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主动的梳理复习者——关于指引梳理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

杨德伦

<p class="ql-block"> <b>让学生成为主动的梳理复习者</b></p><p class="ql-block">——关于指引梳理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p><p class="ql-block"> 杨德伦 北京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p><p class="ql-block">原“国培计划”培训教学与评审评估专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用心梳理、系统复习、巩固提高,接受考查、测验、评价,这是伴随着学校教育教学一同出现和不断发展着的事物。既然如此,我们就有用心思考和潜心研究它的必要。每学年,不论是期中还是期末,到底该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梳理复习呢?我想,首先要明确组织系统梳理复习的指导思想。因为明确了指导思想,具体的方法策略也就明晰了。 </p><p class="ql-block"> <b>1.变牵拉着学生去进行强迫式、注入式、被动接受式的复习方式,为设法指引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梳理复习</b></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呢?“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自己学”——自我学习,自我梳理,自我巩固,自我强化,进而实现自我进步、自我发展的目标。依此而论,组织梳理复习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让学生掌握梳理复习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形成主动梳理复习的良好习惯,从而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p><p class="ql-block"> 有人会问:指引学生去主动地梳理复习,是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弃责任,放手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地复习呢?不是的。教师要全力参与其中,要充分发挥指引者的必要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各门课程、各项学习实践活动之中的。倡导“指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梳理复习”,就认为教师是可以“放弃责任”的,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进行自主梳理复习”的,此是对“指引”这一指导思想的误解。</p><p class="ql-block"> <b>2.变逐单元、逐课的综合性梳理复习,为指引学生穿越单元边界、课目边界,按照“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综合实践与合作探究”等板块次序,逐一进行主题明确的系统性梳理复习</b></p><p class="ql-block"> 采取这种方式,每次梳理复习的内容会更集中,重点会更突出,题型会更丰富;更有助于指引学生在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课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拓展性、提升性练习。</p><p class="ql-block"> 怎样让大多数学生“吃得了”,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如何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梳理复习的效益?指引学生进行主题明确的系统性梳理复习,就容易解决这些繁难的问题。更何况,按照不同板块的次序,把每次系统梳理复习的主题内容整理出来,就是学生于该阶段应着重掌握的“知识树”和“技能导图”。</p> <p class="ql-block">  <b>3.变按照板块次序进行“背靠背”式的自我复习,为依据板块内容的复习要点,提供一些基本的拟题方式,继而激发学生自我拟题,自我编制答案和评价标准,再与小组同伴互测、互评</b></p><p class="ql-block"> 各人的求学经验无不印证这样一种事实:要牢固地掌握一个知识、一门课程,尽快形成一项技能、一种特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去“当先生”“做老师”,以教促学。相关实验也已充分证明这一点:单纯地听讲,只能吸收知识的5%;借助小组交流研讨,只可掌握知识的50%;学与用相结合,也才掌握知识的75%。而通过教别人的方式却可以让自己掌握知识的90%以上,使自己迅速地变后进为先进,先进者则会更先进。</p><p class="ql-block"> 因为自我拟题的过程,就是自我梳理复习、查漏补缺、攻坚克难的过程;而自我编制答案和评价标准,以及同伴之间相互测查、相互评价的过程,又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探究过程。有了如此努力、用心的求知过程,梳理复习的效果能不好吗?</p><p class="ql-block"> 加之教师提供一些针对某一专题内容的拟题方式——如复习多音字,教师便可提供“给词语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重点测查‘据意定音’的能力)”“看拼音写词语,再用其中带有多音字的词语造句(重点测查拼读、默写、语用的能力)”“用多音多义字分别组词,再用上所组的词语写一两句话(重点测查因声求意、用词写话的能力)”这样几种拟题方式——相信学生是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这些题型自我拟题,自我编制答案和评价标准的。</p><p class="ql-block"> 让学生用什么来拟题呢?可以印制专用的活页纸发给学生,也可以提示学生自备专用的《梳理复习·互测互评本》。让学生在什么时间来拟题呢?可以安排在课上,也可鼓励学生多用课余、课外时间——凡是学生乐于做的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更可况,学生依着不同板块的次序,把各自前后编拟的《互测互评练习》装订起来,就是掌握本阶段“知识要点”和“技能要领”的具体措施和途径。</p><p class="ql-block"> <b>4.变单纯地指引学生自我拟题、自我编制答案、互测互评,为将这种方式与组织针对某一板块内容要点的集中、系统测查融合起来</b></p><p class="ql-block"> 这是发挥师生双方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需要;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用心梳理复习的积极性,同时又不失教师主导和引领作用的集中体现。</p><p class="ql-block"> 要改变一种实践了多年、已成定势的教学方式是不容易的。因为惯用的方式虽收效欠佳,但轻车熟路,不费那么多的劲儿。然而,投身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立志为祖国教书育人的广大中青年教师,是不惧这点儿困难的。为了学生和自己的长远发展,他们会勇于挑战自己、不断改变自己的,会迎难而上、止于至善的。</p><p class="ql-block"> 2023.06.22</p>

复习

梳理

学生

自我

拟题

指引

测查

教师

知识

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