风桥的一年四季都很美。</p> <p class="ql-block">在豳风桥上眺望画中游,在“画中游”西望豳风桥,充分诠释了什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绝妙意境。</p> <p class="ql-block">西望看到的是彩带桥附近的码头。</p> <p class="ql-block">曲径通幽处。</p> <p class="ql-block">登阁远眺,仿佛置身画中。西望玉泉山,南望昆明湖,每框一景,景景不同。在正面看是两层的小楼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借秋楼与爱山楼,</span>从后面山坡上看,秒变成一层的敞轩。从敞轩内向外眺望,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敞轩的上楣、底座与左右直立的楹柱恰好形成一个“取景框”。</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里拍照,再穿上清朝的长袍,立刻就有了穿越的感觉。可惜没遇到身着古装梳着高高的发髻手握花伞拍照的时尚小美女。</p> <p class="ql-block">两侧直立的楹柱与上楣和底座巧妙地形成一个“取景框”,把湖光山色揽入怀中。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三下江南,对苏州园林情有独钟,这“画中游”的创意源自他的一个梦,梦见的这幅画卷里,别具一格的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使他一见如故,随即召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就有了后来的“画中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参观游览了“画中游”,我们不得不佩服乾隆皇帝的巧妙构思和独到的艺术眼光。</span></p> <p class="ql-block">眺望昆明湖。</p> <p class="ql-block">遇到正在拍照的一对母女。小姑娘举手投足间都透着那么美,我感叹着并情不自禁地把她拍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我看这个背景不错,便请小姑娘的妈妈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我们也曾经年轻过,虽说现在已过“古来稀”,但仍然心有不甘,每天从小事做起,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小姑娘的妈妈边拍照边夸奖我,说:“你一踢腿我就看出你有舞蹈基础”。哈哈!好汉不提当年勇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画中游,背后就是波光粼粼的昆明湖,依稀可见弯弯的十七空桥连接着南湖岛,游船不时从湖面悠悠驶来又慢慢走远。真是人在“画中游”啊!</p> <p class="ql-block">手机可以看到更清晰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匠心独具。</p> <p class="ql-block">建筑随山就势,由爬山廊连接起来。并筑有错落有致的平台,整个建筑群多样组合构图巧妙造型别致玲珑秀美,处处彰显皇家园林建筑的恢宏大气的格调。</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造型别致,匠心独具。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p> <p class="ql-block">往南望是昆明湖和湖心岛十七孔桥。</p> <p class="ql-block">可以看到坐落在蜿蜒的西堤上的豳风桥,观赏蓝天白云远山如黛的玉泉山的旖旎风光。</p> <p class="ql-block">往南眺望玉泉山,蓝天白云,远山如黛。好一幅美丽图画。</p> <p class="ql-block">“画中游”的八个飞檐都带有斗拱,并严格按照皇家建筑制式而建,充分彰显了皇家园林建筑恢宏大气的考究之处。</p> <p class="ql-block">一路美景连连。蓝天白云映照着一池湖水,此刻颐和园的游船和码头,铜牛与十七孔桥都仿佛在画中而美不胜收。待秋风乍起冬雪飘然而落时,“画中游”将呈现别样风情,我们期待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