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所思 共同成长——科学领域同课异构活动

花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纲要》指出大班幼儿在数学认知方面应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为幼儿创设有趣的情境,提供科学的操作材料是让幼儿理解数学,爱上数学的有效方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我以游戏法和操作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开展了《最强大脑》这节数学活动课。</p><p class="ql-block"><br></p> 教学过程 活动反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比赛情境,让幼儿 通过猜一猜、记一记、说一说、做一做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10的9种分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9的分合并且推导出10的分合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互换和互补的规律。活动中, 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本节活动课也存在诸多不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在第一环节操作数字贴纸时,没有考虑到省时省效这一原则,幼儿在撕贴时浪费时间较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在第一环节,我为幼儿准备了操作卡片和操作贴纸,但是由于没有讲清规则,部分幼儿不明白操作卡存在的意义和用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在第二环节中,教师高控性较强,没有说出互换和互补的含义。</p><p class="ql-block"><br></p> 改进分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为幼儿提供简单可操作的贴纸,比如魔术贴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减少教师的高控性,允许孩子试错犯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在活动前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幼儿。</p>

幼儿

数学

操作

贴纸

活动课

同课

活动

生动有趣

环节

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