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五千块

半支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下对话摘自前两天看的一个小视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者问,“你是哪里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立马回答,“上海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者问,“你的退休工资是多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几乎是抢着回答,“不多,不多,五千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者又问,“你交女朋友的条件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父母好,对父母不好的人不要交的,她这种人对父母都不好,你怎么能指望她会对你好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片片很短,整个时长不过一分钟,但那位被采访的老爷子精力却特别旺盛,话语干净俐落,其人大慨年近七旬,看上去身体倍棒,吃饭倍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述的对话中规中矩,没有毛病,总共只有三句问答,可我笑了。……老实说,我笑的不是前一句,也不是后一句,而是笑的中间那一句,——“不多,不多,五千多……”我之所以笑,大概基于三点,一是老爷子说话时中气十足,手舞足蹈,二是他钱不多,人还单身。他说“不多,不多,五千多……”的时候表情率真,我似乎已经忘记了他的年龄。样子搞笑,反应快,比坐过山车还快。我深信,他说,“不多,不多,……”那就是不多,那就是五千多。全国人民都知道上海人精明,会算帐,那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他的话是不容置疑。再一个是、应当说,我的笑点是比较很低级的,近乎于小学生的水平,虽然自己也明白这一点,可我还是忍不住笑了。这个笑虽不含褒贬之意,更不会影响到老爷子的收入与单身这一事实,但说实话,我对这个笑容的含义也是模糊的,多少有点莫名其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到底在笑什么呢?这是自己感到好奇的,也应该回答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爷子一看就是上海人,姿体语言和穿着打扮都承袭了上海土著人的特点,整洁中不乏时髦,讲究精致,说起话来理直气壮。那样子的财大气粗,又哪里像是仅有五千元月收入的人呢?其口气与派头都应该比月收入几十万元的人还要硬气些吧?——他到底是何方神圣,底气从何而来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今之势,退休金五千多,那确实不多,可能还不及二三线城市退下来的一般公务员多,那老爷子说的是大实话。不过,值得警惕的是,如果简单的理解他说的多寡又会失之偏颇,甚至是有被忽悠的嫌疑的。——上海人的特点是聪明自信,能说会道,聊起天来面面俱到,甚至比北方人还能侃大山。他们惯于算帐,不但要算人生的大帐,还会算柴米油盐的小帐,好像他们的肩膀上都顶着一个智慧的脑呆,那实在是令人佩服不已的事情。——你想啊,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几个地方能生出这么不同寻常的人来呢?不过,我是一个小人,常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便会把这个问题至少分为两头来观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要是把五千多放到十四亿人口里去衡量,也不少了,算是中等收入(全国有六至十亿的人均收入还不到三千);要是把这五千元局限于上海那种一线城市的消费水平来讲肯定是贫困户;而要是把生活在上海的贫困户放到全国的环境中去比较那就难说了,那不仅牵强了,甚或是牛头不对马嘴的。——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上海是一线城市,老爷子生活那里,站在那块地面上振振有词,一幅款爷的做派,应该是没有多大个后顾之忧的——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深受西方文明影响,在世界上也是大城市,经济发达,一直领先国内其它城市及地区。其天然的优势已经延续了几百年,各类资源聚合,集人才物于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方面,上海的平均房价是十二万一平米(最近降了一点),随便拉一个上海人出来,他们的资产都会上千万,相比一般内地人而言,他们是名符其实的有钱人或富翁。不言而喻,上海人家底殷实,我们怎么能用一个退休金去看待其生活品质呢?退休金在他们的生活中是无足轻重的,可以说,即使没有退休金也是动摇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的;另一方面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起点高,底子厚,浸淫于海派文化之中,有精神上的优越感。众所周知,在他们眼里,除了地道的上海人(俗称老克勒),其他地方的人都是乡下人。——很不幸,这个观念还在向周边辐射,连上海城郊的人也无一幸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就经济而言,我曾与一个上海人聊过天,他对我说,因工作原因,一辈子没有离开过上海(罕见),退休后向往去各地旅游。但又说自己的退休金不高,我就对他说,“你不是说家里有两套房子吗?”他想想后望着我说,“那是,我也在作盘算,留一套给小孩(还在国外读书),另一套卖掉,拿出一部钱去周游世界,留一部分买房。”我当即竖起大拇指来赞同说,“对呀,老兄,这样安排不是挺好的吗?你那个钱到哪里去也是钱,不会作废的,什么时候都能买到中意的房子,喜欢在什么地方住就在什么地方住,只要感觉好,到哪里去定居不是一样的呢?——你有钱还担心什么呢?——你有钱就能四海为家,你有钱就是大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家伙笑了起来,现在想起来,那笑容可能比这视频里的老爷子还笑得灿烂一些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聊到这里,顺便唠叨两句。我还曾接触过一个北京人,他也是到处旅游,走到哪里都给人有钱的印象,像个干部,更像个大款。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家里是开矿的,其实,他也坦率地承认,自己也是卖掉了家里的房子出来混的。——值得说明的是,传统观念并不认同随便卖房子的做法,那在过去叫做“败家子,”在这里说说,也仅仅是为了证明地区差异而已。——照这样的合计着,连小孩也是懂得的,可以断言,其它城市与地区的五千元是买不到上海的资源与红利的,而上海人手里的五千元是可以享受到其它城市与地区上万元也享受不到的资源与红利的,包括住房医疗,卫生教育,公共环境,以及蓝天白云,阳光空气等等等。——老爷子拿着“不多,不多,五千多……”的退休金不以为然,侃侃而谈,其神态并不夸张,一看就是有理论依据支撑着的,他的底气出自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论,即物质决定意识。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都得尊重客观现实,不论怎么样,就目前而言,上海人的人均寿命居全国之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俗话讲,钱总归是不问出处的,有钱才是硬道理。与此同时,鬼才相信老爷子是仅仅依靠五千元的退休金过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个题外话,这种采访视频不但不靠谱,还会冒出一些不雅色彩来,大有昭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弄不好就是扯淡的。我们知道,鱼鳅和黄鳝都不是同一个物种,却又为什么要把它们混一谈呢?明知道上海人有钱又有派,又何必硬要把他们拉出来眼羡其它地方的乡下人呢?这个访谈片子的动机与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到底是为了彰显喝咖啡人的优越感还是为了混淆众人的视听呢?——在我看来,这问的人有点居心叵测,答的人却又用心良苦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说过自己是小人,综上所述,我突然又不会笑了,如果规定我必须要再笑一次的话,那就不敢保证这笑容背后的质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