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端午节,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p><p class="ql-block">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不必多说,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划龙舟、吃粽子是各地端午节的主要习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i>2023年端午节划龙舟(湖南耒阳市)</i></b></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美友们,您小时候家乡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i>2023年端午节划龙舟(湖南耒阳市)</i></b></p> <p class="ql-block"> 今年端午节,除了全家人热热闹闹聚餐外,食物的丰盛已经到了山珍海味鲍鱼龙虾样样有的程度,但我感觉已经找不到几十年前端午节的仪式感了。</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当年在农村过节的情景,这些传统习俗文化的内涵也在城镇化、人口转移到城市的高楼大厦时,变成一种吃了几个粽子或者跑到河边看看划龙舟就是过端午节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i>2023年端午节家人聚餐</i></b></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过端午节是仪式感满满的:</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前一天下午,每家每户门窗两边都要插上艾叶草和菖蒲叶,我家乡当地还要插上一种香叶树(学名应该叫荆介,是中药材,荆介的枝叶有一股浓郁的香味)枝条,据说这样可以辟邪、消除瘴气。</p><p class="ql-block"> 割艾草、采菖蒲、折荆介枝等事情一般都是交给小孩子们去做,孩子们拿着割稻谷用的小铁镰刀,到长有艾草的田地边割一把艾叶草,再到小溪里(菖蒲草是生长在溪水里)挖菖蒲,连根带叶把菖蒲草从水里拔起来,菖蒲草根有一股特别的香味,拔出来就闻到清香入鼻,沁入心脾;再从路边割一把荆介叶,捆扎一起背回家。</p><p class="ql-block"> 大人们抽空把家里门两边和窗户两边都分别插上。远远望去,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门窗都挂满了绿色植物。其实,这三种植物都是农村常见的药草,有驱虫杀菌的功效。1</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的早晨,天光光亮,<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父母亲就端着雄黄蒜子水洒到自家房屋四周,说这样可以辟蛇虫入室,驱蚊蝇杀毒。然后,大</span>人们将小孩子们叫醒来,每个小孩都要在太阳岀来前到野外去,吸天地之气,采露水抹眼睛,洗脸,用露水抹遍身上的皮肤,再回家过端午节。</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早餐是特别讲究的。粽子是必须有的,新蒸的糯米甜酒,新炸的米粉圆子,当年新打的麦子蒸岀来的发糕,盐藠头,盐拌黄瓜条,盐蒜头,熟鸡蛋等,桌上还会摆上一碗金黄色的雄黄蒜子水。粽子提前两天就包好煮好的,雄黄水、蒜子水、盐藠头、盐黄瓜条这些食物,都是父母前天晚上准备好了后,全部要露天摆到院子里,让这些食物承天之露水精华。早餐时,全家人围坐一桌,每个人面前都摆有一小碗甜酒糟,大人们舀起一勺刚刚从井里挑来的井水(不能用烧过的开水),冲到甜酒里,再用小勺舀点雄黄蒜子水加在每个人碗里,清凉的甜甜的加上雄黄蒜子水辛辣香味,喝进肚里,顿觉神清气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i>雄黄蒜子水</i></b></p> <p class="ql-block"> 早餐吃完,大人们先将晚上缝制好的一个香囊挂在孩子们的衣服上,香囊里有一节菖蒲草的根茎、一小块雄黄,有的还加点艾叶荆介叶,据说佩戴这种香囊能辟蛇虫防百毒入侵。然后蘸着大碗里的雄黄水将小孩子们的额头、肚脐眼、脖子四周、四肢都抹上一遍。</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额头脖子上粘着金黄色的粉末在阳光下像画了个彩妆,脖子上或衣服上挂着各色布料缝制的端午节香囊,走到一块时有的真像是剧中丑角演员,样子显得有点滑稽。</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这天午时(11时至1时),是男人们最忙最辛苦的时候。家里的男人都要选择在这段时间上山采草药,又叫挖“午时茶”。他们顶着暑热,带上柴刀,背上背篓,扛上一把镢头,走进大山遍寻各种需要的药草,因为传说这个时间段采的草药药效最好。</p><p class="ql-block"> 采的药草除传统的艾草菖蒲外,一般都是清暑解毒的草药居多。如金银花藤、黄枝子、勾藤、荆介、野黄芪、鱼腥草、夏枯草、黄精、半夏、车前草、青蒿、辣蓼草,牛膝草、半边莲、叶下珠、灯笼草……山上“百草都是药,只要用得着”。 </p><p class="ql-block"> 几个小时后,男人们都背着满满的药草下山。</p> <p class="ql-block"> 吃过午饭(农村的午饭原来都要到2点以后),主妇们将采来的药草洗干净,留一部分可以熬凉茶的药草如夏枯草、车前草、鱼腥草、金银花等晾晒干备用储存,其余的药草全部放进一口大锅中熬水供全家人洗澡用。</p><p class="ql-block"> 晚上,全家大小都要用熬好的药草水泡澡洗身。熬好的药草水药香四溢,洗完之后每个人身上都散发岀自然的清香之气,整个村庄都氲氤在药草香的气味中。</p> <p class="ql-block"> 今年端午节,为了让孩子们记住这个传统节日,姐姐家特意准备了几样传统的食物:雄黄蒜子水、甜糯米酒、盐藠头、盐黄瓜等,引起我对逝去岁月的怀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i>水菖蒲、艾叶草</i></b></p> <p class="ql-block"> 湖南家乡农村对各种传统节日都十分重视。传统春节和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家人团聚特别热闹外,家乡农村还有一些传统的节日,如三月三荠菜煮鸡蛋,四月立夏节的立夏粥,六月庆祝丰收的尝新节(即新稻谷尚未完全成熟前,从稻田里挑选已经成熟的稻穂摘下来晒干碾成新米,做成米饭让大家尝一尝。大集体时期尝新节特别隆重,每个村都要宰猪,杀鸡鸭,敬天地祭奠祖先等仪式,现在的农村这个节令活动慢慢消失了),七月半家家户户供祀先祖,从七月初一接祖宗到家供祀,十五日晚烧纸钱送神,九月重阳节,家家户户蒸糯米酒……</p><p class="ql-block"> 随着城镇化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挤进城镇,乡村越来越空心化,许多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文化也在随着时间慢慢地消亡。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呢?谁也不能妄断。</p><p class="ql-block"> 近年,国家已经制定了振兴乡村的蓝图,真希望家乡的主政者能借振兴乡村之东风,弘扬家乡的乡土文化习俗,能让漂泊在外的人永远记住乡愁,留住家乡的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图文:太初有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致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