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间,回首与档案结缘的岁月,一晃已过30年了。记得那一年的寒冬,单位对工作人员岗位调整,我由生产技术科调入办公室,开始了我人生征程中的档案生涯。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从最初接触档案的迷茫、焦虑,到后来逐渐了解档案工作的意义和真谛,实际操作中也就逐渐得心应手了。 </p><p class="ql-block"> 档案工作看似平凡、枯燥乏味,但是,每当经过我的手传出去的资料,为单位节约了资金,创造了效益,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为他人提供了帮助,带来了生活上的顺利;当我们的热情服务让查档者露出满意笑容的时候;当一份珍贵文档成为单位领导决策依据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会感到无比欣慰,对档案渐生了几许相见恨晚的情愫,我和档案也从此成为了相伴、相守的挚友。</p><p class="ql-block"> 可是,好景不长,1997年由于国家环保政策调整,我厂属于“18小”关停企业,当年12月全部停产。1998年企业在工业系统率先进入改制程序,大部分职工离厂自谋职业,仅留下少量管理人员处理遗留问题,我也坚守阵地,办理职工安置工作,对300多职工一一核算安置费,对工伤、重病人员、孕产妇、职工遗属核算一次性补助,将退休人员移交给市社保局,将20几名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入当地政府党组织,唯独这个企业档案资料因为缺乏资金,无力承担保管费用没有妥善处置,交给重组企业管理,一切工作就绪,我也于1999年1月起成了下岗潮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2000年10月,由于老公工作调动,我们准备举家搬往浏阳,这个时候,企业生产区早已停产,生活区也是人去楼空,当我把家里所有生活用品打包、装车准备离开的时候,我默默地来到了厂办公楼前,抬头仰望着三楼的档案室,心里五味杂陈,难以言表:我走了,你们的去处是否安然?你们是否会被善待?……</p><p class="ql-block"> 进城后,居无定所,天天为了生计忙碌,可是,心里对遗留在另一方的这位挚友的牵挂、思念却有增无减。几年后,我特意邀约了几位老同事驱车来到了这片曾经挥洒过青春的地方。经过了解,重组企业经营了一年后也最终停办,生产区厂房已经出租给了一家木材加工厂,办公楼也成了承租人的生活用房。我径直来到了办公楼的三楼,档案室房门紧闭,与这位挚友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我失望而归。</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随着孙女、孙子的出生,生活变得更加忙碌,退而不休的日子里,我依然想去求一个真相:它们是否安好?2022年4月2日,我再一次和同事驱车来到了厂里,三楼档案室房门敞开,里面的档案资料不知所踪,当我电话联系重组企业相关人员时,得到的答复是:档案室被盗,所有的档案资料全无踪迹。顿时,我的心情一下跌到了谷底。心想,假如我早知道是今天这个结果,假如当时我有这个经济能力,我一定会想办法将它们移交到市档案馆,可是,已经没有如果可言,只有深深的无奈与遗憾。</p><p class="ql-block"> 时间如白驹过隙,盘点我曾经档案管理工作的过往,有如电影般历历在目,那些年,我负责管理的档案资料中,分别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和财务档案。工作中,每一份收发的文件、每一份资料、每一份会议记录……,我都会做好收集、分类,次年再将它们整理成册,编码、装订和归档,以便查阅和利用。一个国有企业的生死存亡轨迹完全归结于档案之中,不仅有企业的历史沿革、产业发展、企业兴衰的记载,还保存着大量的基本建设、产品研发、生产技术文件、设备图纸、市场营销、企业经营管理、计划统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劳动工资、党政工团妇工作等资料,一卷卷一页页,原原本本记录了企业的诞生、成长和发展壮大的完整历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我们需要的时候,它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参考和凭证。它不仅是企业的心脏和灵魂,也是上级政府明晰产权的重要依据。然而,现在这些不可复制的原始资料却永远离我而去。</p><p class="ql-block"> 岁月不居,往事留痕,历史对于许多人来说,只是过去的故事,而对于我们亲历者来说,深深地体会其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悦感伤,是此生永远拂之不去的印记。为了追回那些珍贵的记忆,我搁置正在整理的《家庭档案》,决定搜集、整理一份有关我厂从建厂以来到改制结束的回忆录,尽可能地来弥补企业档案资料遗失的遗憾,让这份独特的记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搜集资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那么多的空白与未知,我究竟该去问谁呢?我首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了浏阳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了解情况后,他们无比耐心地帮我查找,终于找到了我厂一九八七年撰写的一本《浏阳县造纸厂厂志》,里面有我厂从建厂以来到一九八七年之间的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的详细情况,给我后续的资料搜集、整理提供了的很大的帮助。顿时,我内心充盈了兴奋和激动,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服务性。</p><p class="ql-block"> 有了这本《厂志》可以借鉴后,我把精力放在了搜集1988年至1998年之间的资料。可是,我却面临无根可寻、无源可朔的境地,我一方面与老一辈的领导、同事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得到一些信息,但是,毕竟年代已久,记忆模糊,手中没有纸质资料,提供的信息也不完整。曾经工作期间,由于职业习惯,我喜欢把每天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记录下来,当我再次翻阅留存至今一本本已经泛黄的工作笔记,里面的点点滴滴又让我重温了那个难忘的岁月,其中有价值的精华显得尤为珍贵,也在这次资料搜集中派上了用场。今年2月份,我又特意去到厂里,将生产区的全貌拍成图片,生活区9栋宿舍,其中6栋是七十年代建的土砖平房,已经全部倒塌,夷为平地,仅剩3栋红砖楼房还顽强挺立,在无声地叙说着过去的辉煌,我凭着记忆将生活区的全貌平面图绘画出来,以便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还原历史。</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历经无数次的电话联系、走访,收集、记录和整理,一个又一个的“陈年往事”在我悉心筹划、运作中,被我一字一句搬到了电脑上,书写整理出继《厂志》之后的一本续集——《定格在记忆中的纸厂》,她的精彩呈现,厚重的历史能够跃然纸上,确实让我高兴不已。</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来,我无论在哪个岗位,乃至现在退休了,档案一直陪伴着我,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至今厂里的老同事们常有人对于当年招工涉及的年龄、工龄问题,工作期间涉及的工伤等级、独生子女待遇享受问题找我释疑,我会乐此不疲地凭着脑子里的活档案为老职工们解答甚至奔波。我怀着一份对档案工作的热情,在艰辛中感受生活的快乐;在繁忙中减轻工作的压力;在琐碎中体验收获的快感;让自己的人生在平凡中彰显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