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p class="ql-block"> “我是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要回答好并不容易。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在不同场合下的社会角色是不同的,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社会要求和责任。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我是谁”,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知道在家里、在社会中、在不同场所知道“我是谁”,该怎样做?这就要求学生有强烈的角色意识,但学生的角色意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所以,为了使学生健康地成长,能扮演好人生中的各种角色,我们家长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p> 讲师介绍 <p class="ql-block"> 赵琳 ,丛台区程瑞清心理指导中心成员,连城小学教师,中国科学院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p> 前言 <p class="ql-block"> 家长怎样引导孩子建立角色意识?这个问题非常的好,“角色”其实每个人都有,从出生起就有,一生中会经历四个角色:家庭角色、学生角色、职场角色、社会角色。那么如何去引导孩子建立角色意识呢?</p> <p class="ql-block">01 孩子的角色建立</p><p class="ql-block"> 不论是建立学生角色,还是建立其它角色,我们都可先从家庭教养行为上入手,在家庭教养行为上其最重要的本质、核心工作,就是协助孩子,建立女儿、儿子角色规范,在家庭角色中的行为,这里有一个东西叫做“律”。</p><p class="ql-block">02 角色行为规范</p><p class="ql-block"> 当一个儿子、女儿要做什么?当我是一个学生要做什么?可以做、不能做什么?其实都在“律”当中,也就是角色行为规范,就是相对角色对角色的行为期待。(我是女儿、儿子角色,我相对角色就是我的父母,我的父母对我的行为期待就是相对角色行为期待)。</p><p class="ql-block">03 从“他律”到“自律”</p><p class="ql-block"> 孩子从“他律”里面懂得了律,然后把“他律”的这个律,变成自己相对角色里面的行为准则。用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一个人用角色行为规范来管理自己,这叫“自律”。而从“他律”到“自律”的经过就是经过角色行为规范的转变。</p><p class="ql-block">04 举例</p><p class="ql-block"> “听妈妈的话,赶快把水喝了,你待会好要朗读,会口渴,为了你读书的时候,不因口渴中断了,所以,要把水先喝了”。</p><p class="ql-block"> “可是我现在不渴”。</p><p class="ql-block"> “不渴也要来,先喝,因为一会你读书口渴了,读书过程就又乱掉了,所以为了让你读书这一个小时读好,你应该要先喝这口水。”</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在建立规则与自律:每次要读书之前先喝水,而且妈妈会帮你把水放到你的旁边来,妈不在,你要先倒好水放好,放在旁边,随时可以喝到,而不是等到渴了的时候,才到厨房、去看饮水机才开始烧开水,再回来,然后进出的时候看到家人看电视,你又凑过去看一眼,然后冰箱打开顺便拿个东西吃.........回来到书房已经四五分钟已经过去了,接下来读书又读不下去了。</p> 家长可以怎么做 <p class="ql-block">01 教会孩子两个“律”</p><p class="ql-block"> 我们父母可以把每一件事情的“自律”讲清楚给他听。不但要讲清楚给他听,而且父母要教的是两个“律”(他律,自律,他律中找自律,然后让他律和自己结合成为自律)。</p><p class="ql-block">02 先“令”后“律”</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孩子低年级或者更小的时候,听不懂“律”的时候,要先给“令”。所以“令”在先,“律”在后,这就是先令后律,才是最正确的做法。</p><p class="ql-block">03 总结</p><p class="ql-block"> 在家庭教养这个阶段,父母亲所能给予,对于孩子生命中的角色建构的发展历程,扮演着最启蒙、最核心的第一次角色建构跟发展,而在角色建构发展的练习中,就是经由相对角色行为期待的他律,形成自我角色行为规范的自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