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之端午

弱水三千

<p class="ql-block">马上要过端午了,院子里的艾草葱葱郁郁,那艾香阵阵,一场夏雨过后,更显得惹人喜爱。又到了割艾草的日子,小时候过端午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印象中端午必定是艳阳高照,我们也必定是在家中过端午。母亲总是早早地起床为我们准备吃食。早饭就会与众不同呢!</p><p class="ql-block">街心那口油锅必定是前几日就支起来了,端午当天天不亮,炸油条的就生起火来,这端午卖油条的生意是红火的不得了。母亲把割回的新麦舀上两瓢,让我端着去换油条。我当然高兴的不得了,就一蹦一跳地出发了。</p><p class="ql-block">那摊子周围挤满了人,他们说着笑着,仿佛早上不吃油条就不算过端午。只见一人一边拉风箱一边往灶里加炭,那炭火也是一闪一闪的,偶尔风箱拉得急了,那炭灰便落得哪儿都是。买油条的人兴致正高,一面庆祝着丰收,一面看着那油锅里浮起的油条,哪还顾得了灰不灰的。</p><p class="ql-block">等了不知多长时间,终于轮到我了。他们一边用称盘称了麦子,然后用块不知道干净不干的破布再抹一下称盘子就开始称油条,最后放进塑料袋里,我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p><p class="ql-block">那油条一定是又香又脆的。其实我们小时候是唤作果子的,并且形状也是那种有两个眼的,扁扁的长方形的,并不是现在这种又细又长的一根,现在的确实是油条,我们小时候的也确实叫果子。</p><p class="ql-block">我们这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太阳未出来之前拿花布缝一个小囗袋,装上艾叶,唤作花鼓的。我见过好多孩子戴在脖子上,用一根红线系着。有精致的还会在香鼓的三个角上坠一些用小碎布束起来的小球球,那就更显别致玲珑了。我却不曾得一个,母亲养育我们仨已实属不易,并没有时候去做那些小玩意儿!</p><p class="ql-block">我稍大时曾用红布自己缝过几个,香是真香,却并不漂亮,所以也不得我们几个喜欢,不知何时就将它们抛之脑后了!</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果子唤油条了,香鼓也唤作香包了,随着时代的变迁,不知还有多少在变哦!但不变的永远是那颗赤子之心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