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剪市完小,是我的母校。是我人生的重要驿站之一。</p><p class="ql-block">完小,顾名思义,就是完全小学的意思。就是学校包含了小学的1一6个年级。</p><p class="ql-block">剪市在解放后,只有“剪家溪初级小学”,含1一4年级,没有5一6年级。</p><p class="ql-block">所以,1958年初,当地政府决定:修建剪市完小,以适应发展形势。地点就定在书房岗(现在剪市中学处)。其建筑材料,一部分就来自于拆除的庙宇。剪家溪北面董家桥附近的庙宇“观音庵”、“紫竹林”以及更远一点的“慈光寺”,拆除后,能用的木头、砖瓦,都集中到书房岗,用以修建剪市完小。</p><p class="ql-block">当年9月,剪市完小如期落成。剪家溪初级小学的学生,全部迁入了剪市完小。</p><p class="ql-block">我迁入剪市完小读二年一期。班主任是易春香老师(兼教语文),当时她怀孕了,挺着大肚子还给我们上课,听说她丈夫是现役军人。</p><p class="ql-block">1959年继续读二年二期,三年一期。班主任没变,但换了教室。</p><p class="ql-block">此时,正是大跃进的高潮,人民公社,吃饭在公共食堂,几百人一起就歺。我一天七两米,早、晚歺二两,中歺三两。那时一斤十六两,七两米还不到半斤。整天饿得很!黄花菜,地米菜,芝麻枯,棉籽枯,棕树籽等等,都吃过。还吃过“稻草面”:把稻草砍断、煮烂,再吃,叫稻草面。</p><p class="ql-block">九龙水库早已建成,总库容1532万立方米,是桃源县九个中型水库中开工最早、完成最早的水库。长长的台沟(水渠)横贯学校大门前。</p><p class="ql-block">台沟面向公路的一侧,用浓浓的石灰水写着巨大而时髦的标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p><p class="ql-block">1960年2月,因父亲在桃源县粮食局当炊事员,我转学去了桃源漳江小学读书。</p><p class="ql-block">因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决定下放三千万职工。1961年8月,父亲多次要求,自愿回乡生产。我叔叔伍连元当时是桃源县超美机械厂的钳工,也自愿回了乡。我的表兄罗兴太,也由常德运输公司的司机,回到了沙坪。那时,国家精简三千万职工,好像很容易。现在想来,为国分忧的觉悟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物价飞涨。当时,100斤萝卜卖20元;100斤白菜卖20元;一个鸡蛋五角钱。此时这价格属于天价!须知:那时一盒火柴二分钱,一枚邮票八分钱,一斤煤油一角七分钱。我父亲的月工资30元,感觉回家种地还强些。</p><p class="ql-block">于是,1961年8月底,我又从漳江小学转到剪市完小,凭转学证到学校报到,编在38班读五年一期。</p><p class="ql-block">联校长是李维邦。他是几个完小(包括伯达完小)的联校长。</p><p class="ql-block">校长是冯杰,还有个校长李乐坤,他二人的次序,现在记不清了。</p><p class="ql-block">班主任是罗方良老师(兼教语文),数学是郭正翥老师、万定国老师,音乐是李琼瑶老师,历史是阙老师(兼教体育),冯校长兼教政治课。</p><p class="ql-block">李琼瑶老师,是教师中的长青树!她比我母亲还大2岁,同学们都叫她瑶老师,开始我还以为姓“姚”呢。</p><p class="ql-block">(2009年,她曾对我说过:“我教了伍东宽三代人烟,伍松柏三代人烟。”真可谓桃李满天下!)</p><p class="ql-block">刚开学那几天,罗方良老师似乎对我不悦。他上课时总要我站起来。下课后,同桌的王美球问我:“伍炳炎,你是不是哪里得罪罗老师了?”我说“不知道。”这天中午,罗老师把我叫到他房间,问我:“你是哪里转来的”我回答:“漳江小学。”他再问“你有转学证吗?”我说“有”。他说:“现在跑步回家拿来,如果没有,我们学校不要你!”我遂回家拿来转学证,罗老师看后没再说什么。一个月后,罗老师态度大变,还自费买了两本书,奖给作文较好的同学。亲自签名“罗方良赠”,一本给我,一本给宋一枝(女)。我的那本是刘白羽著的《鲤鱼妈妈》。</p><p class="ql-block">(三十年后,我在桃源县城遇到了罗老师,他已是桃一中教导主任,优秀老师,自学成才的典型。师生相见,交谈甚欢。我很想问问当年为何不悦?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p><p class="ql-block">冯校长给我们上政治课,首先都要给我们讲几句古人箴言。比如:</p><p class="ql-block">读书所以明理,</p><p class="ql-block">明理所以为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业精于勤而荒于嬉,</p><p class="ql-block">行成如思而毁于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之有德于我者,</p><p class="ql-block">不可忘也;</p><p class="ql-block">我之有德于人者,</p><p class="ql-block">不可不忘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仍努力践行冯校长的教诲。</p><p class="ql-block">阙老师上历史课,首先给我们讲了中国历史朝代,他在黑板上写下:</p><p class="ql-block">夏商周,</p><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秦两汉;</p><p class="ql-block">三国两晋南北朝;</p><p class="ql-block">隋唐五代;</p><p class="ql-block">宋元明清。</p><p class="ql-block">少年时的记忆是坚韧的!几十年了,我一直用上述说法记忆中国朝代。尽管后来有更好更整齐的歌诀,如“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但我还是固执的使用阙老师教的口诀。</p><p class="ql-block">万定国老师的毛笔字,是剪市一绝!同学们好评如潮,望洋兴叹!</p><p class="ql-block">瑶老师教我们唱歌:她边唱边踩风琴,印象最深的是《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p><p class="ql-block">因为自己的家乡就有一条大河一一沅江,往往能触景生情。</p><p class="ql-block">郭正翥老师教算术,算是很不错的!头脑精密,表述清楚。我的数学成绩一般。对那种绕口令一样的口诀,只能死记硬背。比如:</p><p class="ql-block">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几,求这个数,用除法。</p><p class="ql-block">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几,用乘法。</p><p class="ql-block">心中虽不明瞭,但用此法,也能应对考试。</p><p class="ql-block">阙老师很年轻,个子不高。有一次上体育课,跳沙坑。同学刘世林竟然和阙老师扭抱在一起,阙老师当然让着学生,二人摔抱古的,算是平局。同学们笑了好几天!</p><p class="ql-block">六年级时,班主任换成了陈雄老师。陈老师为人和善,见人总是笑脸相迎。给我印象特别深!而且最令我感动的是:陈老师敢于向学生请教不明白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不耻下问”,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那时,同学们很怕打预防针。一般一个学期可能有一次,毫无征兆。上课时,老师进来礼节完毕,说:现在开始打预防针。然后医生上场,在讲台上点燃酒精灯,蒸皿里煮着针头,蒸气直冒!眼观台下,谁来?同学们如临大敌,又无法逃跑,只能默不着声。老师开始点名……打了的幸灾乐祸,捋着袖子故作痛苦状。吓得底下同学更是害怕。在我印象中,预防针最早是“种牛痘”,俗称“放苗”。就是在手臂上注射一点“天花病毒”,让手臂上红肿发炎,出现黄豆大小的一块瘢痕。以这块瘢痕,换来生命及脸上的光洁!“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致死率30%。旧时患“天花”者,重者丢命,轻者脸上坑坑洼洼,留下永久性瘢痕。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已经彻底消灭“天花”。</p><p class="ql-block">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我军完胜。讲形势课时,领导说:中印反击战,我军没有牺牲一人。同学们都感叹:我们解放军太厉害了!后来,我看到一本连环画《滾雷英雄罗光燮》,正是讲的中印自卫反击战故事,罗光燮滾地雷开辟进攻道路,壮烈牺牲!看来,领导的话有时也是服从某种需要。</p><p class="ql-block">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于是,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我们学校也一样,同学们积极争做好人好事,助人为乐蔚然成风!</p><p class="ql-block">1962年11月,剪家溪街上,从常德来了一个老人,在茶馆“说书”,先讲《济公传》,每晚茶馆客人爆满。茶馆的四方桌,周围一圏条凳。坐着听书者,须花五分钱买一碗盖碗茶,而且还要有打赏说书人一两分钱的思想准备。如果坐上去,又不买茶,是很丢面子的。说书人见客人差不多了,便站起身,手握醒木,往桌上一拍,一声爆响之后,开讲:“平地一声雷,震起海中波。各位,书中交待……”。讲到精彩处,会戛然而止。大声道:“说书人汗流浃背,少许休息一会。”此时茶馆堂倌手托磁盘,转一圏,收取赏钱。一般给一分二分,有的给五分,最多的给到一角。</p><p class="ql-block">老先生说完《济公传》后,继续说《游龟山》时,正值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老先生说书之前,也会先讲十分钟的雷锋故事,以配合学雷锋活动。只见他醒木一拍,朗声开讲:“打开玉笼飞彩凤,挣断金锁走蛟龙。各位:今天先讲一位大英雄,姓雷名锋,湖南省长沙县人氏,其父雷明亮……”在老先生口中,雷锋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高小二年,四个学期,和我同桌的是王美球,潘菊清,罗维玉,代国清。</p><p class="ql-block">剪市完小1962年上半年小升初的同学,没考上初中的,下半年开始复读,和我们一起读六年一期。这样,我班同学人数猛增,达到80多人。</p><p class="ql-block">60年过去了,现在还能依稀记得起的同学有82人(可能有误):</p><p class="ql-block">一、骑龙村那一片:</p><p class="ql-block">杨振华 吴伯祥 吴金枝</p><p class="ql-block">代国清 伍美成 李富生 </p><p class="ql-block">李明清 杨中一 刘桂平 </p><p class="ql-block">郭桂英 陶明生 刘桃仙 </p><p class="ql-block">刘荷枝 吴梅仙 陈寅初</p><p class="ql-block">二、喜雨村:</p><p class="ql-block">罗维玉</p><p class="ql-block">三、湖堤村:</p><p class="ql-block">郭中立 伍海清 陈鼎华</p><p class="ql-block">伍金莲 李海山 李梅清</p><p class="ql-block">吴华仙</p><p class="ql-block">四、剪市村:</p><p class="ql-block">聂安国 伍国成 王美球</p><p class="ql-block">伍雪枝 罗建初 陈付清 </p><p class="ql-block">刘世林 陈可元 伍锦元 </p><p class="ql-block">伍正前 伍光荣 李树章 </p><p class="ql-block">伍正琼 伍祖荣 张丽美</p><p class="ql-block">伍树堂 罗友元 伍淑芬</p><p class="ql-block">潘菊清 伍立刚 罗延寿 </p><p class="ql-block">杨宗保 杨友新 廖冬和 </p><p class="ql-block">五、剪家溪街上:</p><p class="ql-block">刘立群 熊锦云 伍少平 </p><p class="ql-block"> 管庆久 郭非池 王民兴 </p><p class="ql-block">侯秋仙 姚耀元 伍再成 </p><p class="ql-block">杨中文 颜梅仙 李存秀 </p><p class="ql-block">罗幼云 刘世华 何文辉</p><p class="ql-block">何丽娥 童利峰 游训群</p><p class="ql-block">王道均 杨碧梧 </p><p class="ql-block">八公桥方向:</p><p class="ql-block">凃国兴 凃德贤 向启和</p><p class="ql-block">向启彬 刘名花 向木伯</p><p class="ql-block"> 向旻杰 高永长(高勇)</p><p class="ql-block">赵迪平 吴业云</p><p class="ql-block">(若干年后,凃德贤与吴业云结为夫妇,也许是同学中仅有的一对) </p><p class="ql-block"> 六、白麟洲:</p><p class="ql-block">刘惠珍</p><p class="ql-block">七、天台山附近:</p><p class="ql-block">罗金铭 罗建国</p><p class="ql-block">八、学校子弟:</p><p class="ql-block">李瑞仙(李维邦校长之侄女)</p><p class="ql-block">(宋一枝好像转学了)</p><p class="ql-block">1963年6月下旬,学校请来摄影师,为我们照个人相片,毕业证上需要。另外,同学们开始互赠留言或小纪念品之类。(同学们给我的留言,我一直保留着。可惜的是,1998年涨大水,母亲一人在家,照顾不过来,被水淹了;包括全班同学的个人一寸照。郭非池同学去世时,无遗像,还是在我家找的他那张高小毕业照)</p><p class="ql-block">1963年7月上旬,我们全班到桃源二中参加小升初的考试,时间一天。二中校园的气势,让我们啧啧称赞!</p><p class="ql-block">回校后没几天,学校举行毕业班的毕业典礼。学校为我们颁发了毕业证书。</p><p class="ql-block">1963年8月中旬的一天傍晚,陈雄老师专程到了我家,说是送录取通知书的。陈老师说:“伍炳炎同学,对不起。你和杨振华两人本来都考起桃一中了,因为二中党支部书记周有荣在桃源力争,说剪市两个优等生都到一中,不公平,二中坚决要一个。加上他妹妹周有芬说起过你,所以,周有荣把你要到二中了。”父亲说:没关系,考上了就行,而且二中上学还近些。</p><p class="ql-block">于是,杨振华去了桃一中。</p><p class="ql-block">我和聂安国、吴伯祥、伍锦元、刘桂平、郭非池、王美球、刘世林、陈可元、刘世华、管庆久、何文辉、何丽娥、刘惠珍、高永长、凃德贤等16人去了桃二中。</p><p class="ql-block">照上述人数推算,当时小升初的升学率约为20%。</p><p class="ql-block">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杨振华去了桃一中,三年后初中毕业回到家乡,竟无一个初中同学,他的同学都在县城、陬市、漆河一带。2017年,我在他家闲聊,他感慨万千!说“这些年来在剪市,只有两个好朋友”,言谈间充满落寞之感。我说我很幸运:小学读了三个地方四个班,高中读了两个学校三个班。所以这辈子我同学很多,这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我1963年5月25日,打霍乱预防针的证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1963年7月15日,学校发给我的毕业证,38班,校长冯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我毕业证上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杨振华1963年5月6日送给我的明信片:上海人民大道。</p> <p class="ql-block">这是杨振华在明信片背后的留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代国清1963年5月3日送给我的明信片:上海人民公园一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代国清在明信片背后的留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嗟乎!年与时驰,月与日去。一晃60年过去了,念天地之悠悠,叹人生之须臾。当年的老师,当年的同学,有的早已作古。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当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如今已是枯枝,都是七十开外的人了。逝者长已矣,活着的仍须负重前行。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p><p class="ql-block">但愿人长久,</p><p class="ql-block">千里共婵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