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岁月匆匆,春去夏来,青山呈黛,满眼翠绿,轻盈的时间,消失在指尖隙缝里,空留刹那间模糊的背影,蔓朔了人们伫立张望的季节。又是一年端午至,那些许的怅惘,些许的蜜意,交织着艾草的幽香,蚕豆的淡甜,粽子的新香扑鼻而来。</p> 浓情端午“粽”享欢乐 <p class="ql-block"> 食粽子:粽子又称角黍和筒粽。是端午节必吃的一种食物。它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放在锅中煮熟,以前在读书的人吃那包裹着枣的粽子,叫“枣粽”与“早中”偕音,意味着早中状元,早得功名之意。二年二班的孩子们在这天也和家长们学习着包粽子,一个个粽子架起亲情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p> 端午饰品增色彩 <p class="ql-block"> 葫芦有“福禄”之意,有收集福气的作用,所以在我们东北各地,每年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挂葫芦和带五彩绳的习俗,意预吉祥如意。家家都高挂葫芦表达对美好的期盼。</p> 青青艾草送祝福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要踏青去采艾蒿,挂艾,至今人们还在使用艾灸。神奇的艾草从古至今就有清毒避暑,祛除病菌的作用,用艾草薰烟,能防止蚊虫和流行病,将艾叶条挂在门口,寓意阳气旺盛,保佑家庭。</p> <p class="ql-block"> 通过共同包粽子喜迎端午的活动,家长与孩子增进了亲情。在操作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与乐趣。活动也激发培养了每一个孩子的的民族情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