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课程改革。不知道要改什么,是改内容、方法、目标,还是课程体系?从“双基”到“三维”,再到现在的什么核心素养,从提倡“餐桌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到创建什么“五环式”“六环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了一回又一回,培训了一轮又一轮,甚至喊出“课堂革命”的口号,也没折腾出个什么名堂来,最后还是回到原地。提出者茫然、实施者茫然,老师茫然、学生茫然,众皆茫然也。</p><p class="ql-block">二、考试评价。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最有效的检测方式。过去学校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单元测试,毕业年级还要组织模拟考试。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在一定范围内组织统考、会考。现在由于“减负”,于是考试由光明正大变成偷偷摸摸,名称也不断更新,什么质量检测、质量监测,反正猫就是咪,咪还是猫。不准以考试结果给教师排队,给学生排名,考试结果只能以等级形式呈现。减少考试本意是淡化分数意识、实施模糊评价,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可高考、中考能按等级录取吗?本来考试训练是件光明正大的事,可现在学校却不得不偷偷摸摸去操作,可悲乎?可笑乎?</p><p class="ql-block">三、课后服务。几个委员、代表因城市放学“三点半”现象,提了个议案,课后服务就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展开了。出发点没错,初衷也是好的,可一刀切式的开展,实际上变相延长了师生在校时间,甚至变成了集体“补课”。对老师,说起来是让自愿参与,实际上大多都是“被自愿”,无形增加了教师负担;对学生,放学了,本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现在大多只能坐在教室里,真正社团活动参与率能有多少,大家心知肚明,回家还得照样写作业;对家长,或多或多少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不是每个人都不在乎那点儿课后服务费。“课后服务”是一项民心工程,不能搞到最后出力惹人嫌。</p><p class="ql-block">四、创建达标。均衡发展、优质发展、标准化、示范化等,名目众多。其本意是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可一些地方和部门贪大求全、好高骛远,在面子上做文章、在档案上下功夫。在这方面条件具备了水到渠成,条件不具备也不必勉强,少个名称或牌子对一个地区或学校未必有多大影响。而弄虚作假、折腾师生,其危害性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五、课题研究。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没能力,更没时间和精力,搞所谓的课题研究。即使研究了,其意义也不大。大都是弄个报告、拼凑几篇文章、写个总结,装订成册。磨个几年,然后按程序上报,只要相关费用交了,一般结题都是没多大问题的。个别领导和教师都不知道咋回事,就成了课题主持人、参与者。证书拿到手,一切都抛之脑后,本来也弄不出来个什么成果,更不要说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了。</p><p class="ql-block">六、论文发表。发表论文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应该不是件难事。可事实并非如此,一是教师们不想动脑、动笔,不想对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总结;二是正规教育期刊较少,加上名人效应,一些刊物更愿意刊用一些专家、名人的稿件;三是一些杂志社追求经济效益,甚至编辑们私下收稿,根据刊物级别、类型等收取版面费。因为抓住了教师晋职、评优等需要论文发表,于是产生了专门的“托儿”,只要交钱就可以代发,甚至代写代发。标题下是你的署名,但文章是谁写的你都不知道,你只需要交钱即可。更有甚者,各种假冒伪劣,也无所谓,反正也没几个人认真去看。</p><p class="ql-block">七、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必须完成一定的继续教育课时,主管部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硬性要求。可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获得学时认证是要交取费用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庞大,于是这块大蛋糕就成了一些机构公关争抢的对象。承办机构请上几个专家,录上几个专题讲座,往继续教育学习网上一放,学员注册、购买、学习、认证,其实流程很简单,也没多少技术含量。承办方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学员们获得了学时认证,各取所需。至于内容是否适合,学员们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性,是没有人去关注的。说真的,几个和尚念经似的叨叨叨个不停,有几个人能听进去的。继续教育本身是件好事,可在实施中变了味儿、走了调儿。</p><p class="ql-block">八、师生矛盾。传统师生关系,教师是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的。可现在时代不同了,学生身体成长已超过了其心智发育水平,加上受社会、家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现在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已少了许多神圣感、尊严感,师生冲突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在中学尤为明显。和老师公开顶撞、扇老师耳光,甚至发生极个别轼师现象,可令人痛心的是学校和老师永远都是错的,被免职、受处分,而奈学生何?凡是师生冲突引起了社会舆论,处理的一定是校长和教师,就如同疫情传播,免几个院长,处理几个医生,病毒就会死亡一样。央视、人民日报曾为一起不公平处理老师事件发声:《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师道都没了尊严,还谈什么教育!</p><p class="ql-block">九、职称评审。职称评审向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诟病。特别是去年河南姚老师,为职称评审状告学校和教育局,全网皆知,又一次把职称评审推向了风口浪尖。这也凸显了中小学职称评审的矛盾和问题,为晋职教师间争得“头破血流”“自相残杀”,这种现象已严重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到教师之间的团结。提高工龄、教龄在工资中所占比重,缩小不同职称间工资差距、扩大中高级职称比例,或由岗位设置变为按条件晋升等,都可以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尝试和探索。一般教师能晋升为高级教师时,都熬老了。“三十年媳妇熬成婆”,等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