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一度高考揭榜的日子,每每此时,总会听到人们议论纷纷:“某某老师的孩子考到清华大学了”、“某某老师的娃娃被北大录取了”、“教师和医生的娃娃可厉害了”…社会对于教师子女的羡慕来自个别高考成绩显赫的孩子,这当然是一种偏见,成绩优异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其中教师子女只占一定比例而已。而我对“教师子女”的羡慕,源自于自己不是“教师子女”,享受不了特殊时期的特殊待遇,也可能源自于自己内心始终缺乏那盏照亮前路的灯。</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可能接触最多的“脱产干部”就是老师了,所以对于他们的生活十分熟悉,对他们孩子的生活尤其羡慕。依稀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逢进入老师办公室交作业或者向问题,总会看到他们孩子用18色的水彩笔和各式各样的钢笔画画或做作业,而我背着老妈用灰布头做的“书包”里只有12色的蜡笔和一支支约么一寸长的铅笔头;他们的作业本是把一开大的白纸整整齐齐的叠成三十二开,然后用订书机钉起来,既厚实,又整齐,而我的作业本叠的长短不一,更蹩脚的是封面歪歪扭扭钉本子的线头根本提不起我做作业的欲望。更不必说眼馋教师子女们拿的玩具和香味扑鼻的各种水果和饭菜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上下学,每逢阴雨连绵的日子,由于家里没有雨伞和雨鞋,大多数孩子只能披一个塑料袋子,穿着布鞋在泥泞的山路上来来回回。记得那时候我每次从学校回来总会浑身湿透,脚上的布鞋早已灌满了泥水。吃过晚饭,睡觉前妈妈把湿衣服挂在灶台前,磕磕布鞋上的泥巴放到灶火门口,以便晾干第二天早上干了穿上继续上学。到了冬天,天寒地冻,风雪交加,上学路上即使寒冷,穿上妈妈缝的棉衣、棉裤,再戴上“火车头”棉帽倒也没有下雨天那般难过。然而,在看看教师的孩子,一下课走两步就可以回到爸爸妈妈的宿舍,热腾腾的饭菜早就等着他们——没有严寒酷暑,没有落汤鸡和一踩上去就冒泥水让人难受的布鞋。 </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物质上的匮乏只是暂时的、可以改善的,精神上的那种渴望与希冀却令我终身难忘。到了初中,有了晚自习,我又没有住校,每当下晚自习后回家是最头疼的事了。一个人硬着头皮,走在黑乎乎的村道上,每次经过有很多传言的那个“古碾窑”时,似乎有土块在头顶呼啸而过,又似乎有“咯噔咯噔”驴拉磨的声音从破窑里面传出来…那时候,我心里清楚:我只能靠自己!于是,故作镇定,高歌一曲,意欲用跑到十万八千里外的调子排遣心中的恐惧。想起在学校住的那些教师孩子,可能此时已经爬进了温暖的被窝…那时候我对那些教师孩子太羡慕了,至少他们不必经受这内心的恐惧与无助。之后参加中考,庆幸中专榜上有名。但填志愿,选学校等我一概不知,只能在边上听老师给自己子女分析学校和将来的工作来考虑自己的志愿,迈出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一步!那时候,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个当老师的爸爸,给我指点迷津,指引我走出迷茫! </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天遂人愿吧,我成功的让自己的孩子成了让我一生羡慕的“教师子女”,但现在她们一点儿也没有享受到让我垂涎的那些东西,也没有体会到什么优越感。而今把这些陈年往事写出来,也算一个时代的记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