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走近印光大师

无念花(拒私信)

<p class="ql-block">  这一期,仍凭借我先生敬画的十三组净土宗高僧画像,让我们一起走近佛教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1862——1940)。</p> <p class="ql-block"> 先生敬画印光大师</p> <p class="ql-block">  说起这位历经清、民二个时代的大德高僧,他的言行及功德在中国可谓影响深远。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只要提起印光大师,闻者无不肃然起敬。而在佛教净土宗的信众中,他的影响更是居功至伟,无人能及,被盛传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乘愿再来。中华大地,因他的存在,不仅挽救、继承、弘扬了日见衰微的佛教净土宗,还提倡、继承、弘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被国人尊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p><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连同样被尊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弘一法师,也对他推崇备至:“大德如印光法师者,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并拜他为师。</p><p class="ql-block"> 印光大师所处的时代,正是祖国遭受千年巨变的动荡时代:八国联军外敌入侵、皇权倾覆军阀混战,“七七事变”日寇侵犯。加之西方文化的渗入,至使人心不古,人伦颓废,佛教衰微。而各地频发的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整个社会灾难深重,动荡不安。</p><p class="ql-block"> 印光大师1861年出生于耕读之家,幼年随兄读儒书,颇以儒家圣学为己任。小小年纪就有志向,且性格果毅,遇事沉稳。这种于生俱来的优良品质,早在幼年就初见端倪:</p><p class="ql-block"> 大师故乡在陕西合阳,每值秋获,乡里都会演戏酬神。一日,大戏还没开锣,小印光早早将凳子放在台下,没想到过来一个粗人,历声问:“谁的凳子?”小印光忙上前答应,只见他一脚踢飞凳子,顺手狠狠扇了小印光两个大耳光。打得孩子头痛欲昏,眼冒金星,小脑袋嗡嗡作响。换了别人,早就哭着回家告状。但小印光却忍痛吞声,没有告诉父母。他写道“恐父母爱子心切,酿成口角。从此益知自励”。</p><p class="ql-block"> 小印光的行为印证了一句俗语:"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待长到十七岁,其德行已深得乡人的称赞与看重。一次,打他的人远远看到少年印光,忙恭敬迎上前打招呼,请他家里坐,倒茶给他。少年印光笑而诺之。</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佛在《金刚经》中说,有一种大智慧叫“忍辱波罗蜜”。所谓“忍辱波罗蜜”,就是慈悲人生,没有分别心。遇到逆境能安于当下,不嗔恨,敢担当,善化解。印光大师小小年纪就本能的做到这些,真的非常了不起!</p><p class="ql-block"> 印光大师少年时期崇拜儒学,热衷程朱理学,并受韩愈、欧阳修辟佛思想的影响,对佛学不屑一顾,曾是一位坚定的无神论者。</p><p class="ql-block"> 后因病数载,而开始研究佛学,深深被佛学智慧所折服,于是始悟前非,一心向佛。21岁毅然出家,于陕西双溪寺受具足戒。</p><p class="ql-block"> 一次,大师在晾晒经书时,读得一本《龙舒净土文》,从而了解到念佛法门的神奇。大师从小患眼疾,视力极差,于是一心念佛,眼疾竟然痊愈。由此深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 演莲法师今译“龙舒净土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893年,大师受邀前往普陀山法雨寺,主理藏经。于藏书楼潜心励志,精修佛法,韬光养晦,闭关自修二十年。书“念佛待死”以自励,得念佛三昧。(所谓"念佛三昧",就是通过修行念佛,得到了常人所无法得到的高维宇宙智慧。)</p><p class="ql-block"> 1912年,大师52岁。这一年,法雨寺来了一位居士叫高鹤年,他看到有间僧房,门上书有“念佛待死”,预感里面定是高人,于是冒昧叩门拜访。几经交谈,心里暗自叹服。于是绐得数篇文稿,用大师的别号“常惭”登于上海《佛学丛报》。内容有:《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佛教以孝为本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如来随机利生论》,文章一经传世,龙天推出。其精湛深邃、雅俗共赏的文字般若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反响。</p><p class="ql-block"> 居士徐蔚如,拜读了大师的文章,如醍醐灌顶,倾慕不已。他预感到,这是大善知识正在出世弘法,于是多方打听,终于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找到了隐修三十多年的印光大师。</p><p class="ql-block"> 接着他从大师那里求得数十篇文稿,同时在社会上广泛征集大师信札,前后三编,出版100多万字的合订本《印光法师文钞》,此书一经出版,风行天下,大家争相传阅,成为佛教净土的智慧灯塔。</p> <p class="ql-block"> 弘法法师今译印祖文钞</p><p class="ql-block"> 从此,倾慕大师道行,仰其高风,渴求皈依的善男信女越来越多,海内外皈依弟子多达二十多万。可谓名扬四海,德誉天下。《印光法师文钞》,更被世人誉为佛学至宝“小藏经”。</p><p class="ql-block"> 纵观大师的文章,上承古佛、祖师之血脉,下契近代众生之根机。文义精湛,文词典雅,佛理精辟,契机妙合。针对当前社会各阶层在时代的动荡与变革中所产生的自我迷失,大师巧妙运用儒学与佛教的智慧,从人伦角度提出自己的处世良方,他说“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二伤。”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大师认为人生的意义,首先就是完善自己,这不仅有利家庭与社会,更是人生修行的第一步。他充分运用儒家思想,在文中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静坐当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p><p class="ql-block"> 其次,就是人生要觉悟生死,圆满菩提。让生命冲出六道轮回,上升至高维空间:西方极乐净土。大师对佛家的净土思想推崇备至。他说“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当机则妙”,而净土法门,如价廉物美之良药,神奇便利,普被三根。无论富贵贫贱,男女老幼,皆能修行,咸可往生。念佛法门,是末法时代,众生出离生死,离苦得乐的唯一要道。可谓苦口婆心,慈悲诚谛。</p><p class="ql-block"> 此外,大师还积极倡导因果报应之说。 记得弘一法师就曾向印光大师作揖请求开示:“师父,弟子有一事不明,佛法,究竟如何救国救民呢?”印光法师听后略一沉吟道:“因果之法,为救国救民之急务,必令人人皆知,我有如此因,将来即有如此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果。想挽救世道人心,必须从此入手。”</p><p class="ql-block"> 大师认为,当今之世,兵连祸及,外忧内困,就是以前的因所结下的果,若整个社会仍不惧因果,利欲熏心,就是佛菩萨在世,又能奈何?勤修善因,全社会才能共得善报啊。</p><p class="ql-block"> 总揽大师的弘法思想,可用八句话来概括,前四句为儒家思想:“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后四句为佛家净土思想:“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充分体现了印光大师儒佛二教并弘,出世入世齐彰的弘法特点。强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化与当机化,这对千年巨变中外来势力入侵的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谓切中时弊,对症下药。</p> <p class="ql-block">  大师一生刻苦俭朴,注重惜福。食,不求适口;衣,厌弃华丽。每次饭后都用开水刷碗,一口喝尽,不浪费一点汤汁及米粒。有供养珍美衣食,转送他人,决不贪恋。洒扫洗涤,事事躬自亲为,直至临终。受邀外出讲法,不肯坐轿,不上宴席。这样的品格影响了他身边一大批人,其中就包括弘一法师。</p><p class="ql-block"> 大师对己苛刻,对人慈悲。1926年,大师闻听长安围解,以印《文钞》之款急拨银3000元陕西赈济。1931年,长江大水,淹死14.5万人。大师悲伤不已,与佛教界同道发起赈灾募捐活动,不辞辛劳,筹款筹粮赈济灾民。陕西荒旱,又急汇1600元至故乡,报效桑梓。这样的善行,在大师身上不胜枚举。</p><p class="ql-block"> 1922年,大师62岁,因功德盛名,当时的总统徐世昌特赐匾一方“悟彻圆明”,敲锣打鼓送至普陀山,大师淡然处理,更无一语谈及,至使周围许多人都不知有此殊荣。大师曾说:“光无实德,若颂扬光,即是敛大粪向光头上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先生敬书印光大师赞词</p><p class="ql-block"> 大师念佛,早得念佛三昧,然与人交往,从不谈神通灵异。但许多神异现象却不得不让人心生敬仰,这里仅举三、四例:</p><p class="ql-block"> 1、大师在普陀山法雨寺,每到夜深人静,独自念佛时,就有上千只山鼠叠伏窗外,静听佛号,直到念佛完毕才离去。夜夜如此,让寺僧深感敬佩。</p><p class="ql-block"> 2、1930年,大师离开普陀山法雨寺,到苏州报国寺闭关。寺院破旧,多跳蚤臭虫,弟子要彻底清除,大师慈悲不忍:“不用不用,是我德行做得不够啊。”不知过了多久,大家惊讶发现,寺内跳蚤臭虫竟然绝迹。</p><p class="ql-block"> 3、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在《晚学盲言》中记述:抗战期间,钱穆曾在苏州灵岩山小住。快过年了,庙里的僧人大都散去,只有一个伙头工人跟随着印光法师。</p><p class="ql-block"> 除夕之夜,工人告辞回家,印光法师说:“今天晚上你会回来。”伙头工人说:“我明天才能回来。”于是辞别离开。走到半山,遇到一个强盗,把他的钱都抢去了。伙头工人想,既然钱都没了,不如回庙吧。于是又回到了庙里。印光法师安慰说:“不要紧,你的钱还会回来的。”</p><p class="ql-block"> 没过多久,有人敲门求宿,伙头工人开门一看竟是强盗,高兴地说:“法师厉害,你果然送钱来了!”强盗也大吃一惊,他请求拜谒住持和尚,并跪求留下落发为僧。印光法师只留他一晩,并劝他以后好好做人。这事不胫而走,人们感叹法师的神通,纷纷到庙里礼拜。</p><p class="ql-block"> 4、1936年,上海女子中学有个女孩杨信芳,一次在张同学家留宿。梦到观音菩萨手持静瓶,站在海中小岛向她招手,并说:“大势至菩萨在上海教化众生,你怎么不去闻法?”又说:“印光和尚就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四年后就化缘毕矣。”说完隐去。</p><p class="ql-block"> 早上,杨信芳问张母:“谁是大势至菩萨?印光和尚是谁?”张母信佛,说:“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一样,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菩萨呀。你怎么会问这些?”于是,杨信芳将梦告之。</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她们三人惊诧的发现,上海《申报》真的有一则通告:《上海闻人请印光和尚来沪,于觉园主持法会》,激动之余,相约同赴觉园听印光大师说法,还一起皈依。之后,杨信芳特赴苏州拜谒大师,并告以梦境。大师斥曰:“莫瞎说,莫瞎说!以凡滥圣,招人毁谤。此梦更不许汝对人说,否则非我弟子!”</p><p class="ql-block"> 直到四年后,大师真的圆寂了。杨信芳这才悲痛的将梦境发表于《印光大师永思集》。消息一公开,大家一致相信,印光大师就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  我想,世人之所以这么确信,不仅是我们目前无法解释的神异现象,还有被大师的德行所震撼,大师一生潜心修佛,普渡众生。他是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生活上,严格坚守清规戒律;修行上,心无旁骛,一心念佛,并时刻想着普渡众生,笔耕不辍。大师的德操非一般人所能及。一代祖师的风范让人高山仰止,顶礼膜拜呀。</p><p class="ql-block"> 1937年,印光大师移居苏州灵岩山寺,道风远播,灵岩山又成为全国仰止的净土道场。1940年,大师80高龄。他预知时日,11月初三,他告之大家:“我要走了,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又吩咐寺院主持妙真法师:“你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p><p class="ql-block"> 初四,大师在念佛中突然说:“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完起床端坐椅上,面向西,口唇微动念佛,在大众的念佛声中,安详生西。</p><p class="ql-block"> 大师往西后,苏州灵岩山寺特将印光大师的遗言及生前订立的五条寺规列入首位,严格遵守,至今不变。大师优良遗风,成就了灵岩山寺,成为全国净土宗的神圣道场。</p> <p class="ql-block">  先生敬画的印光大师画像,神情庄严峻肃,正气凌然。坚毅的眼神,仿佛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诫大家一定要真心修持,老实念佛,方可离苦得乐。严肃而悲悯的神情,让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先生怀着对大师的崇仰之情,还特意精心创作了一幅大师的艺术形象画,题为《一心念佛》。</p> <p class="ql-block">  画中的大师端庄威严,恬淡安然,在声声念佛声中,仿佛整个身心已融入宇宙天地之中。金字塔般的人物造型,给人坐如钟,稳如山的庄严感。脸与手的精准生动,衣纹的宽松灵动,都给人强烈的视觉美感。整个色调仅用黑、白、灰来表现,体现大师简朴,素雅的处世风格。大师墨迹“一心念佛”与背景中无数“南无阿弥陀佛”融在一起,艺术而形象地表达出净土宗思想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幅《一心念佛》,已捐赠给苏州佛教艺术馆,以期让更多人瞻仰。</p> <p class="ql-block">先生与佛教艺术馆薛馆长在大师画像前留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写于无心斋</p> <p class="ql-block">  我与先生在净土宗大师画前留影</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