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里的端午节及其他

魏元石

<p class="ql-block">题记 </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是说不尽的话题,文学作品从没有冷落过五月节;民俗学讨论端阳则在情理之中。</p> <p class="ql-block">1-1.大观园里的端午节故事‖</p><p class="ql-block">《红楼梦》是对端午节着墨最多的名著,第二十四回至第三十二回的故事都是围绕端午节展开的,岂止是展示了当时端午的习俗?元妃赏节礼、清虚观打平安醮唱戏上供、宝黛口角、金钏儿跳井等人间活剧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1-2.这是浙江少儿出版社注音版《红楼梦》的插图:宝黛口角,金钏跳井。</p> <p class="ql-block">1-3.宝玉的生日接近端午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叙述宝玉过生日插入了“香菱们斗草”情节。斗草游戏也是端午习俗,她们是“文斗”,报花(草)名,必须对仗才算数。</p> <p class="ql-block">1-4.视频‖元石朗读“香菱们斗草”片段,便于读者理解、体会和欣赏以文斗形式斗草的雅俗。</p> <p class="ql-block">1-5.以下“报花(草)名对仗”提要,供读者参考。</p> <p class="ql-block">1-6.视频‖讲解“武斗”形式的斗草。其实,斗草游戏不限于端午时节,不过在端午节更盛行罢了。</p> <p class="ql-block">2-1.鲁迅的《端午节》‖这是我所读过小说中唯一以“端午节”为题的短篇小说。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欠薪和索薪斗争为题材。这里节录的是小说的结尾自然段。描写主人公方玄绰在方太太提出“买彩票”后的心理活动。</p> <p class="ql-block">2-2.这是书画家范曾为小说结尾段作的插图。请美友对照结尾段文字观看这幅画,并展开联想。</p> <p class="ql-block">2-3.《端午节》,如果不了解时代背景难以读懂。当时北洋政府热衷于混战,欠教师的月薪,甚至欠公务员的俸禄。马叙伦、李大钊两位先贤领导了索薪运动,还被军警打伤。</p> <p class="ql-block">2-4.鲁迅先生当时是教员也是公务员,亲身经历了欠薪和索薪事件,后来写了杂文《记“发薪”》。《端午节》的主人公方玄绰就有鲁迅的影子。因此,结合读这篇杂文,有利于理解方玄绰的复杂心理?</p> <p class="ql-block">2-3.视频‖元石朗读小说最后部分(含结尾段),请美友注意听方太太与方玄绰的对话以及方玄绰的心理活动。</p> <p class="ql-block">3-1.长篇叙事诗《杨高传》是诗人李季 继长诗《王贵与李香香》之后的又一名篇。《杨高传》第一部《五月端阳》,是元石读到的书中唯一以“五月端阳”为书名的长诗。第二部是《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第三部是《玉门儿女出征记》。</p> <p class="ql-block">3-3.《杨高传》吸收了民间说唱文学特点,融会民歌、古典诗词的手法。例如写端阳姑娘出场别具一格,叙述杨高复员回到家乡,用口语化的诗句也收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效果,叠词和儿化运用自如。</p> <p class="ql-block">3-4.《杨高传》问世后,被誉为新诗创作民族化探索中的新收获。被辽宁省锦州评剧院改变为评剧《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著名演员陈桂秋筱玉凤等都扮演过端阳姑娘。</p> <p class="ql-block">4-1.富有边城特色的端午节描绘‖沈从文在长篇小说《边城》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边城独特的端午节习俗。</p> <p class="ql-block">4-2.这是《边城》描写端午节的两个片段,梁红玉水上大战式的划龙舟比赛,人和鸭子的竞赛,别有洞天,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5-1.民俗学著作里的端午节‖眼下网民们对端午节习俗众说纷纭,外道话甚多。建议多看看民俗学里的端午节阐释,以更好地认识节日内涵。元石读过这本书,深受启发。</p> <p class="ql-block">5-2.这才是端午节习俗中“五彩线”等有参考价值的概括。</p> <p class="ql-block">5-3.这是《青海乡俗》(孙考著)中的青海端午节习俗特色的专论。</p> <p class="ql-block">5-4.请看这本书中对青海端午乡俗中“香袋”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6-1.端午节是内涵元化的节日,纪念屈原是其中的两大主题之一。因为屈原作品较为难懂,所以研究、校注,翻译的名家很多,而我对郭沫若《屈原赋今译》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6-2.屈原《九歌》的第十一首《礼魂》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祈求幸福的美好愿望,营造了快乐狂欢气氛。郭老的今译充满童趣。</p> <p class="ql-block">6-3.视频‖请允许我以朗诵《礼魂》作为拙篇的尾声,并以鲁迅先生书写的“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做本篇的结语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