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养生保健医疗

张金芳

<p class="ql-block">  养生、保健、医疗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生活问题,同时是一个哲学问题,甚至可能还是一个不可知的问题。 </p><p class="ql-block"> 科学问题需要人们不断去探索和认知,也需要人们尊重科学规律服从科学规律;生活问题就是人的喜好与习惯,如果你的喜好与习惯和科学规律是一致的,那么你健康的几率就大,如果你的喜好与习惯和科学规律不一致,当然最好是改变习惯,但是喜好与习惯并不好改变,如果改变困难或者极其痛苦,那么还是应该以生活快乐为前提;说她是一个哲学问题就是要辩证地看待养生、保健、医疗与身体健康、生命长寿之间的关系;说她是不可知是因为目前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虽然人们一直没有停歇探索生命科学的脚步,但是离真正解码生命的奥秘还有很远的距离,生命中的很多问题至今无解。 </p><p class="ql-block"> 人体既是一台最为科学、复杂的精密仪器,又是可以在逐步衰老中不断改善、不断变化的生命体态。今天,相似年龄、相近指标的几个人,由于走不同的生活道路,有不同的价值体系,有不同的养身观念,可能十几年后,会成为几个大相径庭的人,一些人可能是青春常驻神采奕奕,一些人可能是未老先衰病魔缠身,这就是认识养生保健医疗的意义之所在。 </p><p class="ql-block"> 生命有时显得无比强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有时又会显得非常脆弱,稍见风雨就会凋零;有的人枪林弹雨死里逃生依然高寿,有的人生龙活虎体格健壮却英年早逝。所以,有了病不要恐慌,要积极治疗充满信心;但没有病而出现指标异常时也要关注重视(其实是报警),防止因疏忽大意而错过发现病情、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 </p><p class="ql-block"> 从宏观上说身体是逐步走向衰老的,同时在走向衰老的过程中,身体又具有自修复功能,即便是有时身体出现了人为的或意外的问题,她也会自然努力修复,当然如果再有科学地人为介入,这种修复会质量更高还可能完全康复,这也是生命科学的奥妙和神奇。但是这种自修复功能作用又是有限的,像对于受凉感冒或者一般性外伤之类的问题,自修复功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一旦进入到一定程度比如由感冒引发成为肺炎,就必须依靠药物的干预才能解决问题,假如是身体出现了癌细胞,那么,自修复功能几乎完全无能为力。所以这个自修复功能既要使用好又不能完全依赖它,特别是人们对于自修复功能的认识也不到位、不清楚的情况下,你可能麻痹大意又可能过度医疗。</p><p class="ql-block"> 疾病的成因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主要是内因和外因综合演变的结果,内因主要是遗传基因、内脏质量;外因主要是心态和食品、水土、空气质量等(同袍兄弟姐妹,同样的遗传基因,吃同样的饭、饮同样的水、呼吸同样的空气,除了个体心态不同,但有的人漂亮、有的人个子高、有的人生病,这种答案无解)。 </p><p class="ql-block"> 七情六欲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现代医学表明人的情绪好坏直接影响健康水平,好的心态、好的情绪,能使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命时间延长。但是要调整心态、控制情绪也是有难度的,甚至有些时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调整心态、控制情绪既是修养、修炼的过程,也是自我改造的过程,人人都懂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是说人性情是不可更改的,但是要调整好积极的心态与平和的情绪确实是很难的!这对无论是伟人、大学者还是平头百姓一样,都是需要认真学习、艰辛修炼、大度包容、深刻感悟才能做到的。 </p><p class="ql-block"> 笔者十六岁上军校,当时就是一个傻呵呵的青年学生,心直口快、满腔热血,经过军校的培养,逐步成为一名敬业的基层干部和机关业务骨干,后来,通过接触单位领导和总部的高参、首长,渐渐成长为遵守原则、慎言谨行、关心部属、理解上级、努力作为的中层领导干部,性格当然也产生了脱胎换骨般地变化。然而,五十岁以后的我依然和青年时一样嫉恶如仇,骨子里的一些秉性是永远不可改变的。如果是在工作中,对于我内心不认同、不欣赏的部属,我会教育他、帮助他,也会支持他的工作,当然不会给其穿小鞋。但是一旦离开工作岗位,对于这些人我就会疏远他们。而对于与我所谓“三观”不同的故交或同事,特别是个别的行为令我所不屑的人,我就会本能地反感,还不像在职工作时那样会有些策略地对待这些人。我感觉控制对一些人的反感或者对一些事情的愤慨是困难的,我以为这就是一种正义感。我写这段话意思是想说明,调整心态、控制情绪是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有效手段,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调整心态、控制情绪都是很难的。 </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情绪只是健康长寿的部分条件,并不是全部条件。有时我觉得情绪的调动或者说是“心劲”,是保持青春、保持活力的重要条件,就如一些国家领导人,在职时很劳累,也难免有各种喜怒哀愁等负面情绪,但是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会使他们保持动力、焕发青春,这就是部分领导人离职后衰老加速的原因。所以,正常的情绪和心态对人而言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也不要为不能改变而过于担心。 </p><p class="ql-block"> 对于调整心态、控制情绪也要尽人事而听天命。“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争的事实,我的战友M老兄,原来在政治机关从事宣传工作,人非常谦虚随和,也很有才气和涵养,不料却因得了腰椎间盘突出而痛苦不堪,在个人事业即将迎来辉煌时,不得已提前病退。退休后十几年病情仍不见起色,去年三月,年近三十的女儿出嫁生子后,他的精神面貌涣然一新,连走路锻炼的速度都快了,以前的步速比我慢不少,他目前的速度已经和我基本一样啦,而且他的整体身体状况有着继续平稳向好的良好趋势。 </p><p class="ql-block"> 提及“心劲”我还想提及一个概念叫做精气神,应该说他们大概是一回事。她可能与健康、与养生并不相同,但她确实是生命活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也对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身体和指标警示。有些人常常抱怨身体不是这里疼痛就是那儿不舒服,朋友,一定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疼痛或者不适会让人不爽或者难受,但同时它是一种警示信号,按照中医的理论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说经络或者脉络有不通畅的地方,需要疏通。按照西方医学,就是那儿有炎症或者病变,需要消炎或者切除,反正必须要治疗、调理。其实,报警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部分,切莫忽视各种身体的疼痛和不适,那是一种养生保健的善意提醒!</p><p class="ql-block"> 健康与锻炼有关联但绝不是因果关系,锻炼有助于健康,可以提升生活的质量,而有的人不注重锻炼,可能健康状况稍差一点,但他做的事情意义重大,他的生命质量一样可以说是很高的,比如邓稼先、陈景润们,他们没有时间或者就是不爱好锻炼,但是他们有成就、有贡献,他们的人生照样精彩,他们的生活质量也是不低的。</p><p class="ql-block"> 长寿是可望不可求的。生命有质量,不长久又有何憾?生活如行尸走肉,长寿又如何?生命的长度靠自身努力来争取,效果难以预测,作用是有的,有多少作用谁也不知道!但是,生活的宽度也就是个人的生活质量是自我可控的,按照这个原理就应该首先保证自我可控的生活质量问题,再努力延长长度。长度是宽度的载体,宽度是长度意义的体现。注重养生、保健,注重锻炼、注重合理医疗,慢慢地老、快快地死(衰老地慢一点,一旦有病难医、难抑、难逆,就不用过度医治啦)。 </p><p class="ql-block"> 有位专家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态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我觉得这些话说得有点片面、有些随意、很不严谨,不像一个学有专攻的专家所言。我认为:最好的医生是能治病、快治病的专家,自己的努力方向只是当好医导,知道自己有了病该如何合理地去治疗。最好的药物是针对病情有效治疗,不能错过最佳治疗期,只是说康复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就像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而不是靠时间去慢慢自修复。最好的运动是适合自己习惯、体能的方式,太极拳、瑜珈、乒乓球、游泳、自行车等都很好,甚至说跳广场舞都不错。自己喜欢又能坚持的运动就是好的选择。 </p><p class="ql-block"> 锻炼方式因人而异,体能好的人可以慢跑,技巧好的人可以打球,有音乐天赋的人可以唱歌、跳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只要动起来就好。 走路的最大优点在于手到擒来、随时进行,但走路对上肢的机能锻炼还是欠缺的。所以综合而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锻炼。 </p><p class="ql-block"> 另外要说一下肥胖问题。肥胖问题和血压高、血脂高、糖尿病、通风等一样,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所必然产生的阶段性生理问题。肥胖的成因极其复杂,一、从西医的角度讲,肥胖问题的根源在于摄入大于消耗,剩余的卡路里就转化成为了脂肪,脂肪累积就形成了肥胖。二、按照中医的观点,肥胖不仅与营养过剩相关,还与脏腑的虚、寒、湿、痰紧密相连。比如某位妇女有宫寒症状,为了弥补宫之寒必然在宫外增加脂肪以御寒,腹部的脂肪就因有“寒”症而增多了,从而形成不利于健康的肥胖。所以减肥最基本的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总体摄入量,增加消耗量,管住嘴迈开腿;二是祛除与脏腑相关的虚、寒、湿、痰等症状;三、还有吸收和利用效率的问题,有的人吃得少,但是吸收和利用效率高,体能精力照样充沛。有的人吃得多,但是排泄循环功能好,活动量不大,也不会造成肥胖。另外人的肌肉质量和骨质密度也有明显差别,一身肥膘和浑身肌肉即便是重量、身高相同,但是并不能真正说明谁真的超重。人的骨质密度不同,也会体现在体重之中,比如一般对抗性强的职业运动员的骨质密度比常人要高出好几个百分点;四、人的体重是否超标还与心肺功能有相关性,心肺功能就好像是人体发动机,发动机功能好的,底盘自然可以大一些,所以心肺功能好的人,体重有一定程度的超标对健康没有影响;五、从美学的角度讲肥胖并不是丑陋的代名词,苗条也未必就一定美丽帅气,人的审美观是多元的,既有骨感之美、窈窕之美,也有丰腴之美、性感之美、健壮之美,即便是这些都不沾边,还可以情人眼里出西施嘛!总之,因人而异,千差万别,不一而足。 </p><p class="ql-block"> 再讲一下如何对待保健科普和养生讲座。目前专家是从某器官、某病症的角度出发而讲保健或养生,很多观点从具体病症而言是有道理的,但是从系统保健养生来说,就比较片面,甚至有些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当然作为一名某个领域的专家要把整个医学、养生学都融会贯通也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学习,一方面要认真鉴别,不要偏听偏信、盲目迷信,要多听、多学、多问,把专家的东西综合起来,进行比较分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生活和实践中逐步丰富、调整、完善,形成一个比较成熟而理性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要说的是,知道这些有什么作用?从养生、保健、医疗中成功得益的案例千万例,从养生、保健、医疗中既得益也有教训的案例千万例,因为养生、保健、医疗不得法教训深刻的案例也不少,我们要在这千万条经验与教训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医疗方案,这就是目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客观辩证地看待养生、保健、医疗,要坚信养生、保健、医疗对于提升生命品质的作用,要认真按照养生、保健、医疗的要求和规律去探索和实践,争取获得一个高质量的生命历程。 健康可以通过积极地养生、保健、医疗去争取,而长寿是可望而不好求的,因为我们还没有掌握生命长度的密码,那就随遇而安,争取高质量健康的生活,努力达到长寿,即便不能长寿,也要坦然面对,任何事物,尽人事听天命,没有遗憾。</p><p class="ql-block"> 对于养生、保健、医疗的知识,很多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且理解很片面,不能融会贯通,这是很要命的,有的时候,养生、保健、医疗不当,会起反作用,必须引起大家足够地重视,我们要做一个养生、保健、医疗的明白人。比如有了病究竟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你如果没有对中西医各自优长的基础认识,你就难以选择到合理的就医方式。中西医各有所长,机理并不相同,有些病西医更直接更快捷,比如需手术治疗的疾病;有些病中医更有效更彻底,比如疼痛症,西医难以有效治疗,吃止疼片而已,而中医可以按摩、拔罐、针灸等会有奇妙的效果,还有如正骨、拉伤、康复性治疗等中医都有绝招。同时,中医主张治未病,就是注意平时的食疗、保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其实就是养生。</p><p class="ql-block"> 文章结尾我提示读者:健康是一,其他都是零。 </p><p class="ql-block"> 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四大基石:营养均衡,运动适量,睡眠充足,心态平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