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高流古墟:一年只开一次的岭南第一“墟”

冬曰暖陽

<h5>  <b> 阳春高流河墟作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创始为巾帼英雄冼夫人,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千年古墟,一年一墟,成为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墟”,被誉为每年只开一次的岭南第一“墟”。近年来,阳春市全面加强这个非遗瑰宝的保护和传承、挖掘与利用,让它在新时代中展现魅力、绽放光彩。</b></h5> <h5> <b>  每年农历五月初四是广东省阳春市一年一度的高流河古墟日。2009年,高流河古墟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年来,高流河墟每年吸引数以十万计的人前来趁墟,这项非遗文化也在传承中不断扩大影响力。</b></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b>  风物如是漠韵非遗,文脉传承秀美阳春!!<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一年一度的岭南第一“墟”车水马龙、人声鼎沸......</span></b></h5> <h5><b>  高流河古墟位于广东省阳春市合水镇的高流河两岸,每到墟期,从市内各地乃至周边市县区、珠江三角洲等地前来墟中摆卖传统竹木工艺品、特色农副产品、各种阳春美食、赶集购物者数以十万计,场面热闹非凡,大家共同见证高流河古墟的繁华。</b></h5> <h5> <b>  阳春高流古墟,被誉为岭南第一“墟”,又称之为怪墟。一怪,墟期一年一度,定在每年端午节前的农历五月初四,相沿习俗千年余之久。二怪,墟市出卖的,主要是竹木器制品。三怪,人们购得竹木器产品就拿到高流河中浸泡,永不会虫蛀。</b></h5> <h5><b>  相传这一怪墟历史渊源可要追溯到公元558年(陈永定二年),为当今世上最老古墟。经过千载传承,高流古<span style="color: inherit;">墟逐步形成了</span>以横跨高流河的大桥为中心,沿高流河与道路向四面延伸,呈“十”字型,以竹木藤编织品及其工艺品为主要产品的专业集市。墟期当日,当地农民和来自周边地区的商贾带着自产的农具、工艺品、生活器具等竹、木制品以及农副产品到此交易。高流河墟摆卖的竹器有箩筐、畚箕、竹筛、菜篮、竹椅、谷围、竹梯等;木器有台、凳、椅、水桶、秧盆、扁担、梯等;还有竹、木、藤、草工艺品等。</b></h5> <h5> <b>  阳春每年一度的“高流古墟”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趁墟”。古墟之中,人潮涌动,车水马龙,各种竹藤编织品及其工艺品琳琅满目,叫卖声、嬉戏声、欢笑声、声声入耳......</b></h5> <h5> <b>  让您最膜拜的是:高流墟一直以文化习俗传承衣钵,它没有实体商铺,没有任何基础设施,就这样在高流河畔的空地上,缔结出一个集市专业市场,这种浸入民间骨髓的文化,生命力何等强盛,才能让灵魂的磁场历经千年风雨,冲之不散!</b></h5> <h5><b>  每年端午节前一日,即五月初四,是广东阳春一年一度的“高流河墟”,高流河墟的形成与“岭南圣母”冼夫人密切相关。</b></h5> <h5><b>  据史料记载:梁大同元年(535年),巾帼英雄冼夫人在阳春凉伞岗兴建阳春郡城,在高流河北鲤鱼岗兴建烽火台,在高流河南建练兵场操练军队、保境安民。陈朝太建元年,广州刺史都督十九州军事欧阳纥、王仲宣反叛割据岭南。</b></h5> <h5> <b>  公元558年,冼夫人从高流河畔三次领兵出征广州,与朝廷派来的车骑将军章昭达合兵围歼欧阳纥叛军,历时半年平定叛乱。次年,冼夫人和冯仆母子在高流河畔召开庆祝胜利和平大会,悼念战乱死难军民,奖励有功将士,陈列朝廷赏赐物品,举行盛大的巡游活动。后来,逐渐形成风俗,每年端午节前人们都自发赶来高流墟趁墟,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b></h5> <h5> <b>  高流墟古名叫“高僚(音老)墟” ,据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16年本阳春县记载,古高僚墟已改名为高流墟,距今已有420多年历史。高流墟原是高凉俚僚人的野集,阳春郡境生产的铜、铁、竹、木器具一年一度在集上交流。</b></h5> <h5> <b>  高流墟的开创与阳春城的建立,创始为岭南圣母冼夫人和阳春太守冯仆。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公元558年(陈永定二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从古墟到现在阳江市、阳春市的商业繁荣振兴,构成了高凉地方商业古今发展史。</b></h5> <h5> <b>  高流河发源于阳春市与阳东区交界的五点梅山脉南麓,在合水镇潭震村委会河仔口村附近汇入漠阳江,全长17.5公里,流域面积77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6.6‰,为漠阳江一级支流。</b></h5> <h5><b> 高流河墟是古老的民俗文化,这是一个岭南传承千年的墟集。从公元558年,从一条河流开始了一千多年的故事,每一年每一个五月初四延续未绝,一年趁一次的高流墟!2023年的高流河墟连续举办三日,从6月20-22日,每天都有不一样活动!</b></h5> <h5> <b>  2023阳春高流河墟非遗文化系列活动,首次举办冼夫人飘色巡游、大型舞台剧、竹藤编织工艺品展销会、各镇(街道)农特产品展销等活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更多人,让更多人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将阳春高流河墟非遗文化系列活动作为2023年阳春市端午节系列活动的首场重头戏,与广东省龙舟邀请赛(阳春)、首届盛夏汽车展销会、荷花旅游文化节等组成大合奏,打响具有阳春特色的农文旅体融合活动品牌,全面讲好阳春故事,让阳春走向更多人,让更多人走进阳春。</b></h5> <h5> <b>  高流河墟除了传统集市外,还有岭南圣母冼夫人纪念活动、高流河冼夫人主题文化飘色巡游、大型舞台剧、醒狮上桩、武术表演等等活动。高流河冼夫人主题文化飘色巡游分为醒狮队、冼夫人文化方队、阳春历史名人方队、传统文化方队等9个方队。</b></h5> <h5>  <b>古代情景粤剧《冼夫人赐福》生动展现千年前冼夫人在阳春当地练兵演武、举办墟市的历史,展示阳春民俗文化与各色农特产品,弘扬爱国爱民文化精神。 </b></h5> <h5><b>  水上舞台的歌舞表演,让我们欣赏到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据说,高流墟期当日,竹器、木器等物品放到高流河水中浸一浸永不被虫蛀,小孩在高流河里洗澡会体魄强健、不生痱子。</b></h5> <h5><b> 现代情景舞蹈剧《集市嬉戏》正是反映这一美丽传说,展现孩子们拿着竹制品在河中浸泡、边嬉戏游玩的场景。</b></h5> <h5><b> 在这个题材众多的墟场,摄影师们自然不肯错失机会。你看,长枪短炮全部都集中在这里,镜头瞄准各式人群、各种场景、各种风景,随着咔嚓咔嚓的按动按钮,无数个精彩瞬间被定格,之后社交媒体上便到处都是高流墟。</b></h5> <h5> <b>  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阳春乡村振兴!农历五月初四是阳春高流河开墟的日子,这一天,阳春市还举行了2023年阳春市高流河墟竹篮编织工艺品展销会,有多家企业现场签约,订单总额接近3000万元。</b></h5> <h5> <b>  老手艺人现场手工编织竹篮、竹筐、竹椅等,吸引了大批游客观看购买,充分展示了竹藤编织工艺品的独特魅力和特色。</b></h5> <h5>  <b>传统集市依旧热闹,以竹、木、农具、编织、工艺品琳琅满目,市民都在认真地挑选自己的心意的商品。</b></h5> <h5> <b>  高流河之水,自东向西而流,集天地之灵气,流淌着神奇传说!传说中,高流河的水是“神仙水”,少女泡过高流河水美丽动人;孩童泡过高流河水不生痱子、健康强壮;竹木制品泡过高流河水,永远不会虫蛀、发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河边有很多市民把买来竹木制品,放进河水里洗两下再带回家去!至于高流河水是否如此神奇,不得而知。但是,在高流墟买的经高流河水浸过的竹器和木器不会虫蛀发霉,这一点倒是真的!</b></h5> <h5><b>  阳春这条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村的阳春市合水镇高河村,与别的普通村落大有不同,因为这里有一条"千年怪墟"—高流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四,高河村都会迎来一场盛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不约而同赶到该村,只为感受有着民俗文化"活标本"之称的古墟魅力。</b></h5> <h5>  <b>当然,阳春特色美食少不了!不止多,你需要带上的是一个容量非常大的胃,因为很少有人能把阳春美食吃过遍!!</b></h5> <h5><b>  阳春的美食多的数不完,不过,真的值得一尝!</b></h5> <h5><b>  以下是历年五月初四阳春千年<span style="color: inherit;">高流</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古墟</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剪影,</span>带你感受岁月变迁......</b></h5> ▲80年代末五月初四高流墟 <h5><b>▲90年代初五月初四高流墟</b></h5> ▲1996年五月初四高流墟 ▲1997年五月初四高流墟 ▲1998年五月初四高流墟 ▲1999年五月初四高流墟 ▲2001年五月初四高流墟 ▲2002年五月初四高流墟 <h5><b>▲2003年五月初四高流墟漫山遍野的赶墟人。高流河畔万头攒动,蔚为壮观。据悉,阳春市政府已计划将古墟变成每年一度的土特产交易会。</b></h5> <h5><b>▲2004年五月初四高流墟。农历五月初四,邻县的新兴、罗定、云浮、阳江、恩平及珠三角港澳台等地的赶集者云集于此,籍高流河墟这个平台,进行商品交易活动。高流河墟的名声和影响闻名遐迩,墟场人气鼎盛,四面聚焦,八方来仪,盛况空前,当天的游客人数高达18多万人次。</b></h5> <h5><b>▲2005年五月初四高流墟,阳春一年一度的高流墟乡韵醉人,商贾云集,游人如织!</b></h5> <h5><b>▲2006年五月初四高流墟。来自阳江、云浮、新兴、罗定、恩平等地的人,都会赶来选购合用的竹木藤器,万头攒动,蔚为壮观。在高流河墟上出售的竹器、木器制品以及其他工艺品做工精细,线条美观,形态各异,有家用的竹梯、篮子、簸箕、小椅子等,很受人们的喜爱。如今,古墟不再只是集市了,它成为当地人购物、观光的旅游胜地,墟期交易额高达几十万元,趁墟的人数达到16万之多。</b></h5> <h5><b>▲2007年五月初四高流墟。阳春高流古墟开墟,逾20万游客不“墟”此行!</b></h5> ▲2008年五月初四高流墟 ▲2009年五月初四高流墟 ▲2010年五月初四高流墟 <h5><b>▲2011年五月初四高流墟。高流墟所摆卖的商品以竹木器为主,来自阳春及周边县、市的商贾便将自产的竹、木制品以及农具、工艺品、农副产品等。五月初四墟日,墟场人气鼎盛,省道113线高河村段两旁的车辆都会排起长龙,来得晚了要找个车位停车都相当困难。岁月更迭,物转星移,高流河墟也在不断变化,现在的高流墟市更因闻名遐迩而成为一个民俗传统的旅游节点,盛况空前。</b></h5> ▲2012年五月初四高流墟 <h5><b>▲2013年五月初四高流墟。6月11日,阳春市一年一度的高流河墟热闹非凡,四方游人、商贾云集。当天,从广州、肇庆、茂名、顺德、中山、阳江等地前来高流墟趁墟、观光、购物的游客达21万多人。其中,广州、阳江、中山等地旅行社组织“高流墟一天团”有60多个。</b></h5> <h5><b>▲2014年五月初四高流墟,延续千年依然魅力不减。</b></h5> <h5><b>▲2015年五月初四高流墟,当日,自全省各地和阳江本地而来的趁墟游客逾20万人次。随着时代的变迁,饱含地方民俗特色的高流河墟也逐渐融入时代元素,在历史的沧海桑田之间创造了一个历久弥香的特色墟市。</b></h5> <h5><b>▲2016年五月初四高流墟。尽管阵雨不时来扰,却阻挡不了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近20万人共同奔赴一场民间盛会。</b></h5> <h5><b>▲2017年五月初四高流墟,木制的椅凳、竹制的箩筐、精美的手工艺品、新鲜的农副产品……5月29日是农历五月初四,一年一度的阳春市高流墟集市在阳春市合水镇开市,从早上一直到傍晚,来自粤西及珠三角地区共23万人次游客慕名赶到高流墟,一边逛墟买心水物品,一边感受千年古墟魅力。</b></h5> <h5><b>▲2018年五月初四高流墟。阳春高流墟,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四,周边群众自发形成的野地集市,一个依河而设的千年古墟,虽然岁月更迭,高流墟却依然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蜂拥而至。</b></h5> <h5><b>▲2019年五月初四高流墟,延绵千年的神水传说!超过20万八方游客领略千年古墟非遗魅力!!</b></h5> <h5><b>▲2020年五月初四高流墟。受疫情影响,赶墟的群众相对有所减少。为了确保高流河墟顺利进行,相关部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提前安排部署,在进入高流河墟的各个路口加强值班值守,做好墟日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人们在做好防护措施下,一边尽情游览一边挑选竹器,感受当地浓浓的文化氛围。</b></h5> <h5><b><font color="#ed2308">▲2021年五月初四高流墟,因新冠疫情不成墟!!!</font></b></h5> <h5><b>▲2022年五月初四高流墟,千年古墟再次开启!!自全省各地和阳江本地而来的趁墟游客逾10万人次。随着时代的变迁,饱含地方民俗特色的高流河墟也逐渐融入时代元素,在历史的沧海桑田之间创造了一个历久弥香的特色墟市。</b></h5> <h5><b>▲2023年五月初四高流墟,千年古墟焕新姿,<span style="color: inherit;">开启历史新纪元!!</span></b></h5> <h5><b>  高流河古墟虽然一年只有一次墟期,但这充满岭南特色的古墟见证了阳春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成为展现阳春风土人情的窗口。</b></h5> <h5></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font color="#ed2308">【漠阳怀古】高流河墟</font></u></b></h1><p style="text-align: left;"><b>一、 概述</b></p><b> 高流河地处阳春市合水镇高河村,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四这一天热闹非凡,高流河两旁的河滩上、野地里人群云集、比肩接踵像是举行一场盛会,这就是高流河墟日,是岭南西南部阳春地区已传承千年的墟集。</b> <h5> <b>  一年一度的墟期,让人们期待不已,这一天,当地的能工巧匠们会将自产的农具、生活器具等竹、木编制品、农副产品等拿到河墟上来兜售。相传这一天将购买的竹筐等竹制品在高流河里浸泡一下,这样就不会被虫蛀,能使用很久;小孩子若是来泡过高流河的水,身上就不会生痱子。墟市的开场仪式也是别开生面,主持人牵着一条狗在野地集市上走一圈,而让狗最先进入,收市后也得让狗最后离场,这是源自十分古老的狗王图腾文化。</b></h5> <h5> <b>高流河墟原墟期为每年农历五月初四以及七月十四日两天,解放后就只保留五月初四这一天。由于高流河墟流传千年、漫长的墟期、神秘的民间传说、历经沧桑的传统都依托此河墟而广为传播,使得高流河墟成为远近闻名的“怪墟”。</b></h5> <h5> <b>  高流河墟延续至今,不仅保留了古代传统的韵味,还融合了新时代的新意,为了感受这里的天地之灵气,不仅阳春本地人会趁墟,广州、茂名、五邑、云浮等附近城市的人们也会慕名而来。因而时至今日高流河墟这个古老的民俗凭着其独特、神秘、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历久不衰的价值和生命力。</b></h5> <h5><b>二、高流河墟的历史渊源<br></b><b> 成于何时?是怎样形成的?又是什么原因能流传千年而不衰呢?这都有待我们去探根溯源。</b><br></h5> <h5><b> 其原是高凉古墟,年代久远,可上溯至古高凉俚僚部落时期,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民间一直流传着高流河墟的传说,这个传说与南朝梁、陈至隋代岭南地区杰出的女政治家及军事领袖冼夫人有关。古代阳江称为漠阳,是俚獠民族聚居的地方,属岭南的百越之地。而冼夫人为当地都佬的女儿,英勇飒爽、颇具谋略。</b></h5> <h5><b>  据《北史·谯国夫人冼氏传》载,梁大同(535-545年)初,罗州刺史冯融(祖上来自北燕)听闻夫人有志行,便为其子高凉太守冯宝娉以为妻。及宝卒,领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至陈永定二年(558年),其子冯仆年九岁,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b></h5> <h5><b>  冼夫人治邑期间,在高流河畔建起了约六平方公里的练兵场,操练军马,保境安民。陈、隋两朝期间,冼夫人从练兵场三次率兵出征,驰骋沙场,先后平定了欧阳纥、王仲宣叛乱。</b></h5> <h5> <b>  太建二年(570年)冬至前后,冼夫人和冯仆母子在高流河畔的校场曾召开庆捷大会,追悼40年战乱死难军民,奖励有功将士,陈列朝廷赏赐的文物,并演戏、巡行、娱乐升平。之后多年流传成一方风俗,形成以竹、木、农具、编织、工艺品和农副产品的交流盛会。</b></h5> <h5><b>  且不论传说的真实性,仅从传说的广度来看,冼夫人不止为中华民族的融合付出了自己的贡献还为地方发展、繁盛奠定了基础,其一生的丰功伟绩一直在漠阳大地传颂和崇拜,人们对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巾帼英雄有着无比的热爱及推崇。高流河墟的形成与其有关亦不足为怪,人们也更愿意相信这是真实的故事。</b></h5> <h5> <b>  经过无数后代的重复与坚持,到了清代,关于其地处位置等信息有了零星记载,据康熙《阳春县志》记载:“高流墟、白石墟、河亭墟,在西门外。后署印本府郭同知开东门濠,用胡、杨二家地,乃移墟东门外,准二姓收税。墟期一月九次,定三、六、九日。”</b></h5> <h5>  <b>民国《阳春县志》载:“高流墟,在城北二十二里,南在堡牛栏湾庙前,无铺户。每年以五月初四、七月十四日为墟期。”但直到新中国建国之后,七月十四这天的墟期逐渐被废弃不用,只保留了五月初四这天的墟期直至现在,并演绎成如今我们能体会到的一年一度的高流河墟。</b></h5> <h5> <b>  三、高流河墟的特点<br> 墟,康熙字典释“又商贾货物辐凑处,古谓之务,今谓之集,又谓之墟。”在岭南两广地区意为“集市”,早期写作为“虚”,如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中“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因大号,一虚皆惊”等“虚”字都是集市的意思,是根据当地野市“有人则嚣,无人则虚(交易时人声鼎沸,落市后空荡无人)”的特点命名的。宋朝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述过岭南地方越人“趁墟”的热闹景象。</b></h5> <h5> <b>  纵观历史长河中的集市,都是统治者政权以及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展现,民生百态在最著名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就可见一斑,画面没有高堂之上的冠冕堂皇,没有华丽的修饰,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副热闹非凡、熙熙攘攘又很真实的一个市井百态。</b></h5> <h5> <b>  依水而生的高流河墟,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非但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反而以一种更加弥足珍贵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实属可贵,其存在的价值不仅是传统墟发挥经济职能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溯源的传承,通过探讨高流河墟的特点,我们由此可以窥探集市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价值及地位。</b></h5> <h5> <b>  在我国,物品交流最早的雏形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才有了“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易的萌芽,但这也仅是偶然发生的,直至周朝,贝作为最早的货币已经在此时作为支付工具使用,这无疑推动了贸易经济的发展并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b></h5> <h5> <b>  在《考工记》一书中描述了周代王城的建设制度:“匠人营国,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对市的位置规划最早的描述。</b></h5> <h5><b> 早期的市一般都在城里,官府对市场的管理都还很严,设有专人掌管,不仅严格区分商业区与居民区,而且还限定市场活动的时间。汉唐时城市的建设为“城坊制”,商业也因此受到局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局面到了宋代得到了改善,在《清明上河图》中就可看出,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点心铺等百肆陈杂等的描绘无不彰显着北宋都城的繁荣及商业的开放程度之大。</b></h5> <h5> <b>  随后的朝代中,商业服务性质的建筑多沿街建造,也延伸出多种形式的集市,而水乡城镇的集市、商店和手工业作坊通常集中于码头、桥梁的附近和水运交叉处。高流河墟依河而开,是水乡城镇集市呈现形式的一种展现。</b></h5> <h5> <b>  高流河墟所卖之物多以竹藤编织物为主,竹器有篮子、竹椅、竹筛、箩筐、畚箕、竹梯、竹席等;木器有凳、椅、木桶、木盆等;还有草、藤工艺品等,是当地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b></h5> <h5><b>  竹子进入人们的生活由来已久,自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就会从事一些简单的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先民在实践探索中发现竹子质地干脆利落、开裂性强、富有弹性以及韧性、而且易于造型,坚固耐用,于是,竹子便成了当时器皿编制的主要材料。</b></h5> <h5><b>  阳春的圭岗镇四面高山环抱,峰峦叠嶂,以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使得林业资源丰富,素有“西山木材仓库”之称,主要加工编织竹篓或竹箩制品。如今的阳春物资丰饶,但是在高流河墟仍保留了大量手工艺品的墟位,让人们在趁墟感受民俗节日的喜庆欢快之余,更能体会到手工艺品的独特魅力。</b></h5> <h5> <b> 四、高流河墟的意义<br>  高流河墟于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当地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一张名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高流河墟这一流传了上千年的习俗却愈发耀眼,发展至今,其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集市,发挥着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期盼的精神寄托。</b></h5> <h5> <b>  关于高流墟的美丽传说,人们代代相传,墟日当天不远千里驱车而至,就为了亲自感受一下节庆的氛围。高流河墟之所以能传承下来,并被保留的如此完整,得益于当地人的信仰,以及淳朴的民风。</b></h5> <h5> <b> 五、结语<br>  在阳春老一辈人的心中,时常会想起儿时物资匮乏期间趁墟的快乐,漫长的墟市、熙攘的人群、清凉的高流河水……这是童年的印记,是与父辈一同踏过的路,更是暮年的回忆,是与子孙后代一起走下去的路……高流河的水依旧缓缓淌过这座清丽柔美的小城,那份清凉的印记更留在人们的心中。</b></h5> <h5><b>  </b><b style="color: inherit;"> 再继续带各位篇友隔着屏幕感受一下阳春高流古墟的<span style="color: inherit;">种种热闹!!</span></b></h5> <h5><b>  随着高流古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每年吸引数以十万计的人们到此趁墟。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已经在民间生根发芽,高流河墟从原始、纯朴走向现代文明,能继续把高流古墟文化传承下去也是人们美好的愿望。</b></h5> <h5> <b>  去高流河墟当然少不了买竹制品,而每年的竹制品,看得游客都眼花缭乱,可千万别错过啦!</b></h5> <h5><b>  在高流墟买的竹制品,少不了泡泡高流河水这一环节!!</b><br></h5> <h5> <b>  簸箕、竹篮子、烟筒、竹木屐、竹木玩具....品种多的眼花缭乱!</b></h5> <h5><b>  这两张照片中的竹木制品, 相信很多游客都不认识,更不懂它们的用途!!!</b></h5> <h5> <b>  从四面八方前来售卖竹木制品、特色农产品及各类时尚日用品的摊档沿高流河两岸有序摆设,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买到竹木制品的人们按照习俗,涉水走进清澈见底的高流河浅水区泡浸买来的竹木制品。</b></h5> <h5><b> 以高流河桥上下各500米为中心的新建河滩绿道两旁竖起了各种五颜六色的帐篷和遮阳伞,场面蔚为壮观。各个摊档摆满了各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竹木制的椅凳、箩筐等琳琅满目。贯穿古墟南北的国道234线车流如鲫、熙熙攘攘。</b></h5> <h5> <b>  相传高流墟买的东西放到河里浸泡一下十年也不会虫蛀 ,情侣一起下河洗脚可以相爱永远,小孩洗把脸健康成长。所以那天慕名而来的不单是邻镇的男女老幼,还有别市游人。当地人称之为“趁圩”。这样的“圩”必须连续“趁”三年,否则不灵验。故年年得以如此鼎盛!</b></h5> <h5>  <b> 特别是高流古墟2009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阳春市大力打响这一特色品牌,不断加强高流河墟周边环境建设和保护,结合开展小流域河流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把高流古墟打造成环境优雅、岸绿景美的特色景点。</b></h5> <h5> <b>  同时以此辐射带动当地及周边乡村文化、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爱国教育、研学教育、群众体育等多项配套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文教旅融合”的典范,进一步推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旅游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b></h5> <h5> <b>  这厢表演精彩,那厢交易火热。卖竹木藤器的,卖农特产品的,卖日用百货的,卖饮品食物的,如织的人流让摊主应接不暇。</b></h5> <h5> <b>  走进高流河墟,各色小贩的叫卖声与游客的赞美声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人间烟火味。</b></h5> <h5><b>  如今,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及当地群众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多方努力,示范区先后完成了富有特色的鱼鳞坝、古色古香的仿竹支护栏、历史文化墙绘、植树绿化美化周边环境、沿河两岸护坡改造及鹅卵石步道铺筑等工程,建起了高流河古墟博物馆。高流河千年古墟面貌焕然一新,品牌效应响彻省内外,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开展乡村旅游、领略富有特色的新农村自然景色。</b></h5> <h5> <b>  高流古墟,从公元558年起,从一条河流开始了一千多年的故事,这是自古至今一种历史文化的绵延,商业只是高流河墟的形式而已,千百年流传下来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延续!......</b></h5> <h5><b> 岭南第一墟,阳春一年一度的高流古墟!错过又要等一年!!</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