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span>为了深入学习探讨新课标,精准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和主要变化,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效率,<span style="font-size: 18px;">提升教师教学水平,</span>打造品质课堂,实验小学中数组于2023年6月21日开展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 </p> 活动一:集体备课 <p class="ql-block"> 备课老师从坚持素养导向,落实育人为本理念,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数学课标教学建议,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 经过全科组老师的共同思考和研讨,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有了准确的定位,最后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p> 活动二: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李世英老师以培养“四能”作为目标导向,通过出示购书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理解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解答问题的方法,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综合能力。</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算理。将准备好的写有相同算式的卡片分给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接力比赛,使学生通过游戏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比较、归纳等活动,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增强了课堂趣味性。 </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参与讨论;听课老师们专注聆听,认真笔记,不遗漏课堂上每一关键环节,做到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 </p> 活动三:评课、研课 <p class="ql-block"> 课后全科组老师们就李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展开激烈讨论,各抒己见,表扬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老师们的共同研讨下,这节公开课变得更加“具体”、“饱满”,富有教育意义。</p><p class="ql-block">优点:</p><p class="ql-block">1.课前准备充分,导入部分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p><p class="ql-block">2.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方式,博采众长,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p><p class="ql-block">3.立足数学教学,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攻破小数加减法算理。</p><p class="ql-block">4.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p><p class="ql-block">5.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不足:</p><p class="ql-block">1:未及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理答,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减弱。</p><p class="ql-block">2:总结性结论,语言不够简明,重点不突出,学生容易混淆概念。</p><p class="ql-block">3:小数减法练习过少,学生课堂练习量不够,课堂即时反馈效果弱。</p><p class="ql-block">建议:</p><p class="ql-block">1:课堂应面向全体学生,运用教育机智,将学生问题合理化,促进教学。</p><p class="ql-block">2: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结论,并将关键字用板书题明。</p><p class="ql-block">3: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精讲精练,对比小数加法学习小数减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利用学生练习出现的“错误”服务课堂教学。</p> <p class="ql-block"> 备课有方,上课有法,改课有道。本次课例研讨活动,有备课课例分析,有课堂教学展示,有互动评课、有全体老师的思维碰撞,切实解答了老师在教学实际中的一些困惑,充分激发了老师们对有效课堂的深度思考,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实践定位。 </p><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为全科组老师营造了一个互观互学、交流探讨的良好教研氛围,为老师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新的尝试,为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