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开场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作为“光学人”的元老一輩,很荣欣受邀,但由于某种原因没能亲临参加,感到十分遗憾。好在主办人提供了大量的影像资料,仍然让我有机会在网络时空中与大家见面与交流,感到十分欣慰。首先觉得主办人和他的小颗伴们都是在70年代前后参加工作的初中毕业生(很多是社会招聘)或少量的高中毕业生。因受当时社会条件和风气的影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但是他们的刻苦专研精神令人敬佩。在国家走到改革开放的攻尖时刻,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魄力让人括目相看。有人告诉我说上光厂下海成功的人不下40个。他们不愧是我们改革开放中的中坚力量。所以我更想关心他们背后的故事。有讲自已的故事,也有讲别人的故事。归根结底都是与自己有关系的故事。当然它的内容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大背景,离不开民营企业发展的轨迹。人际关系应该循公平公开的原則,更应该讲究诚信和与人为善之道。那么我就先从近的开始吧。总之,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吧。因为一个人的灵感往往出现在佛晓的梦醒时刻。不过透露一点,最精采的一定是放在最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网络采访 <p class="ql-block">请问主办人你为什么要以个人名义举办这次520光学百人大聚餐?</p><p class="ql-block">杨国发回答说:我作为三届光学分厂付厂长,我又是几个厂长中最年轻的一个。我想我有责任倾听大家要求团聚的愿望和呼声。从2019年开始,这一次己经是第三次了。</p><p class="ql-block">问:你为什么称这次活动叫“光学百人”大团聚?</p><p class="ql-block">答:“光学人“顾名思义首先是指我们光学車间的人,但也离开搞设计的设计图纸、金工車间的金加工、装配車间的装配以及所有从事光学仪器行业的人。所以他们都可以称之”光学人”。但其中你们搞光学设计的是我们最亲密的战友。</p><p class="ql-block">问 :原定聚餐AA制为什么这次要改变?</p><p class="ql-block">答:我第一次举办时,大家出了100元,第二次出了120元,这次因为时其兴无意中让余宝兴知道了,于是宝余光电坚持要全额赞助,的确是出于真诚的友谊,情面難卻我接受了。在这里我们只能再一次向他们表示感谢,这里应该有掌声的。</p> 杨国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杨是1968年进上光厂的初中毕业生。当年在光学車间当徒工。由于天资聰慧勤奋好学,没几年就成为技术上一把好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1973年被选派去杨州光学机械学院进修学习光学冷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回厂后先后参加过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光圈识别以及光学球面曲率半径国家标准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在1984年由凌荣厂长提名並宣布被提升为光学車间技术付主任,同时还加入了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1986年厂所分家后,上光厂开始实行厂长负责制,他被连续三屆聘为光学分厂付厂长的职务。所以连续九年战斗在第一线。</p><p class="ql-block">1995年在上级光学公司党委书记唐奋飞的邦助下才函调到上海大学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和上海大学法学院下属的中日合资企业任付总经理。主要介决反光镜一条龙生产线开创国内光盘母盘基片的生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99年又辞职进中美合资企业嘉光斯米克光学厂任厂长。主要为介决梭镜合格率低下难题而发明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手修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若干年后又曾下海办过厂,直至2012年因爱人生病,照顾无暇无奈开始退休养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段乒乓因缘:以宋如恒为主力的上光厂女队当年是杨浦区的冠军队,应培敏是队员之一,而杨国发则是领队。一来二去结成了一对恋人。</p> <p class="ql-block">应培敏55出生,72考入上光厂技校读光学仪器装校专业,74分配修理部。80年转销售。与杨国发恋爱4年后在1984年完婚。</p> <p class="ql-block">应培敏:杨国发夫人。1984年结婚</p> <p class="ql-block">曹文妹:1996年光学車间主任。公认的女强人。</p> <p class="ql-block">胡軍 这是一幅多有诗意的佳作。兰天白云和一望无边的雪山。放眼望去,四周白茫茫的一片,只见你在放声欢笑。</p> <p class="ql-block">何洁华:老主任姚予栋的夫人。光学車间元老级师付值得人人尊敬。</p> 小伙伴的故事 <p class="ql-block">周传金和杨是同学。也是同时去杨州机械学院进的修。回厂后提升为車间技术员。</p><p class="ql-block">一段插曲:当年许立为与李玉燕因为与电視台有合作关系故有很多内部电影票,为了报答光学車间的合作就送给了杨国发,于是他就经常带周去。结果有一次与许立为母女俩在电影院门口邂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就了一段因缘。结果周成为了许的女婿。</p><p class="ql-block">杨跟我说:我们上光厂的男青年当年很吃相的,是杨浦区有名的花园工厂。所以不愁找不到对象。</p> 老主任姚予栋 <p class="ql-block"> 杨国发是一个非常讲情谊而且性格非常他豪爽的人。他对我说姚予栋是他的恩师。曾任光学車间主任、工艺科科长、光学镜头厂厂长,一生贡献光学事业。由于过度操劳退休后就长期坐轮椅,很少出门。为了满足对恩师的思念之情,特意在他家对面的丰收人家飯店宴请他。</p><p class="ql-block">那是在2020年5月16日的事。为这事他师付十分激动。可谓也日盼夜盼。一周前就每天在数日子。……</p><p class="ql-block">不幸在2022年12月30号那天,突然传来恶耗。</p> <p class="ql-block">2023月1月1号在新冠疫情暴发高峯期姚厂长仙逝而去。</p><p class="ql-block">现在住在原上光896弄家属搂旁边的新建产权房。他一生廉洁,可能这就是他一輩子留下来的念想。</p> 张俊高 <p class="ql-block">张俊高1956年高中毕业进厂,同年赴杭州浙大进修,1959年入党。1966年至1983年在生产计划科工作。1975年任副科长。1983年任营销部主任。多次获厂先进工作者称号。1990年调上海精科公司任市场部经理,负责公司系统销售管理工作,曾获公司“十佳I”员工,市重点工程优秀组织者称号。</p><p class="ql-block">这听起来更像一份简历,我不是人事科的不可能报道得如此精准。</p> <p class="ql-block">张俊高善长摄影,所以是这次活动的“首席”摄影师。的确他的摄影画面穩定清晣。他与张国福有一拼高下的实力。</p> <p class="ql-block">他们同批进厂的还有杨植溪(浙大进修后搞測量仪器系列的光学设计,1969年去世)。</p><p class="ql-block">以及魯徐青,他是社会招聘进厂的初中生,理当属劳资科管的工人编制,一个偶然机会被宋长标看中说这个小孩等班車还在看书不错,硬生生把他的档案吊到人事科,就此分进光研室。从生产服务开始一直到搞机械结构设计,如今也己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在上理工退的休。现在的退休工资一万以上(正所谓条条道路通向……就看你的选择了)。这一段故事中的故事才是我的写作风格。再回到张俊高,毕竞他是这段故事的主角。</p><p class="ql-block">他在1995年晋升为高级经济师。2021年也获得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也许他並不在意这些荣誉。</p> 邱善权 <p class="ql-block">老邱你背后哪幅国画是你的佳作吗?否則不会无意选择这样一个背景。</p> <p class="ql-block">邱善权1941年生於江苏,中共党员,工业设计工程师。1962年分配進上海光学仪器厂光学车间,71年支内险峰厂,79年调回上光厂光研所,同年被派送湖南大学進修工业外形设计。后曾先后担任所工会主席、综合设计室主任、五厂支部书记等。96年应聘於香港中威公司,任设计部、工程部经理,退休后曾任某职校素描教师三年,现为上海美协海墨画会画师、楊浦美协画师、长海书画会顾问等,屡次参加各类美术展並多次获奖。</p> <p class="ql-block">这份自传写得好,人就应该这样。与其被人误解不如自己说清楚。我也应该学学这样直率地写自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邱善权也是这次520活动的筹备组人员之一,也负责摄影吧。从他提供的素材看比较親民。他在每一桌的转盘(放菜用的)上放置一台摄像机,用手拔动慢慢转一圈好让每一个参会者依次亮亮相。这个出发点我是十分赞同,为他点个赞。</p> 赞助商 <p class="ql-block"> 我不认识吴董事长,都是听的一些传说,但毕竞人家出了钱赞助了你,礼上往来也应该邦人家说句公道话。</p><p class="ql-block"> 吴家祖传镜片加工与上光厂光学車间有着长期合作关系,彼此十分熟悉。原来光试事间的诸竞清内迁贵阳后回上海也办了一个光学另件加工厂。当时他们的粗磨整套工序就是吴宝余做的。由此可见这个赞助商与我们光学車间的人有着长期而且深厚的友谊。据介绍他的宝余光电公司公司所获荣誉多多,是江苏省宝应县先进、优秀的民营企业,员工平均工资为7728左右,交五险一金,各项节日福利完善,待遇很好。是一个很值得信任的企业。</p> 贵宾 <p class="ql-block">这次邀请並到会的贵宾有</p><p class="ql-block">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p><p class="ql-block">原上光厂厂长杨鸿峰</p><p class="ql-block">上海理工大学科研处付处定倪争技</p><p class="ql-block">上海理工大学光研所室主任冯国良</p><p class="ql-block">徕卡工会主陈宝兴</p><p class="ql-block">徕卡光学工程部经理陈全康</p><p class="ql-block">宝余光电办公室主任兼财务总监乐家岱</p><p class="ql-block">这次邀请而未到会的贵宾有</p><p class="ql-block">原上光厂厂长黄宣宏、付厂长伊忠浩</p><p class="ql-block">交通大学教授李劬及夫人</p><p class="ql-block">原上光所付所长钱振邦、夏国鑫。</p><p class="ql-block">原上光所设计室主任徐福侯以及黄、陈、张等十人。</p><p class="ql-block">原上光厂高级工程师李竹君</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的前20年,其中对内改革有二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重点,其一是国企改革,二是大力扶植民营企业。我讲的故事内客都离不开这些素材,因为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大伸拳脚的“战场”,我们每个人都亲身经历过兴奋和磨难,正所谓甜酸苦辣一应齐全。先讲讲成功的故事吧。</p><p class="ql-block">毕竟时势出英雄,我们上海光学仪器厂不愧也是人才倍出的地方。前面讲了一些小故事,下面我来讲讲名人的故亊。他们的名字我们都不陌生,但是他们的成就应该可以列入名人的行列。他们都是我们每个“光学人”的骄傲和学习的榜样。</p> 庄松林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份是可以在网上公开查阅到的简历,精练得一目了然。它附有很多可以进一步查阅的指向,以便进一步了介他的方方面面的事蹟和成就。</p><p class="ql-block">最让人感动的一句话莫过于我是国家派出去的,我的家在这里。</p><p class="ql-block">据我的回忆庄在出国前就己经提出了入党申请,难怪回国后次年就入了党,报效祖国的初心始终不变。爱国如同人的健康一样都是一个壹,你的贡献、财富、能力等等都是壹后面的零,一旦壹没有了,那你什么都不是了。这种例子不胜枚举。</p> <p class="ql-block">1960年9月—1962年9月,在复旦大学物理</p><p class="ql-block">系就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获硕士学位。</p><p class="ql-block">1979年9月—1982年1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就读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获光电子学博士学位。[3]</p><p class="ql-block">1983年1月—1988年1月,担任上海光学仪</p><p class="ql-block">器研究所所长。</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992年1月,担任上海市激光</p><p class="ql-block">技术研究所所长。</p><p class="ql-block">1995年1月一,担任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4][2]</p> <p class="ql-block">1982年获得光电子学博士学位后,由于科研成果卓著,导师盛情挽留,但庄松林没有丝毫延迟,立即返回祖国,并于次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我是国家派出去的,当然要回来,我的家永远在这里。</p> 杨鸿峰 <p class="ql-block">上海市杨浦区人民代表、中国光学协会常务理事、金三角企业家俱乐部常务理事。 84年他在国家压缩投资年代时任厂长</p><p class="ql-block">又受命于光学行业不景气、企业渐入衰境的危难时刻。他以坚定进取精神,团结並率领员工拼搏奋进,致力生产经营与改牛图变两线作战;转机建制,划小经营,筹建光学仪器集团公司,挣脱旧模式,走向</p><p class="ql-block">新格局;致力于出口创汇,年创汇突破300万美元大关,拨交额达到总产值的1/3。曾三次荣获市出口创汇先进企业、首批外贸出口扩权单位。目前正向自营出口努力,面对陌生着力探索,面对风险着力抉择,果断决策,推进和完成了土地置换工作,使企业即将形成一个跨产业、跨行业,产品上水平、生产上规模、经济上效益,拥有资产约3~4亿,产值约5~6亿左右的集团公司。</p> <p class="ql-block">杨厂长我並不熟悉,好像他也是光学車间培养出来的人。极赋政治头脑和精准把握党的政策走向的能力,有很强的予見性。他予测的的“光学仪器集团公司”的目标在资本远作的推动下终有实现的一天。这既是我们每个“光学人”的殷切期盼!也是上海光学仪器厂能够重新掘起的唯一希望!</p><p class="ql-block">不过到那时己经跟我们上光厂的职工没有丝毫利益关系了。但是对国家大有好处,交的税多了。国家富了,我们不也就富了吗。</p> 会务组人员 <p class="ql-block">会务组除张俊高和邱善权外尚有以下11名人员。我们也要听听他们的小故事。不一定他们的故事更精采。下面让我慢慢地说。当然好戏更要买买关子放到最后的花絮里说。</p> <p class="ql-block">胡軍:1972年进上海光学仪器厂中专就读光学工艺,光学工装班。74年分配装配,任显微镜头组装。是上光厂美协会员擅长各类展览,大型会议和大型集団型会议等摄影摄像,他的l足迹遍步全国各地,是个充满爱心,热心公义活动的大师。后面还有他精采作品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沈念康:1957中专毕业,进上光厂任車间机械员,球模设计,車间工会主席,擅长书法。1985调离进上海教育仪器厂,任車问主任,厂工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时其兴:1971年复员,进光学車间球面组,专长非球面加工。</p> <p class="ql-block">曹文妹:1968年进光学車间平面组,技术能手。1990年任分厂总计划调度1996年任光学車问主任。女强人。</p> <p class="ql-block">郑忆临:1977年就读技校。1983年考入业余工大。1990年任分厂秘书。</p> <p class="ql-block">刘宝祥:1972年分配到平面组。擅长雕刻和树根造型。最后还有他专门的介绍和作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庄美珍:1972年进厂在平面组擅长棱镜加工生产能手。</p> <p class="ql-block">沈娟:1975年进球面组。是球面样扳制作后起之秀。</p> <p class="ql-block">陈宏敏:1975进上光技校,77年进車间棱镜组,善于思考探索革新前途无量。</p> <p class="ql-block">张年一:1975年进技校,1977年进球面组‘任组长。壇长中大球面样板制作。</p> <p class="ql-block">翟宝英:1975年进光学車间,是光学检查员,工作一丝不苟深获大家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上面这段視频的原始素材是摄影师张俊高和邱善权二位的佳作。首先表示对他俩的感谢。借助他们的素材我才得有此机会与大家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相见和说说话。</p><p class="ql-block">在大家看完視频后再接着看我下面的评说:</p><p class="ql-block">首先看到了老朋友何洁华,姚主任的爱人。看到你满脸的笑面和年少英俊的儿子陪同着也顿感欣慰。</p><p class="ql-block">又見到我曾经住曹家渡的邻居陈琴华,也不知不觉想起你己故的丈夫。有辛她儿子争气是电視台著名的主播。算是有了个坚实的靠山。</p><p class="ql-block">又看到了光学車间当年的美女,球面组的大组长周美兰。笑咪咪打招呼的样子,听说她也85岁了,到是与我同龄。真不知道是怎么保养的?能传授点经验吗?</p><p class="ql-block">看到童永年,想起了精研所搞镀膜的毛书正,最近新冠二阳去世了,三个月后,他的老伴也随至而去。</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潘雄也成了上光七厂的法人代表兼大股东。他的爱人叫王蓉娟,在理工大学时我们也很谈得来。像你们这种特殊工种在国家大力扶植民营企业的政策下的确是大有作为的聪儿。</p><p class="ql-block">我看到的不认得的美女大约是沈娟……她们吧。</p><p class="ql-block">找了一圈不见谢国良,说是感冒了。很卦念。如今又听说己经康复,我也安心了。毕竞过去我们有过无数次的交往,他也邦过我不少的忙。这里只能说声謝谢了。</p><p class="ql-block">一张很熟悉的面孔,但叫不名字的原来是分配在所里的马师付。据说是这里年令最大的老前輩。还有姚炎昌。看上去你们都没那么老。直的是越活越年轻了。</p><p class="ql-block">我在观看这段視频时还提过二个问题。第一个是最后一刻闯进画面的到底是谁?</p> <p class="ql-block">杨告诉我说他是球面组张年一,是原装配车间党支部书记张嘉陵之子。看他闯进画面的那付架势那像己经退休的人啊!</p><p class="ql-block">第二个为什么有些画面的横幅文字是左右颠例的?</p><p class="ql-block">邱摄影师回答:</p><p class="ql-block">关於左右颠倒是因设置的是自拍模式,以前我都是前置拍摄,这次是受人建议,拍摄时每个人能看到自已,想想也有道理,就设置成自拍了,望大家都能理解[微笑]</p><p class="ql-block">这是他的原话。</p><p class="ql-block">从实际画面的效果来看,的确非常明显。有一种面对面的感覚,互动感显得格外地亲切场面显明更为热烈。为这样的一个好点子点个赞。但也有美中不足就是拍到文字类的东西是左右颠倒的。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应该可以利用软件把这段镜像視频重新翻转过来。以QQ影音软件为例它就有一个画面镜像翻转的播放功能。……</p> 我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p class="ql-block">下面讲一段我熟悉又陌生的故事。是我自己的故事,有点长也有点枯燥。我有点受刺激的感觉,也有种一吐为快的冲动。也是随意的突发灵感所致。总感觉到小微企业的成长真的很不容易。故事有些曲折但很现实,值得仔细玩味和思考,如果因此会得罪了谁我只能说声抱歉了。</p> 人生絮语 <p class="ql-block">故事得从郑全利写的一本“人生絮语”说起。在第122页上有段描述2000年10月7日杨延菊正坐在床沿上与众仪公司的熊兆翎石一功通电话、谈论工作上的事,突然扬大喊一声郑全利快叫救护車……</p><p class="ql-block">在第133页上有这样一段描述:杨在担任进出口分公司付经理时曾负责並参与试制高技术物镜(长工作距离平㘯复消色物镜)工作。攻克了技术难关打开外销渠道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p> 与郑全利的对话 <p class="ql-block">下面的话都是郑全利发给我的原文是这样说的。(下文所有提及的公司祥情均可参阅附录1)</p><p class="ql-block">长工作距平场复消色差物镜是引进样品由</p><p class="ql-block">祝绍箕、杨延菊和熊兆翎共同攻关试制成</p><p class="ql-block">功并生产的。</p><p class="ql-block">后来祝绍箕去世,改由众仪公司生产(杨</p><p class="ql-block">延菊占公司百分之五十,熊兆翎、石一工各占百分之二十五),到2000年延菊去世就结束了。</p><p class="ql-block">祝绍箕在的时候是“百祥商贸有限公司”生产,(我是法人代表),祝绍箕去世后,成立“众仪工贸有限公司”,生产50倍镜头。</p><p class="ql-block">后来熊接管众仪公司,石一工接管百祥公司。接管百祥公司的石一工出国去了,公司没有注销,最近青浦注册的单位找到我</p><p class="ql-block">(法人代表)要求注销,后来,我个人花</p><p class="ql-block">了2.1万元请求公关注销(真是冤枉钱)。</p> <p class="ql-block">2000年8月三方签定了一个杨延菊股份转让协仪。根据股权转让协议,到2000年8月,还有2倍物镜存货90套,50倍在制品60套。之后石一工出国,这些积压品必然落在熊的头上。</p><p class="ql-block">2001年11月1日熊兆翎自己单独成立一个兆凌工贸有限公司,继续經营此项出口创汇业务。</p><p class="ql-block">这些情节我是第一次听说是完全是陌生的。此刻只是故事的一个前凑。正题还在后面。这个出口创汇项目会怎么走?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听我慢慢道来。</p> 民企的艰幸 <p class="ql-block"> 与郑(公司法人)的交谈让我知道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让我更体会到小微企业成长的艰幸。其中真正成功並发展壮大的少之又少。尽管之后熊新成立的兆凌公司在技术上经过十年的悉心研究都己经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与日本三丰公司产品相比)。但是在2008年之后,隨着出口形势的变化和资金实力等因素的影响,熊兆翎最后不得不最后打包转让。这也真是另一种的悲哀(十分感慨小微企业的遭遇)。让我回过头来追述整个事情的经过:</p> 受聘十年 <p class="ql-block"> 我受聘兆凌工贸整整十年。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2002年的某一天,熊兆翎找到我说起这个很有出口创汇价值的项目。说是杨延菊引进的样机他们通过精准的测绘现在己经成功可以出口了……。当时找到我是想让我邦他再优化优化改进改进。熊是装配車间老师付,后来才知道还是冯国良的徒弟。我看他人忠厚老实装配技术也不错,老婆叫董和英同行夫妻老婆店。知根知底这样我就同意了。之后他是每次见到我,千感谢万感谢的说有你徐老撑腰……弄得好像他是为我打工似的。就这样我为他干了十年。我们的工作聨系方式部是通过电脑的邮箱,很省时效率也高我很喜欢。他是老板,他接订单,他告诉我要设计什么,完全是按定单开工干活。(资本小也是没有办法)他还自已负责结构设计以及装配。这个老板做得也实在不易。我们之间没有书面协议,只有彼此的信任。也就是诚信二字。就这样邦了兆凌工贸干了十年。</p><p class="ql-block">这次我与郑全利通话,他竞然说完全不知情(这句话极大地刺伤了我的内心)。难以想像当年的这批积压品到底是怎么出的货?兆凌工贸这十年又是怎么走过来的?</p> 心血 <p class="ql-block">郑的话惊醒了我!不能再什么都蒙在鼓里了,我也要一吐为快。于是我重新整理了一遍,这十年我到底为兆凌工贸做了哪些事?不查不知道一查赫一跳。概括起来竞有八大项目共计38只镜头设计。详情可参阅附录2</p><p class="ql-block">我老伴说我写这么枯燥的东西谁爱看哪?倒也是,就像一个外行看一幅抽象画大师的作品一样,没一点兴趣的。但对内行来说,可能就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你看看上面一幅镜头的设计效果图,你说美不美呢?…言归正传再往下说</p> <p class="ql-block">内行一看就能明白这里到底有多少镜头多大的设计难度。说实话我在上光厂20年加起来也没这么多。可以去请教一下在徠卡当总师的王掌发显微镜专家看了以后会作何感想。</p><p class="ql-block">老伴问我你这么幸幸苦苦图个啥,我认为</p><p class="ql-block">对一个设计者来说,越枯燥越难就越有兴趣也就越有成就感。这和一个摄影师一个画家一个演员甚至一个大国工匠都是一样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回忆这十年,兆凌工贸还算不上辛苦,最辛苦的事莫过于答应为顾培森写书稿。那真的是日以继夜。顾老师对我不错,为老朋友做事理应义无反顾,我不后侮。</p> <p class="ql-block"> 既然己经接受了手冊付主编顾培森的委托,情面难卻,总应该写点新东西出来吧。……就这样新编《实用光学技术手冊》终于在2006年6月出版了。编辑组写的前言中提到了我写的这部份内容的介绍,摘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本手册及时地反映了光学技术及其各分支领域的发展。以光学系统设计为例,在手段上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Zemax光学软件,在内容上设计了24个高质量光学系统实例,如集成电路亚微米级加工中的投影光刻物镜、存储技术中的写入镜头、手机中的微型照相物镜、背投彩电系统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本手册由我国光学界老中青三代作者来完成,他们中既包括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姜文汉院士,还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陈林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兼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博导陈敬良教授,民企嘉光光学集团总裁马仁勇教授,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徐福侯教授</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一本《现代光学应用技术手冊》也终于在2009年8月正式出版。编写组在前言中也特别提到了这部份的内容还作了详细介绍。现摘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为了适应我国现代光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现代光学应用技术手册》。…………</p><p class="ql-block">本书及时地反映了现代光学技术及其各分支领域的发展。以光学系统设计为例,在设计方法上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美国ZEMAX光学软件,在具体内容上介绍了近90个光学系统设计实例。同时与美国OSLO,CODEV光学软件作了比较。……</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本书由我国光学界老中青三代作者集体完成,他们中既有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姜中宏院士,还有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刘文清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徐福侯教授,……</p><p class="ql-block">我老伴问我图啥?我都退休好几年了,既没名又没无利的,那就只能是图传承二字。中国政革开放40年,后20年也就是中国加入世贸世界起才真正开始经济腾飞的时候。也正是我刚退休后的头10年我又能为国家做点啥?那就能邦则邦发挥点余热吧。我是邦了熊兆翎许多,但反过来我也要感谢他,正是他的精心制作才让我的设计得到认可。他是我体现社会价值唯一见证。</p><p class="ql-block">另外我还要在这里也要感谢一下庄院士,在我编写手册时, 他为我提供了一款正版的Zemax软件供我一人使用,他还是我书稿的特约审稿人。</p><p class="ql-block">又扯远了。……再说回来,熊兆翎到底是怎么个打算呢?</p> 麥克奧迪 <p class="ql-block">很可惜,兆凌工贸的优质资产最终还是打包转让到了厦门。</p><p class="ql-block">那是2012年的夏天,熊兆翎带我见了麥克奥迪的代表胡浩先生。该公司实际上是厦门光学仪器厂的中外合资公司。转让合同实际上己经签字了。合同中规定熊要到厦门三个月亲臨指导全部工艺装配达标。</p><p class="ql-block">合同对我没有约束力,故以续聘形式要求对它们的全套图纸保密。他们还多次邀请我去厦门,诚意满满。由于身体原因最后都没有成行。总之是缘份没到吧!</p><p class="ql-block">我的故事讲完了。憑心而论,杨延菊的初心是好的,又为熊兆翎疏通了对外出口的渠道。熊兆翎不仅自身勤奋努力又找对了一个得力的邦手,所以最后得到一个打包转让的结果。应该说还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因为它的成果还在继续为国家产生它的经济效益。</p> <p class="ql-block">再想想像华为这么大的一个公司在2003年也曾经和美国电信公司摩托罗拉达成协议以75亿美元被收购过(没有成功),更何况一个小小兆凌工贸被打包转让。我十分理介熊兆翎的难处和诉求。毕竞年纪大了,女儿又在国外,还是落袋为安为好。藏富于民也是符合国家政策的。可惜的只是其中有很多优良的设计实例当时无法写进手冊中去,让更多的读者得益。</p> <p class="ql-block">民营企业的兴衰很正常。 有资料显示是2.2:1,也就是开的多关的少。也有资料统计显示从2012~2021年十年间民营企业的数量翻了两番,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也是小平同志提出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实际上是个双赢的结果,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是个好措施。</p><p class="ql-block">例如在1995年后上光厂大部分职工或买断或提前下岗实际上就是退休了。但厂里还是积极组织一些精干力量成立了若干个小厂有上光一厂、五厂、六厂、七厂、八厂、十二厂以及一个上光进出口有限公司。大厂变小厂自负盈亏。当时这些厂都还是属仪表局管的国营企业。</p> <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亊讲得有点多了。让我再回过来想想为什么老杨这么感激宝余光电,是钱还是情?查阅公司的资料发现它成立于2000年至今超过20余年。我记得杨国发很感慨地跟我说过一句话:他们(指宝余光电)很不容易啊(指坚持至今这么长时间)。讲完了我自己的这个故事以后我这才明白杨国发这句话的份量。他在宴会上的发言完全是出于真心的有感而发。</p> <p class="ql-block">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杨国发付厂长在宴会上的发言,仅需一分多钟时间。</p><p class="ql-block">在一口上海普通话的发言过程中,时不时有欢呼声有掌声,场面异常热烈。切身感受到率直的真诚的友谊之情。用杨国发的话说就是:</p> <p class="ql-block">”燕云楼”光学大家庭团聚,充分证明:光学人的热情友善和互助互爱。虽上光厂不复存在,但彼此间深厚的师徒情、朋友情、兄弟、姐妹情却会与日俱增。从这次团聚现场,每每可见彼此相拥甜蜜温馨之场景。……</p><p class="ql-block">在此我杨国犮恭祝大家平安、健康、万事吉祥!以上是他的原话。</p><p class="ql-block">从視频中也可以看到他的发言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共呜。</p> 花絮 胡軍的摄影作品 <p class="ql-block"> 下面有十张胡軍提供的集体照相当精釆。光学車间真是个藏龙卧虎人才輩出的地方。不仅孕育了教授院士级别的人物也滋养了大国工匠般的人才。</p><p class="ql-block">以我一个摄影外行来看,不仅是他所使用的器材设备高档,而且他的摄影技巧也别具一格。特别是他的叠层后期处理更有独到之处。</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没有欣赏到刘宝祥的根雕技艺和树根造型作品。还好作者补发了一本他的著作。此书的部分内容我还是把它展示出来了,大家也可以一睹他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每一桌名单都可以从这张图中查阅到蛮别出新裁的。</p> <p class="ql-block">会场设在燕云楼大厅,可安排8桌12人,正合适百人聚餐。</p> <p class="ql-block">大会会务组沈念康丶刘宝祥,老师傅张长喜热情相助一起布置会场。</p> <p class="ql-block">会务组瞿宝英丶沈娟在布置会场分发瓜果</p> <p class="ql-block">庄美珍,孙晓朦,瞿宝英(光学三姐妹留影)</p> <p class="ql-block">五位美女向庄松林院士,杨鸿峰厂长和筹备组组长杨国发祝贺“520光学大家庭团聚”开幕</p> <p class="ql-block">宝余光电吴飞总经理和崔付总陆付总向周梅兰等老师们敬酒</p> <p class="ql-block">原球面组师付合影。</p> <p class="ql-block">72届上光光学班同学。</p> <p class="ql-block">上图;曾是平面组工作过的21人(人家是校友,而他们是组友丿</p><p class="ql-block">下图;曾是球面组工作过的24人</p> <p class="ql-block">从上到下分别是</p><p class="ql-block">1/唐钟英等10人(第一桌)</p><p class="ql-block"> 2/沈念康等10人(第二桌)</p><p class="ql-block">3/曹文妹等11人(第三桌)</p><p class="ql-block">4/邱善权等10人第四桌)</p><p class="ql-block">共41人大集体照。这张照片虽然在清晰程度上有些不足(那是照相设备的优劣造成的),但是它的併接还是非常的地道。让人赏心悦目。</p> 刘宝祥 <p class="ql-block">刘宝祥;1955年生,现是上海市工艺美术树根研究会会员,上海市珍石协会会员,上海市非遗协会会员,杨浦区书法协会会员,宝山区非遗树根造型技艺传承</p> <p class="ql-block">刘宝祥树根造型</p><p class="ql-block">张森题</p><p class="ql-block">张森中国江苏籍艺术家</p><p class="ql-block">1942年12月生于浙江温州,祖籍江苏泰州。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兼艺委会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二至五届理事,第二至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评委。……</p> <p class="ql-block">根奇艺神</p><p class="ql-block">吴为山题他是中国雕塑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独步体态端,鸣起展婉安,振羽露仙容,归去有落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婀娜鹤姿</p> <p class="ql-block">树根造型</p><p class="ql-block">刘宝祥作品展览现场</p> 邱善权作品 <p class="ql-block">《上光记忆》中国画,为上光建厂七十周年而作</p><p class="ql-block">为四尺整张。</p> <p class="ql-block">《长征路上》中国画,在上海圖书馆党建一百周年展会展出</p><p class="ql-block">为四尺整张。</p> <p class="ql-block">《又是滿山金枫时》</p><p class="ql-block">中国画,获楊浦美展一等奖。</p><p class="ql-block">为四尺整张。</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最近画的一幅油画,蛮喜欢,打发时间,以备展出需要</p> <p class="ql-block">作者感言</p><p class="ql-block">首先为520活动主办者的组织力和执行力表示赞赏。从筹备开始建立微信群报名确定名单人数。设立会务组分管会场布置重点是摄影班子以及会议的现场服务和对外聨系。总之一切安排井井有条。这种服务自始至终体现在会前会中和会后。</p><p class="ql-block">花絮中展示了刘宝祥树根造型的作品。还介绍了他的书稿。对他的作品表示惊叹。</p><p class="ql-block">花絮中也展示了胡軍在现场拍摄的十张摄影作品。表现出很多独特的构思。对他的幸勤劳动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花絮中还展示了邱善权的几幅得奖参展作品。大开了眼界,对他的才艺也表示衷心的祝賀。</p><p class="ql-block">你们都表现出大国工匠的风范,值得我虚心学习。恐怕也是本篇最为精采的一笔。</p> 后记 老前輩的提前祝愿 <p class="ql-block">本次燕云楼“光学百人”大团聚信息发出后,收到光学元老们的提前祝贺和关心。</p><p class="ql-block"> 这些光学老前辈接电后,心情都十分激动,都非常留恋上光情。尤其是钱振邦付所长;回忆大学毕业进厂在光学车间劳动实习时的情境。还列举和问询了好多师傅的现状和身体状况。並谦虚的说,“是上光厂培养和造就了我们的成长和成才”。……</p><p class="ql-block"> </p> 转机建制划小经营 <p class="ql-block">1996年在“转机建制划小经营”的思想指导下,厂大部分职工自动下岗提前退休。小部分重新建立分厂。据上光五分厂的光学車间主任曹文妹的回忆,原光学分厂和五分厂合併成立上海光学仪器五厂,当年厂长是应定江。在98年厂房炸平后,五厂搬迁到图门路,但还是属于仪表局下的一个国营单位。其退休职工有仪表局退管会负责,买断工龄的职工也有人管。退休职工待遇与上光厂职工退休待遇也都是一样的。</p> 六个民营企业 <p class="ql-block">如今到了2023年,这六块掛着光学仪器厂分厂牌子的,己经都是民营企业了。其中注册资本最大的算是五厂2500万,依次为1000万、600万,200万和20万。 它们成立年份均在1993~1997年间。显然它们的前身都确实是从上光厂分出去的国营单位。其中法人我们熟悉的上光人有王平海、陈建华、汪鹏和潘雄四人。</p><p class="ql-block">国企也好民企也吧都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发展之必然。衷心祝愿它们发展顺利,让上海光学仪器集团公司的宏愿可以早日实现。让上海光学仪器厂的风采得以传承和发扬广大。</p> <p class="ql-block">2005年,就在上光所搬迁前夕我特意去一次上光厂旧址。那一片就是大运城!</p><p class="ql-block">从上光所旧址二楼的窗户俯視大运城还真不比昔日的花园工厂逊色。可惜现在己经找不到这张珍贵的照片了。</p> 軼闻趣事 <p class="ql-block">2005年上光所搬迁前夕,最后一次走进上光所,只见院内仃满了私家車据说也是一种创收的手段。</p> <p class="ql-block">冯国良在高谈阔论边上是車间书记张永恩。冯是我的接班人,98年我退休又延长一年做他的顾问。让人欣慰的是我留下的家底也够他们蹟效部分的工资支撑到退休。……</p><p class="ql-block">二个美女拍照时的自娱自乐,掩饰不了即将嫁入“豪门”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走进所长办公室。二个美女,一个新妹另一个童童开始做起女总裁的黄樑美梦。</p> <p class="ql-block">专进財务室。……你别说若干年后谢新妹真的是圆了她的主任梦。</p> 院士的家宴 <p class="ql-block"> 当 了十年的庄院士突然一天让钱振邦告诉我说他想设家宴款待我们。想必是他师姐许立为的面子吧。邀请的是最老的一批同事有我们夫妻俩、我的同学也是同事的柏汉祥、张国福夫妻俩、陈怀安、陈联娣、大元、杏荣和阿富根。王洋葱(指王掌发)没来,他可是个出了名的“开心果”。当年在闽行与张国福二人没少出过数不尽的洋相与恶作剧。</p><p class="ql-block">庄市区的家在建国西路梧桐花园。记得那天电梯到某层打开就是他家的外客厅。</p><p class="ql-block">这个录像是我当时用数码相机拍的,(质量不能与现在拍的相比)还是和我夫人二个轮流拍摄,所以没有拉下我俩的身影。接待是他夫妻俩本人没有外人。客厅布置得相当精致,最显眼的是聖诞树,落地掛钟和合家相册。老庄始终是低声细语反到是他夫人爽朗得多。席间聊的无非都是些陈年往事……还带了我们参观了一遍,印象比较深的是还有一间家庭影院(这里录像是不能拍的涉及个人隱私)。就餐就在附近的婴婴家常菜厅。庄院士亲自点的菜还到席面上询问要些什么飲料和酒。……我之所以叙述得这么仔细无非是想说一个待客之道的问题。我之所以选这段录像作为本美篇的接尾,一方面可以说是对庄院士人品介绍的补充,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对我在宴会視频中的一段字幕旁白(俗话说请客容易款客难……正该为善解人意的宾客热烈鼓掌)的一个解释。</p><p class="ql-block"><br></p> 附录1 附录2 <p class="ql-block">一 :Mitutoyo M Plan APO HR系列</p><p class="ql-block">这个系列产品是日本三丰公司生产的。属于高分辨力、平场、复消色差、长工作距离的物镜范畴。波长范围设定在4500~6563埃。该系列包括三只镜头指标如下:</p><p class="ql-block"> 1 100倍 NA=0.9 WD=1.58mm</p><p class="ql-block"> 2 50倍 0.75 5.33</p><p class="ql-block"> 3 10倍 042 15.03</p><p class="ql-block"> 二 :上面是三丰公司的HR系列,这里是它的NUV系列</p><p class="ql-block"> 波长范围设定在3550~6200埃</p><p class="ql-block"> 包括二只镜头分别为</p><p class="ql-block"> 1 20倍 NA=0.4 WD>18</p><p class="ql-block"> 2 50倍 NA=0.42 WD>15</p><p class="ql-block"> 三;平场复消色物镜60系列</p><p class="ql-block"> 包括6只镜头</p><p class="ql-block"> 分别为100倍、0.95、WD>0.35</p><p class="ql-block"> 50 0.80 >0.8</p><p class="ql-block"> 20 0.65 1.2</p><p class="ql-block"> 10 0.45 5</p><p class="ql-block"> 5 0.15 18</p><p class="ql-block"> 2 0.07 12</p><p class="ql-block"> 四;平场复消色物镜95系列</p><p class="ql-block"> 一共包括7只镜头。分别有1倍、2倍</p><p class="ql-block"> 10倍、20、50、100倍。其中100倍 </p><p class="ql-block"> NA=0.8</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 :倒置长工作距镜头系列</p><p class="ql-block"> 一共包括4个品种:10倍NA=0.32</p><p class="ql-block"> WD=7mm、20倍NA=0.4WD=4mm</p><p class="ql-block"> 40倍NA=0.65WD=2mm、60倍</p><p class="ql-block"> NA=0.75WD=1mm。</p><p class="ql-block"> 六 :特种规格的红外镜头</p><p class="ql-block"> 长波波长设定在1064埃。</p><p class="ql-block"> 一共有5种规格:</p><p class="ql-block"> 2倍NA=0.0675、5倍NA=0.15</p><p class="ql-block"> 10倍0.29、50倍0.42、100倍0.56</p><p class="ql-block"> 七 :平场复消色差无限远180系列</p><p class="ql-block"> 线視场为22mm,包括6个品种。分别 是F1.8 油镜NA=1.4、F3 NA=0.95、F4.5 </p><p class="ql-block"> NA=0.95、F9 NA=0.75、F18 NA=</p><p class="ql-block"> 0.45、F45 NA=0.2</p><p class="ql-block">八 :平复无限远200系列线視场为24mm</p><p class="ql-block"> 一共有5个品种。分别焦距为2、10、</p><p class="ql-block"> 20、50、100。最高倍数的NA=0.8。</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写作人徐福侯</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3年6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