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与王倩教授和伙伴们线上交流分享之后,借鉴教授的说法——教师设置的话题,是否是孩子们想分享的?我们在16号周五下午又进行了班级共读,期待孩子们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能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为创意写作做铺垫。</p> <p class="ql-block">我以这样的方式引导:“看完这本书,你最想和大家分享什么呢?”可能因为临时通知要带这本书来,不少同学没带,也可能这样开放性的做法让孩子们无所适从,开局很冷。我鼓励孩子们什么都可以谈,包括你喜欢这本书的什么内容哪怕是一句话都可以。戴朗正、陈信豪、邹蕙菱特别棒,分享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有的是关于句子的,有的是关于人物的,表达落落大方,条理清楚,点赞。</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依然不是很积极,我想,寻找一个也许他们感兴趣的点也是必要的吧。于是,我结合写作单,让孩子们寻找老物件,用五分钟时间,看看谁找到的老物件多。果然点燃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没有书的同学马上和身边有书的伙伴一起,开启寻宝之旅。</p> <p class="ql-block">时间一到,孩子们纷纷举手,急着将自己的发现与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看来,这是一个容易解答也能激发兴趣的点。在交流中,我发现孩子们很自然地能够图文结合,从文字与图片中去寻找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纷纷找到书中藏着的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从老物件出发,去感受那个特殊的年代。由此,我引导孩子们思考,透过这一个个老物件,你觉得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年代?有人说,贫困。我立即肯定,是的,这是一个贫困的年代,因为贫困,许多我们现在想不到想不通的事情会发生。本书没有写贫困,然而处处藏着穷苦,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的呢?</p><p class="ql-block">我又给了孩子们五分钟时间。</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在阅读中思考,去发现那个穷苦的年代,普通百姓如何为了生活想尽办法,但依然缺衣少食的心酸往事。这一段历史尚未走远,然而我们似乎很少提及,更少去关注。了解历史,也许给孩子们带来的收获会出乎我们的意料吧。</p> <p class="ql-block">本次共读分享依然只有三十分钟时间,但孩子们的兴致显然比之前高涨,有目的性地阅读与分享,让他们也觉得更有成就感,交流的同学明显增多。美中不足的是,依然有孩子愿意分享,不愿意倾听,所以现场嗡嗡声不绝于耳,几个人私下交流、自顾自翻书查找也不在少数。</p><p class="ql-block">如何解决倾听发言,抓重点分享的问题,是下一步思考的重点。</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学会分享,学会吸收,学会站在别人的发言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交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