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满明:晋东南六七十年代的“端午节”

如斯我言

<p class="ql-block">老家晋东南壶关的七孔桥</p> <p class="ql-block">  都是缺吃少喝惹的祸。</p><p class="ql-block"> 我们晋东南老家端午是一个好节日:前几天,母亲就早早地打了苇叶,又泡发了马兰草当做捆绑粽子用的绳子,提前泡江米或者当地产的黍米,买来了大枣浸泡洗净。初四晚上开始包粽子。然后母亲一整夜几乎没睡觉,用大锅炖煮捆绑好的粽子,煮很长时间后,然后冷却。这可不能贪睡,有一次母亲交代其中一个姐姐看住锅,不要煮得没水了,结果姐姐也劳顿困乏,打了一次盹,忽然锅里没水了!结果那一年,我们就吃上了烧焦了的粽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次日早,也即五月初五早上,趁着露水,要上山沟拔艾草,然后把艾草别在门楣上,每人耳朵上还要带艾。吃罢又凉又甜又充满着绿色草香味撒了红白糖的粽子,接着,大人要为小孩子要带避数(五色丝线,也叫臂索),分别在手腕上、脚腕上和脖颈上,系上避数,意为五毒不侵。说是等到伏天里蝉儿叫,就挂在树上,蝉儿是叫出谷穗的功臣,没有蝉儿,谷穗出不来,你们都去喝西北风吧,避数还说是让蝉儿衔去垒窝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端午早晨,老辈人说是小狼崽出窝时刻。小时候我们恨狼又怕狼,如果下雨的话,小狼都要被下死,吃人的狼就少了。故总是盼望下雨。那一年端午,不知道那个好事者,逮了一窝子狼崽,白天下了小雨,端午的夜里,母狼嚎叫,我才相信下雨根本下不死小狼。</p><p class="ql-block">父亲说端午的青蛙嘴里的墨锭,是状元的墨锭。所以,我们端午还要逮青蛙。有一年端午,我千方百计逮了一只青蛙,活活的把它的嘴里塞进去一墨锭,把嘴拴起来,挂在墙上,晾干,以期可以写最好的字,画最好的画。后来弄开青蛙的嘴,取出墨锭,研了墨,只写了一张仿,还感觉极差,所以写最美的文章便弃之脑后了。</p><p class="ql-block">端午,父亲说这天的獾,制得药最好。那一年,捉了一只獾,把獾的脂肪放在甏子里,用镢刨土,深埋地下,等几个月后化了油,是治烧伤的良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端午的快乐最能体现在吃上。</p><p class="ql-block">早晨吃罢粽子,盼望中午吃凉粉。我们的凉粉是用冷水大约一比七的比例,把绿豆粉面搅合起来,上火加热。火候到了粘稠状,把凝结的粉块倒在了有冷水沥过的和面盆里,让它在空气中凉冷一晚上,然后端午中午把它平面朝下扣出来,用一个铁旋子(上有扁孔,口锋利),把凉粉镟出来,洒冷水,用手抓在碗中,俗称抓凉粉。凉粉用的卤子,也是提前做好凉冷的,放进去,然后用打碎的芥末膏(粉碎后,迅速在碗碟中放滚水淹没,再放大缸冷水中降温,一冷一热,芥末的辣味就出来了)。有道是,蒜辣嘴,姜辣心,芥末辣断鼻梁颈。芥末放碗中,搅合了一吃,又凉爽到心,又一股钻心的辣味,辣到了鼻梁颈,十分爽快。</p> <p class="ql-block">端午,是一个热与凉、甜与辣、阴与阳、邪与正、无色与有色的色彩斑斓的日子。端午临近夏至,夏至的夏,标志着热浪滚滚的生发的季节来到了,它的温度又与含有阴凉的粽子和凉粉相遇;吃惯了咸味的人,又舍弃了日常的咸,把甜作为了这一天的主流,改变着自己的味蕾;粽叶、青蛙,这些富含绿元素的载体,粉墨登场,还要与江米、黍米、红枣、白色的凉粉、黄色的芥末,以及南方红色的螃蟹、黄色的雄黄及雄黄酒碰撞,饭碗里充满了五颜六色……这还不行,还要用五色丝线装点四肢及头脑,用龙舟的鼓点和呐喊声惊悚堵截河湖万物邪魑鬼魅,告诉它们,夏天、夏至、大夏,这个生长的季节,真的来了!</p><p class="ql-block">端午,真的是中国的一个好日子!</p><p class="ql-block">怨不得,那些靼子们,总要把别人的好闺女,说成是自家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