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旧习 慰藉游魂

吴象枢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改变旧习 慰藉游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3年6月23日星期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昨天回乡悼念病逝的师兄吴康民先生,看到康民兄的灵堂设在他弟弟吴光明先生堂屋,我感动万分,感谢吴治民兄、吴光民弟把吴康民先生真正接回了家!今天来的所有吴康民先生的战友、同学及好友都对治民兄、光明弟及牛山村全体村民、族戚表示由衷赞赏,几位在娄底工作的战友都说:“看到康民这个治丧场面,我们有了很多安慰。”</p><p class="ql-block"> 康民兄病逝广州,按他生前愿望,回老家安葬,这是他“落叶归根”的最后一点愿望,但是,按家乡旧俗,因客死他乡而不能进村寨及自家堂屋举行奠祭活动。前几天听说,打算把灵堂设在坟山前的空坪处,我虽然对家乡这个几百年习俗表示过强烈不满,但群情不敢违,只能空惆怅,满凄凉,持续多天。昨天一回到家,我父亲告诉我说康民兄的哥哥吴治民、弟弟吴光民坚持把灵柩停放到他们的堂屋,虽然有个别村民有异议,但被各方人士说服,全体村民都接受这个事实,未表示任何阻拦,我听说后,感动万分!说不定我们本地几百年的旧习从此改变,吴治民、吴光民兄弟为我们本地做了重要的榜样,有开创之功。</p><p class="ql-block"> 自我知事开始就看到客死他乡的丧事场面设在离村落较远的空坪隙地,给人孤独和凄凉之感。也多次见过或听说客死他乡的亡者家属想把亡者送自家堂屋治丧而被村民强烈阻拦,还有的却是亲兄弟带头阻拦,甚至产生重大矛盾,面对这种非常顽固的习俗,当地政府也为了矛盾不恶化,只能向习俗让步。在这个游子越来越多的当下,像吴康民先生这种愿意真正魂归故里的人,大有人在。特别是,过去很多老人病重时,强烈拒绝去医院抢救,非常害怕死在医院而遗体再也进不了家门。这一旧习,成了大量老人的恐惧,不敢出域远游;也成为重病者的心结,不敢进城就医;更成为游子们年老时的凄凉感叹,怕死后被排外。寻根回本,永远是乡村文化的一个点,从乡野走出去的游子,永远有根土情结。凡人的故乡情结,伟人的家国情怀,这是亘古生成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征,是凝聚力生成的有效刺激点。</p><p class="ql-block"> 乡民说,三十多年前,敲锣打鼓欢送吴康民入伍,此日,乡民敲锣打鼓、哀号声声招魂故里。吴康民先生能回到自己的祖屋举行丧礼,是我们本地破天荒之举,希望这是我们本地打破旧习的开始。面对这一创举,作为游子的我,我先传播,更希望所有牛山游子呼应支持,还期待当地政府通过某种文件或条例,彻底改变这种旧习,给老人解除临终恐惧,给病者解除就医顾虑,给游子安排心灵慰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