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战友情》</span></p><p class="ql-block"> (第四回)</p><p class="ql-block"> 下山后老战友与李元国战友通了电话。老战友问中午在哪里吃饭都有谁?李战友说完老战友一寻思这些人都认识,其中,郭长安还是我邻居!</p><p class="ql-block"> 老战友给郭战友打了电话,我们一块直奔铁西那家“高丽馆子”。 </p><p class="ql-block"> 老乡战友李元国家就住在这附近,也常来本店光顾,因此对这里很熟悉。</p><p class="ql-block"> 待大家坐定,我向战友们介绍了这位大个子战友,这位就是我们十九连原焦全祖副指导员,李战友也向我介绍了,从前尚末谋面的郭长安和郑富有两战友。</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坐的还有两战友他们是我们连队的。</p><p class="ql-block"> 面对这些战友应该说彼此既熟悉,又陌生。就拿大个子湖北襄阳战友万天富来说吧,他曾是焦副指导员接来的兵,上次见面还是彼此都穿着一身军装的40多年前呢。谁曾想这些年始终就没见过面,反正单位也是大,人也多!像刘凤新也同在本单位也40多年没见面!</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李元国坐东,因此他频频倒酒。这些年,由其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喝酒都学乖了,喝多少随意,多少不劝酒!尽管大家多年没在一起聚了,但我们的老领导焦副指导员还是“破格”的一口不动!为此他也做了解释,他说,年轻时有一次别人劝酒,我喝了一口结果犯了毛病,还差一点进了医院,医生说这种症状叫:“眩晕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左起:刘凤新,万天富,焦全祖,作者,郭长安,郑富有,李元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里除郭长安和郑富有外,其它都是19中队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里除焦副指导员和万天富外其它全是我们同年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郭长安他臂力过人,他在新兵训练时竞将手榴弹扔出82米,非但破了我们第一支队记录,而且还是我军的王牌部队39军的投弹最高记录保持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焦副指导员说投弹需有臂力,也是个巧劲!我才投了32米,我说巧了,我也只投了32米!这个成绩接近“下线”,再往下就不及格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部队对于这种好成绩的战士肯定是重用,后来他被提拔为支队作训科参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而郑富有他是我新兵连花名册没打乱之前一个连的,只因其文笔的特长成为五团文案干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们这些人当年是来自4个省区的,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如今,古稀之年的战友又在钢都相聚!是战友情所致,在此,也让我想起了7年前我去新乡,席间陈兴俊指导员所说的那句话,他说:”在部队讲老乡观念,老乡情,回到地方讲的是战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实践证明,老指导员此言讲的多么精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午餐后,万天富战友对我说:我给你安排到前几年你来时住那宾馆去了。晚上我请你和战友们吃饭!</span></p><p class="ql-block"> 今晚是老万请战友们吃饭,对于老万我还得多说上两句,他老家是湖北省谷城县人,75年入伍。别看他当兵晚我一年,但他本人年龄却长我一岁。他为人忠厚老实,工作积极肯干!当兵时我们就处的近!所以我来鞍山倘若没告诉他,事后他知道了立马就急眼,说你没看起他!</p><p class="ql-block"> 70年代,我国农村几乎家家生活困难,我们发的“的确良”军装非常耐穿,怎么穿也不坏!过去发的棉布军装一年要䃼两回,只从发了的确良军装,营里的“䃼衣战士”他失业_____“下岗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发的军装待换发时还挺新,老战友一寻思如此这般何不邮回家里“扶贫”呢?但邮局是不许邮军用被服的!当战友听说我的一抗美援朝战友老乡在市邮局工作,于是找我办这个事。</p><p class="ql-block"> 盛夏的一个周日,我将包裹送到汤岗子邮电支局大个子赵国栋局长家,唠了两句嗑我就走,临走,我还对正伸手在背心里搓前胸皴皮子的老赵说:赵局长“放心吧!保证里面没有手榴弹,子弹之类,邮那玩意多沉啊!”老赵他笑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市局分拣科李信老乡让我找他的,因为他们是战友。</p><p class="ql-block"> 老赵是山西人,他们是从抗美援朝一个战壕里爬出来的,所以新战友找老战友办事,大脑里全是“信任”二字!根本没有开包检查那一说。</p><p class="ql-block"> 只打来到鞍山,老战友就埋怨我不提前告诉他们,说是没有充分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但又一想,俗话说“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听有的战友说,有些战友在微信上可热情啦,但到了他那一方宝地,就算你把电话打“红”了,他也不会接!仿佛像人间蒸发那种,根本你就抓不到他的影!</p><p class="ql-block"> 有的“不慎”接了电话听说你来到贵宝地,他马上回复:其内容,不是出远门,就是住院了,有的还“患”有非典,新冠肺炎之类的传染病,你看,人家也是为咱“好”不是!</p><p class="ql-block"> 深圳的张建珍战友,前几年两口子从深圳宝安飞抵沈阳又乘车来鞍。觉得过去相处挺好的战友,这回来怎么也得看看!没想到这回连面人家也不见!张建珍是一头雾水,她纳闷,这是怕我求他办事?</p><p class="ql-block"> 无独有偶,我也曾有过同样这样遭遇,那年我出远门,给一个过去一直关系很要好的战友打了电话,当他得知我现在离他家较近时,他却直言不讳说道:“你就别来了,我现在修房子呢!”我想,他莫非是怕我来了花钱?</p><p class="ql-block"> 总之,这类都属咱的“热脸贴在人家冷屁股上”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本人实在是承受不了。</p><p class="ql-block"> 待 续</p><p class="ql-block"> 2023-6-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