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王嘉呕血而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朱博为何长叹?其志未尽,心有不甘,他代表地主阶级以商为重,他依自己的才干由地方进入中央高层,希望能够通过实际手段帮助国家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改革抹杀商业,转而以农业为主。任丞相时,朱博在官员的选用上和当时国家倡导的方向相违背。朝廷具有话语权的那些儒生们最痛恨的现象就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垄断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贫富差距。因此他们提出改革,并且排斥让地方豪门的后人参与到地方的治理。</p><p class="ql-block"> 朱博对傅喜痛下杀手,破坏了维护社会体系的根基,这不是单独的一个人,傅喜的身后是一大帮儒生。所以哀帝非常愤怒。尽管利用朱博打压各方势力,他认为得有分寸,不能赶尽杀绝。</p><p class="ql-block"> 哀帝宠董贤,但绝不是世人所想的完全沉醉于美人,他想把权力分散开,不让某一集团势力太强,至少董贤这一块势力自己说了算。而朱博似乎并没有看懂哀帝的底牌,以为哀帝政治浅薄。殊不知,哀帝的身体很糟糕,他有痿痹之疾,个人自理能力差,常卧病在床,后宫除了皇后和昭仪,就没有什么嫔妃,且无一子嗣。实际上,董贤照顾着哀帝的起居,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依赖,情爱已超越夫妻,却未必有夫妻之实。哀帝认为这是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大多数人看走了眼,当然朱博更下错了赌注。至于哀帝的对与错,“明天”所发生的一切,会给他上生动的课,与朱博再无关系。</p><p class="ql-block"> 汉哀帝比起汉成帝对于帝业要上心的多,但他接手的朝廷更为复杂,各方势力虎视眈眈,罚、惩拿捏得当,形成均势,言行不当,也会被人当作攻击的把柄。</p><p class="ql-block"> 自王风、王音死,王莽辞官归田,汉成帝的外戚王氏家道衰落,只有平阿侯王谭(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三弟)的儿子王去疾,在汉哀帝为太子时担任庶子得到宠幸。哀帝即位,提拨王去疾的弟弟王闳担任中常侍(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因王闳的岳父萧咸是前任将军萧望之的儿子,萧咸、萧育兄弟并在朝廷,哀帝待王闳不薄,董贤父子对他们也甚为恭敬。</p><p class="ql-block"> 一日,哀帝在麟麒殿摆酒宴,与董贤父子及亲属聚饮,请来王闳弟兄。前些时,因寒暑失常,灾异、地震之事屡屡发生,又黄河决口,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王博作为大司徒,一死把责任全部带走,哀帝顿消压力。虽不胜酒力,还是多饮了几杯,醉意浓浓,对董贤说:“我想效法尧禅位舜,怎么样?”君无戏言,董贤不语,董恭大惊,其他人都不敢说话。</p><p class="ql-block"> 王闳却道:“高祖天下至今,兴旺发达,陛下继承帝系,应当传位给子孙直到无穷,世代相传大事怎可随意传于外姓?”</p><p class="ql-block"> 一殿人,看看圣上,瞧瞧王闳,鸦雀无声。哀帝不怒,起身而去,众人皆猜不透哀帝为何如此说,而王闳当众顶撞皇上,没有受到惩罚不说,哀帝竟没一句言语,王闳也大为不解。</p><p class="ql-block"> 次日早朝,因朱博死去,大司徒一职空缺,哀帝向众臣征求意见,大司马丁明推荐王嘉,哀帝即说准,董贤虽有异议,也随着众臣点头称是,王嘉任大司徒,封新甫侯。</p><p class="ql-block"> 王嘉,平陵人,字公仲。以明经射策(汉代应试)甲科为郎官。建昭中(汉元帝刘奭时),任光禄掾。王嘉为人刚直严毅有威重,与大司马丁明交好,哀帝甚为敬重。</p><p class="ql-block"> 王嘉是丁明推荐给哀帝委任的大司徒,他却认为察举制度虽倾向于推举具有良好名声的人才,但不代表推荐的是具有特定才能的人。他对哀帝说:“天子择臣不只于忠,择贤为良材,方立命卿辅之于君。心居国,累于业,普世尊重,然后士民之众附焉,是以教化行而治功立。今之君应重于古圣君,致选贤材。”</p><p class="ql-block"> 哀帝明白王嘉的意思,他这是鼓励我从民间来寻找有才能的人士来补充官员队伍,以此来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可才能高的贤才,往往自傲,我又能左右得动谁。像你这样的夫子,还不是常找我的荐,倔起来比驴还犟。因为多给了董贤些赏赐,整天嚷嚷个没完,你何曾想到寡家的难处。我是半路出山的寡人,割谁的肉都喊痛,甚至要和我动家伙,我有时想把那些奸恶者都杀光,估计砍不了几个脑袋,俺的帝位就没了。</p><p class="ql-block"> 哀帝担心的不无道理,就拿傅家势力来说要强于丁家,很简单,傅太后比丁后大一辈,傅家根基自然就比丁家深。傅晏是哀帝的岳父,大司马丁明是哀帝的舅舅,傅晏又与董贤的父亲董恭走的近,丁明说话做事,常被傅晏针对。大司空息夫躬与傅晏一个鼻孔出气,王嘉站在丁明的立场说话,故王嘉和息夫躬总唱对台戏。而哀帝不偏倚哪一方,似乎又有看热闹的心态,经双方揭短,才能露出各自的软肋。</p><p class="ql-block"> 息夫躬,字子微,是河内郡河阳县人。年轻时做博士弟子,学习《春秋》,博览传记及百家之书,仪表堂堂,想法奇特,古怪而精明。哀帝刚即位时,孔乡侯傅晏与息夫躬是同郡人,两人关系很好,在傅晏的支持下,息夫躬和孙宠在公元前4年,状告东平王刘云(汉宣帝孙东平王刘宇的儿子)和他的太后通过夜施巫术诅咒皇上,无盐县积极屯兵谋反。那时哀帝正是生病其间,又在改革上报土地和奴婵时,东平王不予配合。哀帝准奏,东平王刘云、刘云的王后等人都因罪被杀。</p><p class="ql-block"> 息夫躬晋升为大司空后,常于傅晏府走动,自然腰杆硬,又得哀帝信赖,便多次进见谈论政事,指陈得失,无所回避。人们都怕被他弹劾,遇见他都不敢正视。息夫躬上书,逐个诬蔑公卿大臣,说:“当今的大司徒王嘉刚强而急躁,不可任用,大司马丁明懦弱而不称职,假如匈奴边界突发冲突,边疆危急,大司马是否可以击退匈奴侵袭?左将军公孙禄、司隶校尉鲍宣都外有刚直不阿的虚名,而实际上性情愚陋、不熟悉政事,各曹以下官员都才能平庸不值得一提。”</p><p class="ql-block"> 哀帝觉得息夫躬说的有道理,便在朝中公布息夫躬的上书,顿时,众臣低头不语,尤其王嘉和丁明羞愧不已。散朝后,丁明和王嘉说:“圣上听信于息夫恭,东平王是有不是,但未有谋反之实,息夫躬敢对皇家亲室、何武之子何况进行诬陷,就敢对其他人下手,不得不防啊。”</p><p class="ql-block"> 王嘉对息夫躬插手他所管的事务,深有体会,是该向圣上奏明息夫躬不良的动机。他说:“若大司马有意,我们共同上奏,弹骇息夫躬。”</p><p class="ql-block"> 大司马正有此意,王嘉便写好奏章,二人署名,交于哀帝。奏章说:“息夫躬、孙宠阴险、奸诈,是险恶之才。何况一案,东平王一案,查无据实,有捏造之嫌。朝堂上,息夫躬横指百臣,有越圣上之势,又越权插手无关事务,似驾于圣上。这样人的,圣上岂安久留。”</p><p class="ql-block"> 哀帝摔下奏章,身边的董贤说:“这岂不是给圣上难堪,案是圣上亲阅,翻案难不成想造反?”</p><p class="ql-block"> 嘿!董贤正盼着三公无论谁倒下,机会来了。果然,哀帝在次日早朝时,削去丁明大司马一职,回家反省,王嘉交于廷尉解光审判、定罪。</p><p class="ql-block"> 狱中,狱卒准备好了毒酒,哭着求王嘉自杀,王嘉偏不肯。大声说:“放我去对簿公堂,难倒圣上是昏君吗?”结果,哀帝大怒,给王嘉定罪为:“身为大司徒,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余责”。王嘉绝食二十天,呕血而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于:2023年6月1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