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爸爸你好!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班里的孩子经常说到“我爸爸整天忙于工作,都不跟我玩”、“我爸爸都不爱我”、“我爸爸总是过年的时候才回来”等等,类似这样的说辞,班里很多小朋友都有过,从他们的话语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爸爸的陪伴的渴望,但孩子跟爸爸相处的时间太少了,很多孩子对爸爸的工作性质、工作时间以及爸爸兴趣爱好都不是很了解,为了让孩子理解爸爸的身份,增强孩子与爸爸之间的感情,也让爸爸们借此机会,更多的参与孩子的成长,增进亲子感情,我们开展了“爸”气十足为主题的课程活动。</p> 故事中的爸爸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从一本绘本《我爸爸》开始了关于爸爸的一系列课程活动,有绘本阅读和绘本创编,有对爸爸的一系列调查,有拟定和实践自己最想和爸爸一起干的事情,还有以画爸爸、做礼物等美术作品来表达对爸爸的爱,以及从班级活动延伸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心中种下爱爸爸的种子,感受生活,感恩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本书用孩子的口吻和眼光来描绘一位既强壮又温柔的爸爸,这位让孩子崇拜的爸爸不仅样样事情都在行、给孩子十足的安全感,还温暖得像太阳一样。作者在图画中运用了许多太阳的图样来呼应爸爸阳光般的特点,不论是墙上、门上、袜子和钮扣上的图画,盘子里的荷包蛋或是爸爸头上不时出现的“光环”,都有着同样的作用。毋庸质疑,这是一本融温情、趣味于一体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通过绘本教学活动,对绘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在阅读时也常常沉浸其中:“我的爸爸是老师,会上很棒很棒的课”“我的爸爸是医生,会给很多病人看病”......联系实际,孩子们开始为自己的爸爸感到骄傲!</p> 我眼中的爸爸 爸爸,我想说……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说绘画是孩子们敞开心扉的一扇窗,那聆听一定是走进孩子世界的一扇门。绘画作为孩子的另一种语言,是孩子内心世界的反射。当我以一名听众的身份亲身聆听时才发现,正是在他们看似“乱七八糟”的作品里,让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爸爸形象逐渐丰满起来,绘画的语言远比口头的语言来的丰满而真实,也是在涂鸦式的作品里,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爸爸这一角色所夹着的不同情感。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也正是在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尝试着以他们的视角走进他们的生活,不断地与他们一起成长,这个过程是多么精彩且富有意义。</p> 教师反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班课程《我的爸爸》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孩子们在分享交流、区域活动、绘画等活动中去了解爸爸,了解爸爸这一角色,不知不觉之间加深了与爸爸的情感。虽然时间有限,但是通过这样一次活动的实施,孩子们渐渐地更会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爱了,平时的一日生活中也听到了孩子们更多的关于自己爸爸的讨论。而我们的爸爸们,在配合班级实施这个活动中,也收获了自己与孩子不一样的成长时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呼吁爸爸们都加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吧,陪伴是最好的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