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的澳门(Macau)

心中的旅神

<p class="ql-block">拍摄于1975年</p> <p class="ql-block">最早發出的登記號碼只得「M」字母,由「01」發出至「99」,後來擴展至由「10-00」發出至「99-99」,然後是「MA」字頭(MA-10-00至MA-99-99),接著是「MB」字頭(MB-10-00至MB-99-99),如此類推。舊式的澳門車牌是不反光的突字車牌,1998年開始(大約出到「MH」字頭)新發出的澳門車牌採用平面的反光車牌。</p> <p class="ql-block">当年司打口佔美茶座旁的新乐茶座</p> <p class="ql-block">1929年2月飛南第(Bernardino de Sena Fernandes)工程師(Engenheiro Civil)向澳門政府申請租賃一幅位于民國大馬路面積1,426平方米土地以建設住宅,該地段即現在的民國大馬路62-64號,半邊橙對面。1929年4月飛南第向工務局提交由自己設計的建築方案,同時向澳門郵政儲蓄基金申請貸款建造這一座新古典主義(Neo-Clássico)建築風格的花園大宅,該住宅最特別之處是在屋簷下以瓷磚畫裝飾。1933年該大宅被用作拱北關稅務司公署,1936年施約翰工程師負責對該建築一樓後部擴建的設計。1965年該花園住宅被改造成金舫酒店(Hotel Caravela) 開業,外立面牆身亦由原來優雅的白色改為庸俗的粉紅色,有18間房,該酒店營運至1978年結業。1979年底建築被拆卸。</p> <p class="ql-block">1978年</p> <p class="ql-block">聖老楞佐堂(約70年代末)</p> <p class="ql-block">70年代 澳門大賽車(水塘邊草坪大排檔)</p><p class="ql-block">Photograph by Stanley Lai</p> <p class="ql-block">澳門最早期的玩具廠</p> <p class="ql-block">鹹蝦埠(剝蝦殼)1976年</p> <p class="ql-block">渔民系列</p> <p class="ql-block">1976年</p> <p class="ql-block">1970年文第士街</p> <p class="ql-block">1976年大三巴附近</p> <p class="ql-block">路过大三巴,卖猪油渣的老太太</p> <p class="ql-block">1979年河邊新街</p> <p class="ql-block">1978年张国荣到澳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