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粽”不同 浓情端午

紫溪乡民政服务站

<p class="ql-block">五月初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承载的一个个美丽的传说,集丰富的民俗形式,使它成为一个隆重的也是最具有教育价值的一个节日。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紫溪乡留守老人感受传统节日的气氛,在端午节前夕,紫溪乡民政服务站于6月21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端午节”活动。</p> <p class="ql-block">活动开始,先由主持人来介绍全新定义的紫溪乡民政服务站,以及把服务范畴一一列举,让紫溪乡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们有所了解。</p> <p class="ql-block">接着进入了编织咸鸭蛋网兜环节,根据《中国风俗大辞典》的记载,在江南等地,过端午有“吃粽子,食五黄”的习俗,所谓“五黄”,指的就是“黄瓜、黄鱼、黄鳝、咸鸭蛋、雄黄酒”。咸鸭蛋里的“黄”,指的自然就是蛋黄了。</p><p class="ql-block">端午节除了吃咸鸭蛋,南方很多地方还兴挂“鸭蛋络子”。今天是爷爷奶奶、妈妈们大显身手的时候,用单色或是彩色丝线或是打毛衣剩下的毛线编成各种样式的网兜,到了端午节当天,小孩子们从煮熟的鸭蛋中挑个自己喜欢的“鸭蛋斯基”,讲究的人家还会把鸭蛋外面涂得五颜六色的,再由妈妈装进网兜里,挂在脖子上或是衣服的纽扣上。</p><p class="ql-block">因为鸭与“压”同音,所以挂鸭蛋也有压邪之意。</p> <p class="ql-block">最后进入了最后一个环节-缝制香囊,本次活动紫溪两位社工早早准备好了香囊,选取的是自己手工缝制的香囊包,有艾叶、驱蚊草以及薰衣草香的三种味道,两位社工给大家讲解关于端午节佩戴香包的习俗和制作香囊的流程,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制作出各式各样的香包,社工贴心地做了样品,让大家对香包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大家在两位社工的指导下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装香料、缝制、穿珠子,欢声、笑声、交谈声不绝于耳,大家热情满满,做出了一个个寓意吉祥安康的端午香包。</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通过此次端午节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传承香包制作传统习俗,更加深了邻里之间的情谊,丰富了紫溪乡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