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动物,任何物种与人类进化相比都要逊色许多。我们人类不仅会思考,会创造工具来改变这个世界,让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起来。对于我们来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和精神的世界的统一。</p><p class="ql-block"> 现在大多数人对物质的世界已经满足基本的生存必要,而精神的世界是多样化的,它看不见摸不着,每个人的精神的世界都不同,追求不同呈现的结果不同。</p><p class="ql-block"> 佛家讲修心,以慈悲为怀。道家讲修身,主张道法自然。儒家讲伦理,主张礼仁。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告诉我们人生最高境界是: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读完我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 人过五十知天命,古人诚不欺我,过好每一天当下的生活才是王道,对于创造物质财富来说,自己已经过了最佳年龄段,因果循环,皆有定数。我是没宗教信仰地,一切顺其自然,努力奋斗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有了更好,没有也罢不会刻意强求,许是我这类人的通病吧!缺少积极主动性。好在每月薪资也不至于让自已和家人饿死,让自已精神世界丰富多彩起来,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或许是最精彩的方式,自乐其中。</p><p class="ql-block"> 观山观水观天下,品酒品茶品人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许多人的终极梦想,诗酒田园,岁月静好,是我们期盼的生活,但现实是将我们全身上下剥个净光,暴露在大众广庭之下,让你无地自容!活着必需努力地活着,积极向上,坦坦荡荡,风风光光地活着,琐碎的生活,现实的烦恼,我们必须沉着应对全力以赴,不枉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给自己留下遗憾!</p><p class="ql-block"> 朋友说看了我的文章文笔不错,应该好好保持。文笔不错我不敢苟同,保持经常写写画画是对的,单位同事里就有几个文章写的非常好,闲暇之余经常看他们写的文章。梁哥“梁教授”的文章意境高远,富有哲理性,扬哥永圣的文章语句诙谐幽默接地气,阿蒙的文章高古深邃底蕴深厚,山人老张的文章诗情画意禅意绵绵,和他们比起来我就是小弟,这不是谦虚,是自知之明。我不期望自己会成为什么,纯粹是一种喜好,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的王,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保持这种写写画画的爱好习惯给平淡的生活当做记录和调味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童年记忆</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陕北的一个小县城里,县城不大但人口众多,经济繁华,交通四通八达,自古是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道,县城中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物阜民丰,欣欣向荣,被誉为天下名堡——瓦窑堡。又因为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东征的出发点,当时又召开了著名的“瓦窑堡会议”,中央红军在这里恢复健全了中央机构,所以被人们称为红都瓦窑堡。红潮闹革命时期在革命先锋谢子长带领下,这里出过阎宏彦上将,贺晋年少将,等十位将军,民风耿直彪悍,侠肝义胆,英杰辈出。</p><p class="ql-block"> 在我童年记忆中家乡的天空总是灰暗色的,尤其是在冬天黑烟四起灰尘满天,县城火力发电厂两个高耸的烟洞不停地向外排放着浓烟,像两条黑色巨龙盘踞在县城天空当中,早晨起来满院都是灰尘,家家户户统一挂着黑色门帘,因为黑色耐脏啊!造成这一原因是电厂规划不合理建在县城西北上游,冬天朔风刮来黑烟笼罩全城,电厂排放的烟肯定是不达标,当然那时人们没有环保意识,加之当地又是产煤盛区,家户家里全是烧煤生火做饭取暖。古时就有俗语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碳”可见瓦窑堡的煤碳自古就非常出名。</p><p class="ql-block"> 我就出生在天下名堡——瓦窑堡二道街下河滩,90年代前这里是环境恶劣土地贫瘠的地方,但我不会因为她丑陋而厌恶她,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喜爱她,她是我的故土,童年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谁不言家乡美,谁不说家乡好,家乡是我们生长的根,家乡是我们记忆的家,家乡见证着我们的快乐,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远在他乡的游子操一口浓浓乡音,怀一腔浓浓乡情,谁也割不断那延绵的情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每个人都会有家乡情结,故土别离,乡音难改。</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的家乡宛如镶嵌在塞北高原上的一颗耀眼明珠,散发出它璀璨的光芒,如今的家乡她已是陕西省为数不可多得的县级市,是其他县无论是政治地位和经济条件都与她不可比拟的,煤碳和石油储量惊人,在90年代初就有传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过香港就数子长"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辉洒在龙虎山上,爬上登天梯站在凌霄宝殿前,远望俯瞰传说中的“望瑶堡”,绿水缠绕,仙气渺渺,紫气祥和,一幅瑶池美景图呈现在眼前,远古的传说在世世代代辈辈相传。</p><p class="ql-block"> 看,那堡内红旗飘展战马穿行,红军队伍来了,百姓们四方走告,老财被打倒了土地均分了好日子有盼头了,秧歌扭起来了,高昂的唢呐吹响了,星星之火在这里重新燃烧燎原,伟人们在这里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历史强音时代风雷,在这里名动八方声传九洲,历史的回音祖辈们的伟绩让后人代代瞻仰追忆。</p><p class="ql-block"> 小城四周山峦如大海上的波涛连绵不绝,郁郁葱葱,青翠欲滴,龙虎山下河川毓秀,风光旖旎,文昌塔雄壮高耸,秀延河平缓如镜,悬索桥标新立异,景观湖中鸟燕翔飞,绿化带边鲜花锦簇,县河桥上车水马龙,金融街头人涌似潮。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这样描述黄土高原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就是我家乡冬景之美,茫茫高原上一座座山峦排列成行就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就像一个个白色的大象在奔腾竞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玉塔凌霄古城焕彩毓秀文笔天下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将军故里人和政善红都气象正凌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一代人的童年都不尽相同,但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肯定是欢乐的,70年代出生的人童年是放飞自我的吋代,虽然那吋人们都不富裕,家家户户经济条件基本相同,没有特别大的贫富差距,每个人都没有多少优越感,大家相互平等,那吋计划生育政策还没有强制执行,每个家庭都是两个孩子起步,三个不多,四个正好。娃多了当然是放养模式了,少了大人们的管教他们都自我放飞了。老城墙上溜土,操场滩里看戏,下河里耍水,县委洼上趟铁环,后巷里打老爷(把大小砖头摆放好远远的扔砖头打),扇元宝,抅杏核,溜冰车,打火枪,女孩子玩的花样也不少,丢沙包,跳皮筋,走方格,藏猫猫,满城里撒欢的都是半大的娃娃,那时候的孩子没有现在娇贵,都是玩的体力活,不是跑就是跳,身体一个比一个好,一个比一个精壮,要是有个头疼脑热被大人按在炕上拔一身火罐,手指上放几滴黑血,第二天又活蹦乱跳了,都是在大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就长大了。</p><p class="ql-block"> 藏猫猫的游戏情景一幕幕在我脑海中闪出,”点头点,毛蚰蜒,点住谁算谁”,被点中的人负责在黑灯瞎火的巷里找小伙伴。记起它真是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人的记忆是很奇特的,当你一层一层在脑海里剥开它时,就像打开了百宝盒,一道道记忆喷发而出,一些被忘却、遗忘的事情一下子全骨脑都涌现出来,让人欲罢不能。</p><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是和爷爷奶奶家长大的,好像只有过年时才被奶奶赶回家,老妈常说家里栓老虎了不回家?就是,家里后窑掌里有一只大黑狗瞪着眼看我,两眼发出萤光很怕人,不只是一次看见,而是多次看见,我哭喊着整夜吓得不敢入睡,我不回家的理由更充分了,奶奶说小孩子眼尖,能看到不该看的东西了,你说不信吧,我确实看见了,信吧拉开灯了又没有,至今难忘不能解释,现在只能归根为感观幻觉吧。</p><p class="ql-block"> 男孩子俏皮是天性,而我的俏皮过头了,成了鬼在愁,十人九眼黑,若的猪狗不眼明,见了猪踢一脚,见狗抓一把,奶奶常说我是灰小子二楞子。抓青蛙,打小蛇,掏鸟窝是经常干的事,生锤打架一把好手,前巷侯员外的孙子侯军军常被我打的青皮脸肿带着大人好嚎哇哭叫来家讨说法,好在老妈们是好闺蜜从不计较。小孩子玩耍也是有朋友圈的,我从不和比我年小的玩,他们无脑没主见,手脚不利索不大胆,我不屑于与其为伍。军军被我打怕了躲着我,后巷里和我同岁的海东,毛小看不上,比我大两三岁的侯小,明安成了最好的玩伴,一起耍水,掏鸟窝,在奶奶家鸡窝里偷鸡蛋跑到河里生火裹上泥巴烤着吃,吃不过瘾满河道抓鳖宗(蝗虫)来烤。我的俏皮大人们不知道,干了无厘头的坏事一大堆,跟着侯小、明安和后巷里比我们大五六岁的李宁对恃叫嚣,一同喊叫着李宁他爸的名子李疙瘩,李疙瘩,下河滩里拌疙瘩,气得李宁怒火攻心愤愤难平,奈何我们人多势众不敢下手(老同学李侠不要生气都是小时候的事)。掏鸟窝掏出一条大黑蛇吓得惊慌失措从半脑畔上摔下来,膝盖划破四寸多长的口子血流不止,现在膝盖上疤痕依旧很长;在粪坑里放炮炸得粪水满天飞溅到路人身上被追得在窑后畔的土路上一路飞驰奔跑,这些事都不敢告诉大人怕被大人知道打个半死,现在儿子长大了都参加工作了,晚上我们一起散步时才讲给儿子听,儿子满脸惊愕,恍然大悟地说他知道他小时候俏皮的原因了,比起我的俏皮儿子只能说他小巫见大巫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里我记得我家的光景是很不错的,父母都有工作,加之那两个妹妹还没有出生,家里开支小就我和哥哥两个娃,吃的穿的都比别人好许多,哥比我大五岁,他的衣服我穿不了,而我常有新衣服穿,更何况那时候老妈在裁缝铺上班,心灵手巧会创新,蓝色裤子配上一道白边边,穿上海军蓝T恤,我成了下河滩二道街最靓的仔,不出一个月满城里娃娃争相模仿和我同样的着装。</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记忆距离70年代出生的小老头已经很遥远了,不是刻意的触发它,被尘封在脑海记忆深处沉眠,要不是朋友让我给她女儿写一篇六年级毕业感文作参考,我才想起了自己童年过往,我的童年记忆或许会永远沉睡,或许在等待某天某夜自动苏醒让我慢慢回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