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览杨家下新屋:一座崇拜龙纹雕饰的老宅

翁洲逸夫

<p class="ql-block">  定海干(石览)杨家位于干(石览)境西部,东邻鲍家,南靠小鸡山(又称金字山)和老虎山,村落沿山呈块状,村民皆姓杨。干(石览)杨家为宁波镜川西杨杨氏之分支,明天启年间,杨家先祖已在干(石览)居住。清顺治十三年(1656)实行海禁,被迫离岛遣往内地,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禁后,由宁波西门外徙居干(石览)杨家。</p><p class="ql-block"> 三四百年的岁月流淌,杨家村落旧貌,大多只留忆于耄耋寿老的心里。在杨家走访,村角巷边,还是能够看到旧时的生活痕迹,那长满青苔的石头墙,刻着沟壑的旧砖陈瓦,告诉你这是个有岁月的老村落。</p> <p class="ql-block">  下新屋,在杨家还是比较容易找到,靠近杨氏宗祠,又是村里留存下来的老式民居中年轮最久远,传统建筑结构最完整的一座院落。据传,下新屋是建造于杨氏康熙年间重返干(石览)后第五代瑞字辈那个年代,距今约三百年。院落坐南朝北,正屋三大间加厍头间二间,两边厢房各三间,右侧的厢房现已拆旧造新。</p> <p class="ql-block">  在整座院落中,正中间的屋宇式宅门(当地俗称墙门),格外引人注目。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宅门居于特殊的地位,是家族社会地位、财富等方面的表征,故宅门装饰往往是浓墨重彩。下新房墙门宽度约有4米,进深约5米,八抬花轿进出没一点问题。其门头与传统屋顶的结构相仿,人字坡顶,屋脊是传统民居常见的清水式,两翼上翘,屋脊正中间字牌刻着一个“福”字,其背面也是一图像,虽然上半部分已脱离,但从留存的图样来看,似乎是“和合”二仙。和合二仙,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说,是我国民间的爱神。和合二仙本是肉身凡胎,是唐代的两位诗僧寒山和拾得,民间珍视他俩情同手足的情意,清代雍正皇帝时,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从此名扬天下。字牌两边屋脊上又各有五个镂空的元宝图案砖雕。墙门两侧砖细墙垛头,底部用花岗岩石雕刻做成墙脚,高约50厘米,宽约70厘米。前后两边墙体上都有滚圆的梁柱。一个下新房墙门竟然有这么丰富的民俗文化寓意,实在让人想不到。</p> <p class="ql-block">  在下新房,更让人惊奇的是其木构件中的龙图案雕饰。龙崇拜,是定海干(石览)民间一大习俗,干(石览)灌门海边就有龙王宫。旧时久旱无雨,田地干裂,人们就会去祈龙求雨,出海捕鱼,也会去乞求风平浪静,顺风顺水。民间由龙信仰转而把大蛇出洞也视为吉祥之象。以往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常常因为台风天气,大风暴雨导致山体滑坡,出现大洞穴,民间称之为大蛇出洞赴考。在干(石览)龙潭老街,以前当地民众对大蛇出洞赴考十分看重。每当夏秋之季,暴雨过后,从青龙山奔腾而下的大水从老街溪坑直冲向大海,家门口路边就会有清泉从石缝里“突突”往上冒,见此情况,家里老人会拿一条红线围在泉眼四周。因为当地民众相信,大蛇出洞赴考是一大吉相,家门口泉眼就是大蛇赴考留下的迹像,用红线围起来既祝愿大蛇能够顺顺利利到东海龙宫,也留住一些吉祥于家里。当地民众都相信,大蛇出洞如果没有伤人损家,就会顺利游到东海龙宫,一举而成为龙。</p><p class="ql-block">干(石览)杨家背靠大山,山峰之间有大山沟,盛夏大风暴雨之后,湍急的溪流汹涌而下,似游龙奔马,直冲山下。杨家下新屋的木构件雕饰多为龙图案,似乎就有一种期盼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之意。</p> <p class="ql-block">  杨家下新屋屋宇式墙门,木门上方有一整长条连楹,雕琢着四条线条极其飘逸的龙图,最中间是长长的“双龙戏火球”图,两条大龙龙首相对,龙口微张,中间一火球。连楹左右两边各一条小龙,龙身轻盈而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  下新屋正屋,几处显眼木构件中也着力雕琢龙图案。正屋堂前六扇步步锦窗棂花样的隔扇门,其上夹堂与门窠,所雕就是龙图,龙口微张,两两相对。在雕琢风格上,若与墙门“双龙戏火球”图相比较,隔扇门上夹堂与门窠所雕的龙图,雕琢纤细,显轻盈可爱之状。正屋檐下,粗大的梁枋,也雕有龙图。在名不经传的杨家下新屋,能见到这么精美的雕饰,真是让人无限感慨。</p> <p class="ql-block">  杨家下新屋,除了那精巧的龙饰之外,正屋左边厢房隔扇窗上端的夹堂构图也很值得留心看看,其所刻宝鼎香炉、如意等“暗八仙”纹样,寓意有祝颂长寿之意。</p> <p class="ql-block">  走出下新屋老宅,脑海里还是停留在那些气势张扬、惟妙惟肖的龙雕饰图。杨家对龙纹饰的喜爱,也许就是舟山海岛先民自古以来形成的对于海洋、海龙王天然的崇敬与畏惧意识的一种间接反映。</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干(石览)杨家下新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