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去年深秋,我专程前去晋祠拍了一些她的秋日景象,并撰写了一篇介绍晋祠的文章《话说晋祠》,转眼半年就过去了,时间过的真快啊。</b></p><p class="ql-block"><b>在那篇文章里,我把晋祠的主要景点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但由于担心文章过于冗长,使人读起来感到疲倦,所以有意省略了一些有关晋祠的其他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近日,借着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我再一次前往晋祠,又拍了一组这座古代皇家园林的夏日风光。同时,我也想把有关晋祠的其他故事讲的更完整一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晋祠不仅仅是中国古建筑的一颗璀璨的瑰宝,她也见证和记载了数千年中华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历程,在这里还曾经发生过改变和影响中国历史的惊天动地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圣母殿(国宝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越坊及献殿(国宝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金人台(晋祠铁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唐叔虞祠</b></p> <p class="ql-block"><b>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二十四个朝代的更迭,而其中最为值得称道的就是唐朝,将近三百年的大唐盛世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推到了世界首位。时至今日,走遍全世界各个国家,几乎都有“唐人街”,它已经成为海外华人聚集和营商的代名词。</b></p><p class="ql-block"><b>但你知道吗?唐朝与晋祠和太原还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呢!</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唐宗遗风</b></p> <p class="ql-block"><b>在晋祠第二个重要祠堂——唐叔虞祠的东侧,有一个“贞观宝翰”殿堂,里面矗立着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题的《晋祠之铭并序》石碑。因年代久远,有些字迹已经不好辨认,清朝时代古人又在其旁边复制了一座铭刻原文的石碑。</b></p><p class="ql-block"><b>这座石碑无论是叙述的内容还是书法的造诣都堪称是国宝级的文物。</b></p><p class="ql-block"><b>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文武兼备、且又具有超凡的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他一生酷爱东晋大家王羲之的书法,据说,在他称帝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原稿真迹就早已失传多年了,为了弥补遗憾凑齐这篇原作,他下旨通令全国各地收集王羲之的字,并且不计代价,为求一字乃至可以付予千金,硬是把《兰亭序》原文的字集齐并刻制成石碑(现存于西安碑林)。李世民书法的神形深受王羲之的影响,因此,《晋祠之铭并序》从其内容和书法艺术上来讲,可以说是仅次于《兰亭序》,甚至可以相提并论。</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原文拓片</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晋祠之銘并序》唐太宗御笔石碑</b></p> <p class="ql-block"><b>在上篇文章中有过说明,唐叔虞本姓姬,名为虞,又是周成王的二弟,因受封于唐国为王,故被称为唐叔虞。这是发生在西周的故事,也就是说三千多年前唐国就已经存在于此了。而要再往前追溯,距今四千年前古唐国也叫“陶唐古国”的国都就在太原,就在晋祠附近的古城营。</b></p><p class="ql-block"><b>到了公元617年,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在太原起义,发兵长安,誓要推翻残暴的隋王朝。临行前,李渊带其二子李世民专程来到晋祠,面对唐叔虞的祠堂跪拜祈福,希望这位先唐王能够保佑他们父子征战顺利,实现改朝换代愿望。</b></p><p class="ql-block"><b>随后,他们一路以势不可挡、摧枯拉朽之势直取长安,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灭了隋,建立了新的王朝——唐朝。李渊率兵从原唐国起兵,有先唐王唐叔虞的庇佑,成就了推翻旧制的千秋大业,那么,顺理成章的就把国号定为了“唐”,这就是唐朝与晋祠和太原之渊源故事。</b></p><p class="ql-block"><b>唐朝建立九年后,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定年号为“贞观”,随即开始大展宏图,大刀阔斧的实行变革新政。于是就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复苏、军事强大、文化兴盛的繁荣景象,史称“贞观之治”。大唐盛世就是由此正式开启的,这也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最鼎盛时期。</b></p><p class="ql-block"><b>到了贞观二十年,在李世民治下的唐朝已经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万国来朝的盛世年华。唐太宗亲临太原,专程拜谒唐叔虞祠,提笔写下了《晋祠之铭并序》,盛赞唐叔虞为“开国先祖、国之栋梁、承文继武、经仁纬义”,尤其是感恩唐叔虞的神灵保佑,使其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宏图大业。同时,在此祈求先王保佑大唐千秋永固、江山永存!</b></p><p class="ql-block"><b>作为一个当朝皇帝,如此虔诚地朝拜一个并不是本家的先王,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了。</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晋溪书院暨王氏宗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雄宝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晋祠公园掠影</b></p> <p class="ql-block"><b>从上一篇《话说晋祠》到这一篇《再说晋祠》已经相隔了半年时间了,当初也并没有想着再写第二篇文章,只是由于没能讲完更多的晋祠故事,内心一直感觉有点缺憾,又或许是自己有点强迫症吧,驱使我把这件事做的更完满一点。所以,就有了这篇《再说晋祠》。其实我也很清楚,即是这样也不可能把晋祠的故事讲完,那就留着吧,留给大家亲临其境,去了解、去感受、去聆听,那样的感觉一定会更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3.06.20于晋阳</b></p> 再说晋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