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17日上午7:30,南宁八中近百名学生迎着朝阳,在地理特级教师龚玉葵的带领下,前往横州——世界茉莉花都,开启新的研学之旅。</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也是南宁八中区级重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学科融合的高中生研学旅行的实践研究》和专项课题《基于广西本土资源的高品质研学旅行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的校外实践活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横州</b>,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县级市,由南宁市代管,位于广西东南部,南宁市东部。2018年,横州市土地总面积3464平方千米,土地类型以丘陵、平原为主,横州市共有旅游景区20个,有国家AAAA级景区1个(九龙瀑布群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景区5个(西津湖景区、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沙埠景区、莲塘圣茶谷、中华茉莉园)、伏波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平朗乡笔山村(中国传统村落)、宝华山旅游风景区、六景泥盆系标准剖面保护区等。</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同学们充分了解世界茉莉之都以及中华茉莉文化,导游老师在车上组织大家阅读研学手册,共唱“第二国歌”《茉莉花》。</p> 第一站 中华茉莉园和极萃园 <p class="ql-block"> 沐浴着茉莉的芬芳,淋着不期而至的太阳雨,我们到达本次研学的第一站——<b style="font-size:18px;">中华茉莉园。</b></p> <p class="ql-block"> 漫步茉莉花园,学生们真正见识了国歌中洁白芬芳的茉莉花。此时,脑海中有关茉莉花的疑惑也随之蹦出:清香迷人的茉莉花原产于哪?因何来到中国?为何深受国人喜爱?我国哪些区域适合种植茉莉花?为什么说“世界茉莉看中国,中国茉莉看横州”?横州凭借茉莉花发展了什么产业?……学生聆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在浓郁的花香中逐一找到了答案。</p> <p class="ql-block"> 走进花田,学生了解到了茉莉的生物学特征、种植的自然条件、栽培技术和采摘技巧。和花农交流,了解劳动的艰辛以及劳动创造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浏览了中华茉莉园,我们来到了展示横州茉莉花产业的<b>极萃园。</b>展厅里,茉莉花产品琳琅满目,既有闻名中外的茉莉花茶,还有许许多多由茉莉花衍生的医药产品、系列护肤品、特色食品、文创产品等等。透过产品,我们了解了横州茉莉花产业发展的辉煌历史和灿烂前景,即通过茉莉花“1+9”产业模式,横州实现了“世界上每10朵茉莉花就有6朵产自横州”的壮举!实现了每年创造200多亿元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可以说,小小茉莉花托起了一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 学生们观看纪录片,了解横州茉莉花产业的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 横州凭借茉莉花创造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横州茉莉花“1+9”产业</p> <p class="ql-block"> 琳琅满目的茉莉花产品</p> <p class="ql-block"> 走出极萃园,学生们期待的手工活动“<b>品花香奶茶,赏文创产品</b>”开启了!</p><p class="ql-block"> 一是自己动手制作茉莉花奶茶,随着叮当的搅拌声,茶坊内弥漫着茉莉的芬芳和阵阵欢声笑语,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自己做的一点也不比外面买的差,还更香!”“我可不可以再来一杯?”同学们纷纷说到。</p> <p class="ql-block"> 自己DIY茉莉花奶茶</p> <p class="ql-block"> 大功告成!</p> <p class="ql-block"> 奶茶飘香!</p> <p class="ql-block"> 二是亲手制作茉莉花手环,不管男生女生,个个聚精会神,穿针引线,挑选花苞、醒花、穿线、再选花苞、再醒花、再穿线……循环往复,手串制成,芳香扑鼻,也有串成大花环戴在头上的,由此引来不少欢呼声。不少学生不仅手工速度快而且手环精美,还将成品细心包装,声言带回家送给亲爱的妈妈,孝心满满!</p> <p class="ql-block"> 穿针引线DIY手环</p> <p class="ql-block"> 看看,谁的手环最漂亮?</p> <p class="ql-block"> 看看,我的花冠漂亮不?</p> 第二站 西津水电站 <p class="ql-block"> 告别茉莉园,我们前往研学第二站——<b>西津水电站。</b>这是广西第一个大型水电站,也是全国第一大低水头河床式径流电站。1958年10月动工兴建,1964年投入发电,1979年全部完工,其总投资大约为1.8亿元左右,年发电9.5亿度。除发电外,还兼具灌溉、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为广西的工农业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被誉为“壮乡明珠”,其下郁江汤汤,奔涌东流。</p><p class="ql-block"> 站在大坝上,俯瞰着安静的船闸,还有波光粼粼的河面,你最想了解什么?此情此景,只要稍加提示,学生很容易提出自己的疑惑:</p><p class="ql-block">1.这儿落差不大,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修建大坝?大坝选址一般要考虑什么条件?水能发电的基本原理是什么?</p><p class="ql-block">2.除了发电,该大坝还有什么功能(效益)?</p><p class="ql-block">3.船闸的工作原理是什么?</p><p class="ql-block">4.平陆运河为何从这儿开启?修建平陆运河有什么意义?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龚老师启发学生思考大坝选址条件、水能发电及船闸工作原理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船闸</p> <p class="ql-block"> 原有旧船闸看似已经停用,远处的新船闸船来船往,此处也是我国又一“超级工程”平陆运河的起点,运河开通后,将为广西乃至中国西部提供了新的陆海通道。</p> 第三站 鸡儿滩 <p class="ql-block"> 从水电站顺江而下,有一处名为<b>鸡儿滩</b>的河滩。信步河滩,凉风习习,但见许多“石蛋”散布江滨,四周有剥落的“蛋壳”和碎屑……这些石头是什么岩石?它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风化之后大多呈球状?这里的石头风化相当严重,导致它风化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在带队老师的启发下,各小组现场研讨,没多久都找到了答案。</p> <p class="ql-block"> 河滩山海随处可见的“石蛋”</p> <p class="ql-block"> 这里遍布随手一搓就散的岩石,竟是本应坚硬的花岗岩,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我知道!这是岩石被风化了!”有学生抢答道。横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的气候和江水、植被使得坚硬的花岗岩也招架不住而分崩离析。仔细辨别,老师和学生们观察着此处花岗岩里的各种矿物,如石英、云母等。</p> <p class="ql-block"> 唐老师解答学生之疑惑</p> <p class="ql-block">昔日坚硬的岩石已风化成一滩碎沙</p> 第四站 横州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告别西津电站,我们进入横州市区,来到本次研学最后一站——<b>横州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横州市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坐落在风景优美、绿树成荫的海棠公园内,是文物保护管理和文物收藏、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现有文物藏品14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6件,三级文物147件,馆藏文物质量、数量居南宁市各县之首。</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图罐,国家一级文物。1980年冬季在横州农业培训中心出土。罐高30厘米 口径22厘米,腹径36厘米,底径19.5厘米,器型饱满,胎质细腻,青花色泽饱满。这件元青花罐特别之处在于罐腹绘制的主图,内容为元代的杂剧,《尉迟恭单鞭救主》的故事。整个画面疏密有致,人物刻画细腻,栩栩如生,像这样绘制人物故事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瓷器极为罕见,全世界仅有9件,这足以看出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图罐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 馆内第二件国家级文物~“南朝人乘飞兽铜鼓”</p> <p class="ql-block"> 学生们在观摩神奇的“南朝人乘飞兽铜鼓”</p> <p class="ql-block"> 馆内第三件国家级文物~“援江将军之印”</p> <p class="ql-block"> 馆内值得一看还有“世界第一代蒸汽机轮船,图为出水的蒸汽机轮船锅炉和部分船体残骸</p> <p class="ql-block"> 这些出土、出水的文物,每一件都带着历史的印记,向我们述说着横州的发展历史,既让我们感受横州辉煌的过去,难忘近代的曲折,也让我们满怀期横州新的腾飞!</p> <p class="ql-block"> 这是蒸汽机轮船复制品(微缩</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迎着朝阳出发,现在又向着落日回程,一路上云卷云舒,一天的研学收获满满。以往我们从新闻媒体看到的令广西令横州骄傲的茉莉花茶产业,在今天能直接呈现在眼前;60年前落成的大坝,至今“老当益壮”仍在运转,我们能亲手抚摸到岁月的痕迹;2亿年前凝聚的磐石,在风吹雨打中也变得“柔软”,成为新的资源;横州的变化,让我们体验到一座城市蓬勃发展的力量,更让我们感悟到一个国家复兴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研学归来,收获满满。各研学小组正在给同学们作精彩汇报,请看《一朵花成就一座城》……</p> <p class="ql-block"> 稻壳小组《横州之旅》……</p> <p class="ql-block"> 缘深组的《横州探店》……</p> <p class="ql-block"> 福欣组的《知识无穷尽,实践无止境》……</p> <p class="ql-block"> 唐老师作研学汇报小结</p> <p class="ql-block"> 现场给优胜小组颁奖(1)</p> <p class="ql-block"> 现场给优胜小组颁奖(2)</p> <p class="ql-block"> 从多姿多彩的研学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研学给学生带来的成长,不仅仅是开眼界、长见识,认识了茉莉花产业、西津水电站等,还培养了学生学会用地理的视角去观察事物,从多学科角度分析真实问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此同时,通过了解家乡,探寻乡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p> 研学感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龚玉葵老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研学是移动的课堂,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相比室内课堂,它有着鲜活的场景和丰富的素材,亲临其境的体验既生动又亲切,许多问题随即迎刃而解。而且面对真实的场景,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再者,真实情境下的问题不仅涉及某一学科而是多个学科,教师可适时启发学生从不同学科和角度去思考问题,或多学科合作解决问题,这是室内课堂所无法比拟的。如第一站~中华茉莉园。置身于茫茫花海中,沉浸于阵阵花香中,仿佛每吸一口空气都是香甜的,这时可趁热打铁启发学生给茉莉花园来一段优美的广告语或导游词。沉浸式的体验让学生放松了身心,也解放了双耳,学习不再枯燥,边走边看边思考,为什么说“世界茉莉看中国,中国茉莉看横州?”、“相比其他省份,横州种植茉莉有啥优势条件?”等等已了然于胸,学生顿悟:原来地理就在身边!小小茉莉,不仅每年给横州创造了200亿元的经济价值,而且让渊源流长的花茶文化漂洋过海、名扬天下,一种为家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此时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如春雨润物无声,一举多得。研学,这个开放的课堂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创新形式,也是实现学科育人、融合教育的有效途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梁展萍老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行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卷中的字里行间夹杂的茉莉花香也终于在本次的研学旅程中得以延续。看水电站,逛鸡儿滩,做茉莉花手串,调茉莉花茶,还有学生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这是一场视觉、嗅觉的盛宴。旅途中学,旅途中玩。我看过他们在校园的奋笔疾书,也终将在这茉莉花飘香的横州看他们的青春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阮郁老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及其访名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古以来,人们不断从自然和世俗中生发各种感慨。天地万物,启迪人的智慧,安抚人的情绪,疗愈人的心灵。研学就是把久坐“围城”的人解放出来,重返天地间广阔的课堂,释放他们的天性,滋养他们的灵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研学小插曲:乌云袭来,识云辨天,雷阵雨不期而至,既 “淋浴”了部分毫无准备的学子,更停摆了我们的花田采花之计划。虽甚是遗憾,但吟着东坡先生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眼望叶绿花白的无际原野,谁又还会介意这区区雷雨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研学手工活动:茉莉花手串制作的现场,孩子们细心聆听工作人员的指导,凝神于茉莉花花苞间的穿针引线。他们安静,闲淡,温柔,专注,手机已被遗忘,私聊恰如春雨。直至有同学展示出制作精美的作品,大家都毫不吝惜自己的惊叹和赞美,一片诚挚坦荡荡;更有同学深情表白“送给妈妈”,即便我不是这个妈妈,但身为做妈妈的人,也在茉莉花香中沉醉了。这可真是:实践出真知,美境蕴真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研学参观学习:西津水电站之宏伟气魄,让同学们感悟到人与自然的相互成就,和谐共处;在横州博物馆我们看到了中国船文化的先进,嗟叹帝王游览时的穷奢极欲;我们探讨“紫水呈祥”的文化渊源,感受中国瓷器,茶叶文化的魅力,甚至追究制茶工艺之环节“窨”字的读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研学番外篇:研学之旅,于无形之中加速生命的成长。手机拍摄出的图片,体现出同学们的审美追求及创意构思。翻阅他们的这些记录,能深刻感受到青春少年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们诠释生活的独特视角;集体拍照时,同学们“一个都不能少”的情怀,相互的迁就和关照,还有略显笨拙迟钝的队形整理,无不彰显着他们纯真的底色和成长的青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为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他们最高的生活任务……言辞现在是,今后仍将是空洞的声音,通往毁灭之路从来都与关于理想的浮华之辞相伴。但是人格并不是由他们所听到和说出的,而是通过工作和行动形成的。“因此,最重要的教育手段一直是鼓励学生采取行动。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有和谐个性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深以为然。研学这种教育活动,于教师,于学生,多多益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徐娇(学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此次横州之旅中,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提升了观察力、分析思考能力等,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在茉莉花园深刻感受自然,在鸡儿滩和西津水电站感受到自然的珍贵和脆弱性,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也在走动中锻炼了身体,缓解了压力和疲劳,并接触到新的知识、技能和文化,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探究精神,也在与组员们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中,增强了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走出了课堂,拓宽了视野,并且增长了见识,这次研学值得一游!</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莘士杰(学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茉莉花是一种美丽而芳香的花卉,被誉为“国花”和“友谊之花”。茉莉花不仅是一种观赏植物,也是一种药用植物,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镇静安神等功效。茉莉花还是一种文化符号,寓意着纯洁、高雅、和平、友好等美好的品质。茉莉花文化源远流长,广泛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音乐、艺术、文学等领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茉莉花文化,我们参加了横州研学旅行活动。横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下辖的一个区,是世界茉莉花之乡,也是中国茶叶产业示范县。横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一个适合开展研学旅行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横州研学旅行活动中,我们参观了中国茉莉花茶展览馆、茉莉花相关产业产品长廊、中华茉莉花园等地方,亲身感受了茉莉花的魅力。我们还学习了茉莉花的种植、采摘、制作等过程,体验了制作茉莉花茶和茉莉手链的乐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通过这次横州研学旅行活动,我们不仅拓展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还培养了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茉莉花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和民族。我们希望将来有机会再次来到横州,继续探索和学习这里的美丽和奥秘。</span></p> <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唐启乐</p><p class="ql-block">摄影:研学组成员</p><p class="ql-block">审核:龚玉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