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明天就是未来</p><p class="ql-block">碧海阔愈澄 </p><p class="ql-block">2023-06-19 21:22 发表于天津</p><p class="ql-block">明天就是未来</p><p class="ql-block">愚叟</p><p class="ql-block"> 曾有一段话这样说:“老师问我长大后,想做什么,我说‘快乐的人’,老师说我不懂题目,我告诉老师,是他不懂人生。”</p><p class="ql-block"> 人生短短数十载,可是,大多数人却活得非常累,人也累,心也累。尤其我们这一代人,似乎从懂事起都是为了别人而活,从来不曾问过自己,我要的到底是什么,我渴望怎样的生活,我活得快乐吗?相信很多人,都不曾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或者即便短暂地想过,也因为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不低头。</p><p class="ql-block"> 其实,人退休之后,最应该做的事,那就是快乐地生活。很多老人的内心,历经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生活后,留下了许多的‘后遗症’。为自己留有余粮,是根植在骨子里的一种自我保护;因为生活随时有风雨来袭,一个猝不及防,就可能让自己的生活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然而,不能因为过度地担忧未来,而委屈自己的当下。最近几年,不少人在经历了大环境的这场“浩劫”后开始醒悟了,人是要尽量攒些钱,但人也要活在当下。</p><p class="ql-block"> 人生都是说不准的,我们总以为,有无数个明天,所以为了过一个更好的明天,现在就要“勒紧裤腰带”,想吃的东西,拖几天再吃,想穿的衣服,过几天再买;省下的钱,可以替子女还房贷,可以让自己多一份养老金。但是,试问自己一声“我自己活得怎么样?” </p><p class="ql-block"> 其实人老了,不要有多少长远规划和未来设想,“明天就是未来”。</p><p class="ql-block">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等来的遗憾》。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一位德高望重的社区老人的经历。老人姓何,是一位高级工程师,石油钻井专家。长期在钻井生产一线奋战,担任过钻井队队长、机关科室长等职务。一生忙忙碌碌,千辛万苦,转战青海、长庆、华北三大油田,在钻井生产、技术革新、培养人才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人品才华,有口皆碑,遐迩闻名。老人一生俭朴,点荤不沾,兢兢业业,为党工作。在岗时几乎没有时间游览祖国的大好山河。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早日担当重任,胸怀若谷的何老刚满55岁,就主动申请提前退休了。退休后计划与老伴出游全国各地,看看祖国的山川美景,最想去的就是西藏的喜马拉雅山,攀登珠穆朗玛峰。</p><p class="ql-block"> 计划已定,即将出行。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偏偏就在这时,老伴突然得了急病,住进医院。何老想老伴平时身体可以,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过几天就会好的,等老伴病好了再出游。谁知老伴一病不起,孩子都在外地上班,照顾老伴的重担全部落在了自己的肩上。每天买菜做饭,清扫洗衣,还要给老伴按摩、洗脚、熬中药,带出外面晒晒太阳。转眼四五年时间过去了,老伴没有见好,反而越来越重。何老等来的不是老伴痊愈后出行,却是因疾而终。相濡以沫50多年的老伴走了,对何老的打击太大了,在家四门不出,少言寡语,静默了将近两年时间。在子女和好友、同事的百般劝说下,终于从悲痛中解脱出来,每天出门转转,散散步,聊聊天。于是何老又萌发了出游的想法,计划等到来年学校放了署假,姑娘陪他出去旅游,重点目的地仍是西藏。等呀,等,快等到放假的时候,倒霉的事又从天而降,自己在家洗澡时不小心摔伤了腿,造成腿部骨折。何老被送到医院打上石膏,带了一大堆药,大夫让回家休养半年。等了两年多,腿伤好了,何老又计划孩子放假陪他出行。可天灾又来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铺天盖地,旅游景点封得封停得停。何老的计划还是泡汤了,还得再等,总算等到疫情好转了,可以出游了。可是何老的老毛病哮喘和腰腿疼犯了。这一犯再也没有好转,慢慢生活无法自理,坐上了轮椅,到后来连床也下不来了。老人一直等到最后也没有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弥留之际嘴里还念叨着要去西藏的事,带着深深地遗憾告别了生命的最后一刻……</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位和我情同手足的老哥们,自幼丧父,母亲不会言语,他几岁就开始放羊,家道贫寒,生活拮据,工作后在最艰苦的岗位上工作几十年。2000年买断后,拿出一半钱在老家盖了一座四合院,当时是村上最好的房子,也算给老祖宗争了一口气。后来为了日子好过点,供女儿上大学,又去地方厂子打工,有天下午骑自行车回家时快到小区门口,被一辆面包车撞伤,送往医院未抢救过来,一命归西。生前曾多次给我说,他再干一个多月就准备和老伴回老家照料老母亲,养花种菜,安享田园生活。他还劝我叶落归根,回老家居住。可命运偏偏不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辛苦了60多年,连一天安生的日子也没过上。</p><p class="ql-block"> 我还写过一篇文章,叫《老年人要正确处理好十种关系》,其中在谈到生与死的关糸时这样论述。老年是回归自然前的生命之巅,是生命舞台的最后一幕,是生命四季中的冬令时节,是命运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是漫长生命临近终点站的时候。有人把生命看得很短,也有人把生命看得很长。看短了,会更加珍惜生命的时光;看长了,会对生命更加充满希望。不管看长看短,生命终究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幸福,一部分是痛苦。老年人应该千方百计延长幸福的部分,尽可能地缩短痛苦的部分。快乐的人生是幸福多于痛苦,烦恼的人生是痛苦多于幸福。人生的真谛,不在生命的长短,而在人生的价值,短促的人生却创造出辉煌的业绩的人,他的人生也是美好的。有价值的人生才是真正富有韵律的人生。有生必有死。人来到世界,又要离开世界,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法则。人进入老年,死神的阴影就可能在脑海逐渐浮现出来。此时要明白,死亡虽然不可避免,但衰老却是可以延缓的。害怕死亡不如珍惜健康,多一分健康就多一分幸福。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理的健康,只要心态是平和,你的健康和幸福就有了动力。当疾病或者死亡来临时不要过度的惊慌,正确面对,积极治疗。如果确实病入膏肓,那么就不要花过多的钱去治了,增加亲人的拖累和本人的痛苦,真正到了那个时候与其拖着受折磨倒不如痛痛快快有尊严的走了好。也就是说,人老了最好的活法,老的要慢一些,死得要快一点。 </p><p class="ql-block"> 谈到正确处理养生与饮食的关糸时说,一般来说,人到了七八十岁之后,身体各部位开始快速老化,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尤其“三高”现象比较普遍,其实这属于正常现象,不要吓的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喝,整天血压器、测糖仪、体温表不离身,肉也不吃,菜也不买,就弄点粗茶淡饭,这样战战兢兢活着有什么意思,即使活100岁只不过是图个长寿的虚名。现在超过70岁的老人,大部分都经历过受饥挨饿的日子,过去是缺钱少物,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绝大部分老年人手头还是宽余的,应该过几年好日子了。当然,要因人因病而异,科学养生,既要提高生活质量又要重视生命和健康质量。保健品是起不了保健和延长寿命作用的,只能是白白浪费钱。我们普通人是买不起真正的冬虫夏草、人参等类的高级补品,就是好的龙井茶叶、茅台酒也买不起,所以不要乱花钱。买东西要少买点,尽量买质量好一点的,少而精,老了又吃不多,宁吃鲜桃一口,不吃毛李子一斗。</p><p class="ql-block"> 在谈到正确处理节约与消费的关系时,认为虽然养老金19年连涨,但就全国平均水平来看大多数退休职工人均每月也就四五千块钱,而且是从几百元慢慢涨上去的。就目前物价和消费水平看绝大多数老年人仍处于中等生活水平,也有相当一部分处于中等以下水平。许多老年人就目前的养老金仅仅能够维持日常生活,至于买大房子、买好汽车,向更高的生活水平拓展还是有困难的。可是现在的老年人特别是生活在三线以下城市的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有点太节俭了,连点肉和水果都舍不得吃,买东西在便宜堆里选便宜,有的人一颗白菜吃几天,何谈鸡鸭鱼肉。当然,这与收入有关系,但主要原因还是生活习惯和传统观念问题需要改变。</p><p class="ql-block"> 在谈到正确处理帮助子女与掺合事务的关系时说,老人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子女的家永远不是老人的家。人越老越毛病多了,不只是身体上的毛病,性格上的变化也是很大的,尤其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与子女特别是第三代千差万别。现在年轻人的家庭组合来自五湖四海,风俗习惯各具特色。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身体好的可以帮助子女带带孩子,有些孩子经济条件好,能请得起文化比较高的保姆就不要勉强了,蹲在自己家里享享清福。至于孩子的工作和家庭事务父母就不要过多的掺合了,让他们自己独立处理。当然若出现家庭暴力或者违法行为,父母就要坚决过问,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子女的权利。</p><p class="ql-block"> 总之,我的观点就是对老人们来说:明天就是未来。不要等,想到的想干的事抓紧办,根据自身的条件,千方百计提高生活质量,快乐的生活,一天当两天过,高高兴兴地跑完人生的最后一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