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校长致辞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朋友、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p><p class="ql-block"> 你们好!值此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来之际,梁祝镇实验学校王晓猛校长向所有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家长朋友们,向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的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学生以及长期支持我校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祝福和诚挚的敬意,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校长足发展的大力支持,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 五月夏半,粽米飘香。农历五月初五,它是中国人民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时至今日,人们会通过包粽子、插艾香、赛龙舟、喝雄黄酒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从2008年开始,我国为弘扬民族文化,保留民族传统,将五月初五列为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人们缅怀的是屈原赤诚的爱国之心,他热爱祖国和人民,衷心地希望楚国能强盛起来,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身处的时代国家富强、社会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 应该学会爱国爱家乡,学会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p><p class="ql-block"> 端午佳节,您孩子的安全健康是我们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在此,提醒大家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并监督孩子们严格遵守学校假期安全要求。 </p><p class="ql-block">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前往未来的路上,我们相互鼓励,满怀希望、祝福和感恩。为了实验学校的美好明天,为了学校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一如既往、全力以赴、永不言弃。我们定会用属于我们的信念、忠诚和热爱,书写梁祝镇实验学校灿烂的今天和辉煌的明天!</p><p class="ql-block"> 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万事如意! </p><p class="ql-block"> 王晓猛 </p><p class="ql-block"> 2023.6.21</p> 端午节知识 <p class="ql-block">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升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中所说:“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寓意大吉。</p><p class="ql-block">端午祭龙习俗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反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食粽子与扒龙舟是普遍习俗。</p><p class="ql-block">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p> 端午传说故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纪念屈原说</b></p><p class="ql-block">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p><p class="ql-block">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p><p class="ql-block">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纪念伍子胥说</b></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p> 诗人颂端午诗词 <p class="ql-block"> 《端午》</p><p class="ql-block"> 唐·文秀</p><p class="ql-block">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p><p class="ql-block">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p><p class="ql-block"> 《七律·端午》</p><p class="ql-block"> 唐·殷尧藩</p><p class="ql-block">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p><p class="ql-block">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p><p class="ql-block">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p><p class="ql-block">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p> 端午习俗 <p class="ql-block">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赛龙舟:</b></p><p class="ql-block">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端午食粽 </b></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佩香囊:</b></p><p class="ql-block">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悬艾叶菖蒲:</b></p><p class="ql-block">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p><p class="ql-block">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梁祝镇实验学校欢迎您的加入!</p><p class="ql-block">教育咨询电话:13123719689</p><p class="ql-block"> 1833859095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