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起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虞永平教授曾提出,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在班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中不断地探素与实践,始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课程游戏化精神为原则,关注幼儿的心理,追随幼儿的兴趣,把握教育的契机。以班本活动“玩转多米诺”为例,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用多样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把活动过程还给孩子。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做到真正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成为孩子感兴趣的课程。</p> 初探骨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学期伊始,在投放班级区域材料时,我们在建构区投放了大量的“多米诺骨牌”。最初老师直接将多米诺骨牌投放在区角,通过老师对玩法的简单讲解后,就先由孩子自主探素。</p> <p class="ql-block">在玩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发现了一些问题:</p><p class="ql-block">汀汀说:“每次我的骨牌轨道搭到一半就会被其他人碰到。”</p><p class="ql-block">晞晞说:“有时候我的骨牌只有前面一段会倒下,后面的不能倒下。”</p><p class="ql-block">多多说:“我刚才搭出一个弯弯的轨道,但是在拐弯的地方就停下了。”</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一起讨论该如何解决?</p><p class="ql-block">玥玥:“我们搭轨道的时候骨牌不能挨得太近了,也不能太远了。”</p><p class="ql-block">豪豪:“桌子太小了,可以在地上搭,更宽。”</p><p class="ql-block">通过小朋友的讨论,我们发现了木块之间距离太远,太近,或者排列不整齐都会导致失败。这个环节老师没有过多干预,更多的是让孩子自己发现、解决问题。</p> 再探骨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天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游戏内容依旧是单纯的直线排列。不断重复游戏,这不是有效的学习。能让孩子获得新的经验,能够让孩子面临失败和挑战,这才是适合的活动。在发现了孩子们的遊戏内容没有变化后,我向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有弧度的轨道、圆形的轨道、多条路线排列的轨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开始孩子们的圆形排列都是简单地将木块摆放成圆形,并没有考虑到能否推倒。看着孩子们失败了,我没有急着去纠正,而是给孩子尝试和犯错的机会。果然,几次失败后大家开始重新观察,思考,找出问题所在后,在调整拐弯处几个“重要木块”的摆放。</p> 玩出花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孩子们有一定的经验后,我们一起观看了网上“大神”级别的多米诺骨牌视频,孩子们对多米诺的热情空前高涨。为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是生成了美术活动“我设计的骨牌路线”,由孩子自己设计参照图,每个人来介绍自己设计的路线,并根据自己的设计摆放。最后将孩子们的设计装订成册投放到益智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一定是学习。幼儿园的游戏几乎与课程是同义词,因为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会生成新的活动,形成新的目标,获得新的经验,从而推动课程的发展。幼儿在多米诺骨牌游戏中大胆尝试,勇敢创造,体验成功,从而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还给幼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