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br><br> 过了芒种,又迎夏至,伴着气温骤然升高,端午节便接踵而至。逸夫小学领导祝全校教师、学生及家长朋友们端午安康,诸事顺意!<br> 现将端午节安排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div><br>6月22日—24日 休息<br>6月25日(周日) 上课(上周五的课)<br></div> <p class="ql-block">假期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树立安全第一思想:</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期间,要加强对孩子进行交通、防火、防溺水及用电、饮食卫生等安全方面的督促与教育,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尤其是节日出游,要有家长带领,并要切实注意游玩安全。</p><p class="ql-block"> 近日,天气炎热,家长一定要严防孩子私自野浴,杜绝溺水事故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注重文明礼仪教育:</p><p class="ql-block"> 教育孩子要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让自己的言行举止能成为文明公民的典范。教育孩子们要遵守有关规定,不进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不参加赌博,不搞封建迷信活动。</p> 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br> 端午节期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做最美逸小读书人。控制孩子接触手机时间,注意用眼卫生,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劳逸结合,统筹兼顾。 <br><br>4、引导孩子加强锻炼:<br> 假期里,引导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每一天。<br><br>5、防控夏季流行病:<br> 家长要教育孩子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教育孩子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注意个人卫生,不到人群聚集和卫生环境差的地方玩耍,注意预防夏季流行病。<br><br> 祝全校师生和家长假期愉快,万事胜意!<br><br> <div>端午节小百科</div><div><br></div>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div><br>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div><div><br>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div><div>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br></div> <p class="ql-block">端午民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岁月砥砺中,端午节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习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端午习俗主要有赛龙舟、食粽、拴五色丝线、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放纸鸢、睇龙船、薰苍术、佩香囊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关于端午诗词<br><br>乙卯重五诗<br>南宋•陆游<br><br>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br>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br>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br>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br><br><br>端午即事<br>南宋•文天祥<br><br>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br>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br>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br>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br><br><br>午日处州禁竞渡<br>明•汤显祖<br><br>独写菖蒲竹叶杯,莲城芳草踏初回。<br>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div><br></div><div><br></div><div>端午日<br>唐•殷尧藩<br><br>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br>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br>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br>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br><br></div> <p class="ql-block">一审: 徐薇</p><p class="ql-block">二审: 徐岩</p><p class="ql-block">三审: 陈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