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家训反思与总结

@

<p class="ql-block">最近感觉自己的语言开始变得锋利,态度越来越不耐烦,内心越来越急躁,看书听网课也不能让内心平静。六月底孩子们就放暑假了,我需要调整状态面对孩子面对老公,在老公确定不去的情况下,我毅然独自踏上去济南家训之路。很感谢老公的支持,主动接送我;感谢婆婆的支持帮我带孩子照顾家;感谢爸爸妈妈哥哥听到我去学习给我加油!特别感谢儿子们给我成长的机会!</p><p class="ql-block">第五次去,第二次听张飞亮杨彭嵛版的家训,有几点触动颇深:</p><p class="ql-block">1.夫妻生活七年以上,我们都清楚对方不想听什么,我们偏说什么,把吵架当成了生活方式,其实除了吵架我们还有其他方式。吵架就是想让对方改变。</p><p class="ql-block">这也是我最近最痛苦的点,明知道指责老公不对,看到他对待儿子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我就直接指出来他做的不对,应该如何做。这该死的“你应该”!</p><p class="ql-block">杨老师说,对于自己的完美主义秩序感强爱批评指责的特点不必强迫自己改,可以发展自己的另一种潜力或能力——先用眼睛观察一会,只看不说。这样就不用做价值评判,也许是我的不对,别人是对的呢!</p><p class="ql-block">我想如果女人能做到闭嘴,笑而不语,那是不是少了百分之九十的事?这点作为我这次复训回来修炼的目标!大习惯需要 天,加油,我相信我一定行!</p><p class="ql-block">2.教育者的天条</p><p class="ql-block">教育孩子找一条无害的路,不能用对待动物的方式对待孩子,不能用让孩子恐惧的方式对待孩子。无害的路不包括变相强迫。什么事和孩子心平气和地商量,有情绪时缓五分钟。让自己变得有趣,孩子的心门向我靠的更近。</p><p class="ql-block">3.心灵之旅</p><p class="ql-block">在做的过程中,我放下了干扰我思绪的很多人,轻装前行。我的家还是亲生父母这里,我出生的小房子,跟妈妈一起去过的老家。确定了根的源头,让我内心的爱充实。</p><p class="ql-block">4.先把孩子当成是好孩子,孩子真的就是好孩子。即使孩子又犯错,这也是正常的,我们继续耐心陪伴引导。</p><p class="ql-block">5.自己的事情,连闺蜜都不能说。</p><p class="ql-block">张飞亮连这点都教我们女人,看来这点对女人的伤害是很大很多的。曾经的我也总是喜欢向别人说自己,什么都说,后来反思我是在向别人证明我自己吗?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习的加深,自我价值的提高,我觉得我很好呀,我有疼爱我的阿爸妈妈哥哥,虽不是大富大贵家庭,但是我们都靠自己的能力生活。我有爱我的老公孩子,对我们很照顾的公婆,俩儿子蒸蒸日上,通过学习我和老公的感情也越来越好。我无需向别人证明什么,主要是我内心的满足,在外的标准只要自己满意就好了!</p><p class="ql-block">6.调正关系就是改变四个印象</p><p class="ql-block">改变大儿子爱打弟弟欺负弟弟的印象,相信他们一定能友好相处。</p><p class="ql-block">改变大儿子不喜欢写作业的印象,他不喜欢写是多种因素,情感支持不到位,基础知识差不会等,帮助他跨过障碍,相信他一定行。</p><p class="ql-block">改变老公什么都做不好的印象。他已经学习改变了,他做不好,我发现也是经验不足训练不够的原因,相信他,用智慧的眼睛观察欣赏他!他有他的方式,他的成长也需要时间,我们都去凡人,做不好很正常!</p><p class="ql-block">孩子之间打打闹闹也很正常,接纳,不能上升到人格否定批评,这是底线。</p><p class="ql-block">7.利导思维:我们要想着如何成功,而不是如何预防失败。</p><p class="ql-block">这对我来说是个新的冲击。</p><p class="ql-block">陪伴孩子,做一件事,等等,积极思维,找到如何成功的各种方法去做,就能成功。</p><p class="ql-block">反思小宝打人,我不应该每天告诉他怎么不打人,而且教他如何和别人处好关系。放松下来,他已经不打人了。</p><p class="ql-block">8.孩子的意义感来自于母亲。</p><p class="ql-block">今天小儿子说我走的时候他还是有点难过的,我笑着摸摸他的头,问他为什么我第一次出去学习,他哭的撕心裂肺,谁都哄不好,最后见到哥哥才好些?是不是担心妈妈永远不回来了?他说是的。“妈妈只是出去学习,三天后就回来了,你看是不是?妈妈会回来的,家里还有我的两个宝贝呢!”我又安慰他。我想他内心的伤会随着我的一次次安抚平!</p><p class="ql-block">我是母亲,在儿子们的这个年纪我的作用比爸爸大。我先学习,我深入学习是对的,每个人一生都在向父母证明他自己。孩子通过取悦父母进行身份认同,我的微笑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力量。我有足够的爱给他们,他们才有连接感,才去发展能力,才能把爱给别人,处理好人际关系和发展各种能力。</p><p class="ql-block">9.把那个不可爱的孩子爱回来</p><p class="ql-block">他不可爱的时候是缺爱了,更需要我的爱。听音乐,看之前他们小时候的照片唤醒心中最初的爱。去价值评判,去否定才能把那个不可爱的孩子爱回来!</p><p class="ql-block">绝不能再用让孩子恐惧的方式让他做事,守住自己的位置,我就是他们的妈妈,不是老师,不能干了老师的活把自己的地荒了!</p><p class="ql-block">10.每个人都有施爱和被爱的需求。</p><p class="ql-block">早上老公起来特别早,我因为去学习坐夜车,正好今天没有第一节课,就赖在床上不想起来。我特别困,老公来回走路的声音,开柜子的声音,大声说话的声音充斥着我的耳朵。以前会指责他能不能顾及别人的感受动作小声点?今天我的感受是:那是他,我改变不了,只能接纳!耳朵里又传来他叫老大起床,给老大说话找衣服等等,我也没有第一反应指责他包办,我脑海中的反应是:他也有施爱的需求,施爱不出去人也会难受,杨老师也教我做一个观察者,他或许没有做错。果然,在我睡在床上保持沉默的时候,老大要来找我,老公拦住他说:你妈在睡觉呢,别打扰她了。还轻轻地把门关上。我想这就是我允许。</p><p class="ql-block">在学习的路上不断重复,原理指导实践,运用到生活中,不断反思不断升级!</p><p class="ql-block">通过学习,已经淡化了作业在我心中的份量,淡化了成绩在我心中的恐惧,淡化了孩子某些行为在我心中的焦虑。慢慢了解了作为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在孩子成长轨迹上留下什么,担当什么角色!在中国教育的土地上,替孩子撑起一把保护伞,保住一股清流,眼光放远,前18年是马拉松的起点,真正开始是在大学后。</p><p class="ql-block">这些考验的是作为父母的格局,父母的背景知识等等。</p><p class="ql-block">让学习,一直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