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17:00离开葡萄沟景区,17:30抵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西门村坎儿井民俗园。</p> <p class="ql-block">2、对于久负盛名的坎儿井,我并不陌生。在未到新疆之前就听说过,但仅仅是听说而已。</p> <p class="ql-block">3、但当我踏上这片神秘土地的一刹那,我才明了此井非彼井,与湘江之滨的水井有着天壤之别。这是当地农业、牧业赖以生存、发展、难以替代的水利工程和一种特殊景观。</p> <p class="ql-block">4、坎儿井,井穴也,维语称“坎儿孜”,《史记》中称“井渠”。</p> <p class="ql-block">5、坎儿井是我国荒漠地区古代先民根据当地地理条件、水文特征和大气环流的特点,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进行自由灌溉的一特殊灌溉系统,遍布吐鲁番地区。</p> <p class="ql-block">6、在我国只有新疆才有坎儿井,其中80%分布于吐鲁番,暗渠总长度约5000km,堪比3条京杭大运河,接近黄河的长度。</p> <p class="ql-block">7、坎儿井民俗园为国家4A级景区,是一处展示坎儿井文化为主题的景区,包括新城西门坎儿井、坎儿井博物馆、民俗街、民居宾馆和葡萄园。</p> <p class="ql-block">8、在这里,可以通过最生动、最直观的方式,感受这凝聚着勤劳与智慧的人间奇迹。</p> <p class="ql-block">9、吐鲁番地区现有坎儿井1108条,新城西门坎儿井只是其中的一条。</p> <p class="ql-block">10、新城西门坎儿井为塔尔郎水系水源。1200年开挖,总长度4500m,竖井总数180眼,首部井深62m。</p> <p class="ql-block">11、西门坎儿井沿途灌溉7个村庄,日水量可浇20亩地,历史最大流量81升每秒,现在流量47.5升每秒。</p> <p class="ql-block">12、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被称为中国“地下运河”。</p> <p class="ql-block">13、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坎儿井,是中国农业的重要文化遗产,其开凿技艺于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 <p class="ql-block">14、坎儿井有着独特的生态价值,它是开发利用地下水一种很古老的水利工程。吐鲁番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仅16mm 而蒸发量可达3000mm。如何引来水、留住水,对古代先民的智慧是极大的考验。</p> <p class="ql-block">15、在吐鲁番盆地大量兴建坎儿井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密不可分。其北部博格达峰和西部克拉乌成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博格达峰海拔5445m,而盆地中心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m。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水平距离仅60km, 高差竟达1400多米。</p> <p class="ql-block">16、山上雪水融化流出山口后流经盆地砂砾质的土壤,大部分潜入地下形成地下潜流。积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层加厚,水储量大。人们利用地面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在地下顺着山势开挖暗渠,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p> <p class="ql-block">17、坎儿井以高山雪水为水源,在一定间隔打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将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农田。</p> <p class="ql-block">18、由于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非常适合盆地的自然环境。</p> <p class="ql-block">19、坎儿井由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20、竖井是供定位、进入、通风之用,也是开挖或清理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的通道。在吐鲁番盆地,可见顺着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圆土包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p> <p class="ql-block">21、开挖时所取的土会在周围形成环形土堆,从而防止地面水渗入;竖井的深度与坎儿井所处的位置有关,下游地区一般只需10m左右,上游地区则可能深至100m。</p> <p class="ql-block">22、竖井与竖井之间的距离,随坎儿井的长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每隔20-70m就有一口竖井。一条坎儿井,竖井少则10多个,多则上百个。</p> <p class="ql-block">23、暗渠又称“输水廊道”,由集水段和明渠段组成。其宽度、高度等一般只能允许一人侧身进入,长度则根据水位深度、土质等因素不同而变化,一般3km到5km,最长可能超过10km。</p> <p class="ql-block">24、在开挖暗渠时,为确定方向,减少弯曲,先民们先后创造了木棍定向法和油灯定向法。</p> <p class="ql-block">25、木棍定向法,即在相邻两个竖井的正中间的井口之上各悬挂一条井绳,井绳上绑上一头削尖的横木棍,两个棍尖相向而指的方向,就是两个竖井之间最短的直线。然后再按相同方法在竖井下以木棍定向,地下的人按木棍所指方向挖掘。</p> <p class="ql-block">26、油灯定向法,是依据两点成线的原理,用两盏旁边带嘴的油灯确定暗渠挖掘的方位,并且能够保障暗渠的顶部与底部平行。油灯定位只能用于同一个作业点上。挖掘暗渠时,在竖井的中线上挂上一盏油灯,掏挖者背对油灯,始终掏挖自己的影子,这样不同的作业点就可以保持一致不偏离方向了。</p> <p class="ql-block">27、明渠与一般渠道基本相同,横断面多为梯形,坡度小,流速慢。暗渠与明渠相接处称龙口。</p> <p class="ql-block">28、涝坝又称蓄水池,用以调节灌溉水量,缩短灌溉时间,减少输水损失。涝坝面积不等,以600-1300平方米为多,水深在1.5m`2m。</p> <p class="ql-block">29、坎儿井的修建,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是造福百姓的千年大计。而耗资巨大的万里长城,固然能抵御外敌入侵,但从造福人民的角度看,坎儿井也许比长城更伟大。</p> <p class="ql-block">30、对于新疆特别是吐鲁番人民来说,坎儿井有着“母亲河”一样的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井渠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更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p> <p class="ql-block">31、作为对环境破坏最小的坎儿井见证了绿洲的繁荣和发展,是水利事业、绿洲农业的里程碑,时至今日仍是吐鲁番农业灌溉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32、20世纪50年代末,坎儿井的数量达到了最高峰,全疆有着1784条大大小小的坎儿井,灌溉面积达到24200公顷。</p> <p class="ql-block">33、然而,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的日益扩大和农田机井灌溉增加,水资源被大量消耗,许多坎儿井被迫废弃,尚能使用的坎儿井数量显著减少。</p> <p class="ql-block">34、以吐鲁番地区为例,在1957年到2014年间,坎儿井减少了1023条,平均每年就有18条消失。</p> <p class="ql-block">35、坎儿井的减少致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土壤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荒漠化面积大大增加,生物多样性也显著降低。</p> <p class="ql-block">36、自2009年开始,坎儿井抢救性保护加固工程在吐鲁番拉开帷幕,实行掏捞清淤、卵形涵加固、安装井盖等保护工作。</p> <p class="ql-block">37、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实施保护工程,最大程度保存了坎儿井的基本形态,延续了坎儿井的灌溉等功能,最大限度遏制了坎儿井的消失。据统计,加固后的坎儿井出水量比过去平均增加30%左右。</p> <p class="ql-block">38、九月的吐鲁番,秋风习习,寥廓澄清。纵横交错的坎儿井血脉般流淌着,静静地滋润着一片片绿洲,默默地哺育着一方人民!</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