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义乌珍藏86年的冯雪峰抗战“课本”将被捐赠</p><p class="ql-block">摆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本薄薄、泛黄的小册子,这是1937年12月冯雪峰第二次回到故乡创办抗日武装“同心会”、兴建“义乌县赤岸战时中等学校补习班”(简称“赤岸补校”)时所用的教材——《民众学校课本》(第一册),它见证着那段逝去的八十六年的难忘历史。</p> <p class="ql-block"> 6月20日上午,在义乌赤岸镇乔亭村,81岁的冯必元老人手持册子对我们说,“这是当年我爷爷冯南图与冯雪峰在乔亭村端本学堂开展抗战活动时留下的‘珍品’,我要把它捐献给冯雪峰文学馆,以教育和启迪更多的年轻人。” </p><p class="ql-block">《民众学校课本》封面印有“第一课 中国人”,竖写着“我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他也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都要爱中国,我们都要爱中国。”打开内页,还有“日本帝国主义杀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夺了我们的财富土地……”“我们要人人抗战,来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等字样。岁月流逝,油墨仍淡淡飘逸着。 </p> <p class="ql-block"> 在与冯必元老人点点滴滴的交谈中,一个慈善睿智的长者形象渐渐明晰起来。冯必元的祖父冯鹏,号南图,光绪己丑年(1889年)生,童年入读敦本祠内的“蒙童馆”,1913年省立金华中学五年制高中部毕业,时逢废科举、办学堂之时,即受冯华亭、朱铭金之聘为端本学堂教员。后因与当时义乌县立初级中学(义乌中学)首任校长兼创办人朱式欧是同学,1927年义中创办之初便邀请其去为首届的学生任教,当时冯雪峰也是一起的。 </p><p class="ql-block">在雪峰文学馆,冯必元老人边参观边告诉说,雪峰故里神坛村,因先辈祭祖每年都来。尤为当年雪峰的女儿雪明给我们上课,场景仍历历在目。 “在这里合个影吧!”冯雪峰雕塑,他内着中山装外罩大衣,目光坚定中透露出革命诗人气质,迈着坚定的步伐走来。让人们更近的走进冯雪峰,走进他的世界。 </p><p class="ql-block">文/王曙光 摄影/吴优赛</p> <p class="ql-block">赤岸镇上的“孝冯祠”、“朱十八派祠堂”、乔亭村的端本学堂……“同心会”洒下星星点点的“革命之火”。“赤岸补校”分甲乙两班,招收的大都是家境贫困、各地失学流亡学生,有来自、金华、东阳等邻县,共四五十人。讲课内容有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五次反“围剿”、万里长征、游击战术等。课本之一,便是以冯必元老人收藏的《民众学校课本》,教材均采用油印发放讲义办法解决。遗憾的是,“赤岸补校”抗日救国的宣传,后引起有关方面的警觉,加之“同心会”的核心人物冯雪峰被捕,开办了近半年被国民党扼杀。学员们也陆续赴八大队和南联继续抗日,延续“同心会”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在与冯必元老人点点滴滴的交谈中,一个慈善睿智的长者形象渐渐明晰起来。冯必元的祖父冯鹏,号南图,光绪己丑年(1889年)生,童年入读敦本祠内的“蒙童馆”,1913年省立金华中学五年制高中部毕业,时逢废科举、办学堂之时,即受冯华亭、朱铭金之聘为端本学堂教员。后因与当时义乌县立初级中学(义乌中学)首任校长兼创办人朱式欧是同学,1927年义中创办之初便邀请其去为首届的学生任教,当时冯雪峰也是一起的。 </p><p class="ql-block">在雪峰文学馆,冯必元老人边参观边告诉说,雪峰故里神坛村,因先辈祭祖每年都来。尤为当年雪峰的女儿雪明给我们上课,场景仍历历在目。 “在这里合个影吧!”冯雪峰雕塑,他内着中山装外罩大衣,目光坚定中透露出革命诗人气质,迈着坚定的步伐走来。让人们更近的走进冯雪峰,走进他的世界。 </p><p class="ql-block">文/王曙光 摄影/吴优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