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ed2308">编者按</font></b></h1> <h1> 学名师经验,扬智慧风帆。近日,我县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现场观摩2023年全省语文教师古诗文教学研讨活动,聆听课标最强音,探寻课标新思路,把握课标新动向,与名师名家为伍,带来的不仅是视听的冲击,更是内心的震撼。活动结束后,县教育局教研室(小学部)针对这次现场观摩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回头望”活动,引导老师们勤于总结、善于反思、勇于创新、精于改进,时刻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县教师定将名师名家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从而用思想带动思想、用实践夯实实践、用行走带动行走。我们且行且思,一直在路上!(县教育局综合科) </h1> <h1><b><font color="#b06fbb">古河乡古河小学王静:</font></b></h1> <h1> 带着一颗激动的心,非常有幸来到了唐山市光明实验小学,现场观摩2023年全省语文教师古诗文教学研讨活动,领略古诗文阅读教学别样的风采。虽然现场观摩仅一天,但19位参赛教师的出彩表现,让我心中起了层层波澜!</h1> <h1> <b> 一、“咀嚼”文字,妙学古诗。</b>石家庄市的刘媛媛老师带来的《村晚》,让我感觉整堂课都充满 “趣味”。刘老师结合注释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陂”指池岸、“漪”指水中的波纹。两个“满”字描绘了青草茂盛、池水盈盈的景象;抓住“街”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生动形象;“浸”字写出青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优美。尤其在指导朗读时,刘老师用“平长仄短”的方式,让同学们读好古诗的节奏,又让学生以“吟唱”的方式来体验古诗的别样读法,给学生带来新奇的体验,也让我记忆犹新,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古诗教学也这么有趣呢?</h1> <h1> <b>二、巧妙设读,以读促学。</b>最令人动情的还属来自光明实小李思逸老师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作为“诗圣”,在当时文坛中的影响可见一斑。李老师在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走近诗人:有诗人杜甫简介,有通过观看视频,理解“安史之乱”,更有从诗歌中圈出地名,理清杜甫的还乡之路。并进一步结合杜甫的一生为何而喜?为何而愁?走近诗人、诗人的情感和经历,折射的是当时各阶层人民的境遇。走进了诗人所处时代,在古诗中读懂历史,感受王朝兴替、世事变迁。李老师以“读”贯穿整堂课,读出重音、突出惊喜;语调上扬、欣喜若狂;用激动、急切的语气读;读得欢快、速度稍快,声声入情,学生的朗读效果更加显著。我想从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语文中古诗词教学的魅力,不仅止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更多的是深深渗透于与人文历史永恒存在的情感的体验与交流。</h1> <h1> <b>三、指导有法,学以致用。</b>观课自然是观境界的。一堂用心呈现的语文课无疑是执教者沉浸语文世界里的全然理解与深切体悟,是融入自我生命的全心表达和动情歌唱。观李燕老师的语文课即是如此。来自保定的李老师给我们带了一堂古色古韵的《书湖阴先生壁》,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题壁诗”,课堂上,李燕老师身穿一身印有水墨画的旗袍风格似的服装,用她柔和而又饱含诗情的语言娓娓道出字里行间蕴藏的自然之美。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美,看图仿写对仗的诗句,激发学生探文及表达欲望,发展创造性思维,深悟景中之人,切身感受作者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指导学生反复读,有梯度的“四读”,让学生入情入境,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h1> <h1> <b>四、名家点评,指明方向。</b>在专家名师点评环节,对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文章,我们应该怎样教?专家指出如《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两篇文言文,在同一单元,我们可以在文与文之间找规律,它们分别给学生提供了两种支架,都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把人物的思维过程用支架展示出来,教学生去思辨,怎样用依据证明观点。这是高年级学生思辨阅读能力的培养。各位专家名师依据课标从不同的学段对古诗文教学的重点要求分析阐述,赞许了参赛老师的精心设计,点明了每节课的不足之处,也让我明确了对古诗文教学的方向。</h1> <h1> 文字间也是有文化的。“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与其逐字逐句解释字词,不如唤醒这些字词;与其唤醒这些字词,不如唤醒这些字词背后的人格和心灵。”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和交流者,当面对日常的诗词教学,我想我们更多的是能够将自身的知识和情感恰如其分地传递给每一位孩子,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不仅能够领悟到汉语言文学的优美,更加能够唤醒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品格与灵魂。当然每一朵花儿都有它绽放时独特的美丽,教无定法,只有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才是最好的。</h1> <h1><font color="#b06fbb"><b>胡家坨镇北九村小学郑艳娇:</b></font></h1> <h1> 6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2023年河北省教育研究与评价项目小学语文省级优质示范课评选活动,聆听了一场古诗词教学的盛宴。六位老师的课例精彩纷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受益匪浅。她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精美的课件制作,设计简练、巧妙的板书等,令我赞叹之余,更多是沉思,从中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也对古诗词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h1> <h1> <b> 一、赏读古诗,以读促悟。</b>诗的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有的古诗比较难懂,即便明白了诗的意思,也很难进入诗的意境。课堂上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创设多种情境,拉近古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诗词,使他们易于朗读,乐于背诵。<b>1.配乐诵读。</b>音乐和文学有着不解之缘。有时,古诗的意境确实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在古诗词教学时适当运用音乐,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更容易融入诗的意境。四节古诗词和两节文言文教学展示课都恰当地运用音乐帮助学生走进诗境。尤其是执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李思逸老师,用“喜”和“愁”这两个字来引导学生学习整首诗,设计巧妙、环环相扣,让学生由诗走进诗人,走近历史,感受家国情怀。李老师在配乐讲述“安史之乱”的历史时,让学生如临其境,此时再让学生配乐诵读,读得更是让听者动容。<b>2.唱读吟诵。</b>诗歌与音乐相伴而生,优美的曲调能创造特定的情境,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氛围中,帮助学生加强对诗歌的感悟。比如执教《村晚》的刘媛媛老师尝试根据平长仄短的声律指导学生吟诵古诗,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兴致高昂。执教《十五夜望月》的孙晓悦老师,指导学生吟唱这首诗,虽因时间原因,没有很好的展现,但相信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后一定会在以后的诗词学习中印象深刻。</h1> <h1> <b> 二、含英咀华,体悟诗情。</b>字是内容骨,情从感悟出。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是诗人经过反复推敲写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但由于不少古诗中,有些词的意思不能给出确定的解释,所以其中许多遣词造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有一定的朦胧性,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唐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张淑辉老师在点评时提出: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炼字”,帮助学生领会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的意境美。教师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李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喜”和“悲”两个字,启发学生去思考,更努力让学生去想象,让学生推开历史的大门,与诗人进行对话,使学生从表层理解诗意,发展到深层理解诗情。通过抓诗眼,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以及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再如,《村晚》一诗中,刘老师先是抓住两个“满”字,引领学生感受水草丰美的景象;再抓住“衔”和“浸”两个字,形象地解读落日挂在山头、倒映在水中的情形,从而让学生感受青草池塘、山衔落日的农村晚景图。</h1> <h1> <b>三、适度拓展,活学活用。</b>在古诗词教学中,课后的拓展延伸也十分重要,往往会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当学生对古诗的形式、意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再加以点拨,触动孩子的写作灵感,让其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诗文进行改写,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对古诗美的领悟。如《书湖阴先生壁》的教学中,在拓展延伸环节,李燕老师给出一组图片——让学生仿照这首诗中“一溪流水绿”这句诗尝试写一写图上的场景。在李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纷纷开始创作,当有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出“两岸遗梅落”时,现场观课教师为之惊叹,响起热烈的掌声。</h1> <h1> 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把此次优质课观摩中总结的经验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思考、探索、改进,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自己的课堂更加出色。教育路上任重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h1> <h1><b><font color="#b06fbb">乐亭镇冯哨明德小学王杨:</font></b></h1> <h1>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古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小学语文省级优质课评选活动”的观摩,聆听了刘老师讲授“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田园诗《村晚》;欣赏了李老师讲授杜甫喟叹国家兴亡变化的咏史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六位老师授课风格独具特色,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将我带到经典古诗词的神圣殿堂,每一堂课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每一个教学课例都让我受益匪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h1> <h1> <b>一、注重朗读吟诵,感受古诗词语言美。</b>古诗词语言精确凝练,诗人用词精确讲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我们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古诗词的形,读出古诗词的神,读出古诗词的味。用杨威威教授的话讲就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诵读,还原最真实的诗词感受。朗读是接受和领悟语言、培养语感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我们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采用教读、齐读、分小组读、分男女读、抽读、领读、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并举的朗读方式,通过多读,充分调动学生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感受古诗词的语言情味。</h1> <h1> <b>二、感悟诗词描绘,感知古诗词形象美。</b>古诗词教学,我们要善于给学生创设一种新鲜、好奇的情境,使学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很快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去。在讲授时要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让学生细细揣摩,解决心中疑惑,进一步理解诗词所创造的形象美。我们也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去对诗词的空白加以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学识才智、趣味情感来充实拓宽诗词画面。</h1> <h1> <b>三、拓展延长,体会古诗词意境美。</b>古诗词常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古诗词教学的目的不光是为理解古诗词的意思,更要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珍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激发同学主动诵读古诗的爱好。在课堂上我们要对古诗词进行拓展延长,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训练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h1> <h1> 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文化,陶冶道德情操,品味生活情趣,丰富思想内涵,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h1> <h1><font color="#b06fbb"><b>马头营镇马头营中心小学李媛媛:</b></font></h1> <h1> 6月15日,在县教研室(小学部)的统一组织下,我们一行50余人来到唐山路北光明实小,聆听了2023年小学语文省级优质示范课评选活动(复赛)最后一天的六节课程、点评及来自于省教育科学院李学红教授对此次大会的总结。课程精彩纷呈,点评一针见血,总结道破疑虑,一天下来,虽满身疲惫但收获满满。</h1> <h1> <b> 一、全新的设计理念,不变的匠心精神。</b>纵观这六节优质课,每位教师都有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独到理解,把新课程理念展现的淋漓尽致。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比如周晓青老师《两小儿辩日》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环节设计,引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通过阅读、推断、质疑、讨论等多种方式梳理观点,重证据的表达,培养了孩子们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孙晓悦老师将《十五夜望月》这首古诗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古诗新教,融入了现代人们所熟悉的朋友圈点赞与评论,体现了学习资源的新变化;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其中刘媛媛老师的《村晚》和李思逸老师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为孩子们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探究学习,勤于思考,自由表达,提高了孩子们语文学习的能力;最后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每一位老师都给予了孩子们最真诚的引导与评价,评价方式恰当,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h1> <h1> <b>二、扎实的教学功底,活泼的课堂特色。</b>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正是六位教师所具有的扎实基本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才为我们呈现出了六节精彩的课程。教师巧妙的引领,使学生始终保持活力,让课堂充满了生机;其次,巧妙的板书设计,使学生在简单的图画中明晰词意,在关键词的提示下,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由此也可见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既有深度也有宽度。积水成渊,蛟龙才会生焉。</h1> <h1> <b> 三、丰富的朗读形式,独有的阅读感受。</b>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所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古诗更是如此。诗是无形的画,诗言情,歌咏志……参赛的每一位教师对每一个环节的读都有不同的要求,而孩子们在每一个环节的读中都有不同的感受。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教师范读、赏读、按平仄音读、回文读、吟唱等,每一位教师都注意了对朗读的指导与技巧的渗透,注重了学生在读中去感悟,而光明实小的每一位学生也表现不俗,学生声音洪亮,感情充沛,语感超强,成就了老师们精彩的课堂。</h1> <h1> <b> 四、梯度的教学模式,高效的课堂效率。</b>新课程背景下,六位老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质就是把难点进行分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就好像给了学生一把向上攀登的梯子,借助这把梯子,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解诗题,知作者,读古诗,懂诗意,展想象,悟诗情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只不过有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自己设定的环节等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尤其是孙晓悦老师的《十五夜望月》中诗人背景的出示就放在了最后悟诗情一环节处。是啊,知其人方能顿其诗,了解了诗人的身世与写作的背景,诗人的愁思与孤寂便跃然纸上了。</h1> <h1> <b> 五、精选的作业内容,分层的能力培养。</b>“双减”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在听到的这六节课当中,都体现了老师立足课堂,精心设计,减量而不减质的作业设计观念。刘媛媛老师《村晚》中二选一的小练笔,李思逸老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基础作业与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孙晓悦老师《十五夜望月》中的自选作业整理创作与扫码观看《经典永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等,既有基础的巩固,又有能力的发展,避免了作业的机械重复,开放的题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也达到了减负的目的。</h1> <h1> 总之,六位老师为我们呈现的六节精彩课例、各位教研员专业的点评、李学红教授的总结都让人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角色的转变、驾驭课堂的能力、评价的正确运用、学生思维的拓展等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努力去斟酌,探索的。学无涯,而知也无涯,只有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把“简单”的语文教的“不简单”,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吧!</h1> 组稿:县教育局教研室(小学部)<br>编辑:县教育局综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