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岁月匆匆,春去夏来,青山呈黛,满眼翠绿,轻盈的时间,消失在指尖隙缝里,空留刹那间模糊的背影,蔓朔了人们伫立张望的季节。又是一年端午至,那些许的怅惘,些许的蜜意,交织着艾草的幽香,蚕豆的淡甜,粽子的新香扑鼻而来。</p> 忆端午来历 <p class="ql-block">端午节,又被称作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p><p class="ql-block">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p> 知端午习俗 <p class="ql-block">端午习俗非常多,根据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但划龙船、食粽子、挂艾草与菖蒲等是普遍习俗。端午节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1、食粽子:粽子又称角黍和筒粽。是端午节必吃的一种食物。它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放在锅中煮熟,以前在读书的人吃那包裹着枣的粽子,叫“枣粽”与“早中”偕音,意味着早中状元,早得功名之意。</p> <p class="ql-block"> 2、赛龙舟,传说在屈原投江后,许多人划船追赶着去拯救,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借划龙舟来驱散江里的鱼,不让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样赛龙舟也就成了端午最主要的一个的习俗了。</p> <p class="ql-block">3、佩香囊,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面多以色彩鲜明的丝织物缝制,形形色色,玲珑夺目,清香四溢</p> <p class="ql-block">4、挂艾叶草和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或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称它为“水剑”,后来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p> <p class="ql-block">5、饮雄黄酒:是中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间, 以法诸毒。</p> 传端午情义 端午安康 <p class="ql-block">悠悠艾香溢佳节,绵绵粽情润端午。风在这浸染了青绿的时光里,镌刻了温柔与轻缓。洁白的云亦鹿亦马,载着它,轻柔缓慢了时光。氤氲的热气,混着粽叶独有的清香,在空气中沉沉浮浮。碧绿的风,穿过枝摇叶蔓,透着光的糯米,折射层层叠叠的淡橙光晕,化作一抹闲适,徜徉于世界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