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乙类乙管”,幼儿园和儿童防护要点(6.16)

心梦随缘

<p class="ql-block">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告,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p><p class="ql-block"> 这意味着针对新冠病毒的区域封控、大规模核酸、密接隔离、交通管控等“乙类甲管”措施成了过去式。</p><p class="ql-block">一、“乙类乙管”指的是什么?  法定传染病的划分:  根据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情况,以及它的危害情况,法定传染病在我们国家分为甲、乙、丙三类。1.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2.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新冠、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肝炎、麻疹、百日咳、肺結核、狂犬病、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艾滋病等。3.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p> <p class="ql-block">二、“乙类乙管”怎么管?</p><p class="ql-block">  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一种依法、 科学、有序的动态调整,不是完全放开不管,调整目的是更精准更科学地防控疫情,更有效地利用相关资源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p>

乙类

传染病

乙管

新冠

防控

疫情

甲管

调整

流行性

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