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我们永远都不能遗忘的传统节日

六如公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端午习俗</b></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每到端午人们用粽子、龙舟、菖蒲、艾草、白芷、雄黄酒等,把节日演绎得风生水起。</p><p class="ql-block"> 作家汪曾祺说:"民俗,是一首民族的集体抒情诗。"</p><p class="ql-block"> 是呀,一个人不管平日里多么忙碌,只要到了节日,就会变得多情和浪漫起来,连脚步都会放慢许多。</p> <p class="ql-block">  粽子,又叫"角黍"、"粽粑"、"筒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郢都,屈子眼看自己的母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母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p><p class="ql-block"> 屈子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子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p> <p class="ql-block">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子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b> 丝丝彩线 切切牵念 </b></p><p class="ql-block"><b> </b> 五彩绳古俗名称避兵缯、朱索等。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苏东坡曾有诗曰:“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因而端阳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孩子手腕上系上五彩绳,以保安康。</p> <p class="ql-block"><b> 五彩蛋</b></p><p class="ql-block"> 挂蛋兜是中华传统习俗之一,端午挂蛋源于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古人认为在这个日子里面挂鸡蛋可以护佑孩子健康、平安,端午节在胸前挂上一只蛋兜,可保孩子平安。</p> <p class="ql-block">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所包含的人文内涵,绝不仅仅是吃一个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董苍术、白芷,赛龙舟这样的习俗,加上以血肉之躯作为灵魂之祭的爱国诗人屈子,使得"端午"早已化作了我们民族内心深处的浓浓情结。</p> <p class="ql-block">  千年过去了,我们依然怀念那个胸怀天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大夫;喜欢那个超凡脱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屈灵均;欣赏那个浪漫飘逸,“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香草美人。 屈子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爱国情怀,不朽精神同他的诗篇一样已深深扎根在每一位中国儿女心中,融入骨血,永远与我们同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