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慢游✨🍇🍌🥭🐟🧇🕊️

真水无香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只要给我们一碗水,一颗种子,这个民族就能存活</b></p> <p class="ql-block">早晨我们跟团从特拉维夫北上去上加利利和下加利利地区。我们不信教的东方人大多数知道耶稣生在伯利恒,死在耶路撒冷。</p><p class="ql-block">信徒们知道的更多一些,他们应该知道加利利地区才是耶稣主要传教活动的地方。圣母玛利亚就是在加利利地区的古城拿撒勒被天使告知将被圣灵选中怀孕,生出拯救人类的耶稣。</p><p class="ql-block">这个雕塑就是描述这个故事。但是澳大利亚雕塑家剑出偏锋,他把处女玛利亚雕成一个不愿接受这项重任的叛逆少女,只见她双臂交叉胸前表示拒绝,噘着嘴唇说:为什么是我? 我还是处女呀!如此不逆来顺受,搞的天使老爷爷加百利也很无语。不知道老天使经过了怎样的苦口婆心,最终收服了玛利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u>天使报喜堂</u></b>在上加利利地区的拿撒勒。这是宗教界最有名并被万千信徒向往的教堂。传说圣母就是在教堂下面的石洞里领报。这是中东最大的教堂,并且被信徒们在最初教堂之上一遍又一遍重建翻新。从四世纪的初始教堂到现在,2000多年来,她一直是基督教的教堂。这在阿拉伯城市很少见,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基督教堂一般都会被改建成穆斯林清真寺。</p><p class="ql-block">拿撒勒的居民几乎全是穆斯林,还有少数信仰基督教的阿拉伯人。拿撒勒的所有天主教的教堂都保持其原有的样貌和功能。</p> <p class="ql-block">教堂大门的浮雕,描述的是圣经的旧约和新约。</p> <p class="ql-block">教堂四壁挂满了全世界各地天主教分支送来的圣母子图。我挑两个一目了然的贴上,省得我介绍。</p> <p class="ql-block"><b><u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五饼</u>​<u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二鱼堂</u></b>也是耶稣传教时向群众显示神力的圣地之一,加利利这里有很多基督教徒心目中的圣迹。以色列旅游,基本就是看这些教堂,教堂下面压着圣迹。</p><p class="ql-block">这众多教堂中,我很喜欢五饼二鱼堂。这是一个外观非常简朴的东正教堂。教堂里面也简单无华,几乎没什么彩色玻璃窗的圣经故事画,也没有十字架和偶像。</p><p class="ql-block">五饼二鱼的故事说的是耶稣及其门徒在这里的旷野向群众传教,来听课的多达5000多人,到了饭点,师生都饿了。门徒问耶稣怎么办,耶稣让徒弟把余粮拿出来分给众人吃。可地主家也只有五块饼两条鱼,耶稣于是发功,让这点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5000人吃饱了还有剩余。</p> <p class="ql-block">教堂里做弥撒的祭坛也很简单,天花板上挂着中东地区教堂和清真寺里通用的吊灯,祭台下边那块石头,据说就是五饼二鱼神迹发生的地放方,石头之所以是黑色,因为耶稣在上面烤鱼来着。</p><p class="ql-block">祭坛前边地板上有五饼二鱼的马赛克图案。教堂地板上还镶嵌着许多花鸟鱼虫图案,这是我最喜欢的。因为这些马赛克镶嵌画的地板,完全是现代人用公元前传统的方法做出来的。</p><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时,正好有一部分地板在维修,我们得以详细了解马赛克镶嵌画的制作工艺。</p><p class="ql-block">图中女士是我们的司机兼导游。她是一位有点右倾思想的犹太人。她对奥斯曼帝国统治以色列400多年颇感气愤。但这并不妨碍她和她的阿拉伯同事谈笑风生。</p> <p class="ql-block">工人们先把石头锯成粉笔粗细的小石条,再把小石条切成马赛克小颗粒,然后一粒一粒敲进铺好粘着剂的地板上。</p> <p class="ql-block">拿撒勒还有一处教堂叫做婚礼教堂,我觉得那里应该去打卡。因为传说中那是耶稣第一次发功的神迹。可是我们团有人万里迢迢从加拿大多伦多和美国波士顿来参团,为的是要去浸礼圣地泡一下,浸礼仪式比较费时间,只好把暴走打卡的项目砍掉一些。我只能远远地拍一张那山上的教堂。</p><p class="ql-block">婚礼教堂的故事是说耶稣的妈参加邻居婚礼,主人家准备的酒不够喝。耶稣妈就让儿子想办法帮忙,耶稣把邻居家水缸里的水都变成了酒。</p><p class="ql-block">在上加利利地区,我们只参观了两个教堂,就跟着导游匆匆穿过阿拉伯人乱哄哄的街道回到车上下山了。上加利利原来就是山上,下加利利在谷底。</p> <p class="ql-block">下山后,我们先去洗浴中心。今天不知道是啥日子,到浸礼圣地参加浸礼仪式的人特别多。<br></p><p class="ql-block">浸礼圣地人声鼎沸,对我们非信徒来说,没什么可看。门口一个大商店,商店外墙上用瓷砖做出几幅圣经里耶稣的训诫。商店里有一个柜台,要受洗的人们排队在那里领取浴衣,浴衣可租可买。</p><p class="ql-block">到浸礼池得路过淋浴房和更衣室,我们从淋浴房外面可以听见淋浴水声喧嚣,闻到人们用浴液的味道,跟游泳池更衣室差不多。</p><p class="ql-block">水边有好多穿白浴袍的人排队等下水。妇女的尖叫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充满了节日的欢乐。这里的河水也像约旦河下游那个浸礼圣地的水一样是绿色的。却不如那里有一种安静的神圣。</p><p class="ql-block">看了这里我才明白,教皇为什么不到这里确认,这里就像个成人戏水池。</p> <p class="ql-block">瓷砖上写着圣经里的训诫。</p> <p class="ql-block">排队等洗澡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这是加利利地区饭店的招牌菜:圣彼得烤鱼。加利利湖里的鱼个头很大,跟大多数淡水湖出产的鱼一样,鱼肉应该鲜美,刺多。用明火烤出来的鱼一点没味,随盘端上来的调味料只有盐和一块柠檬。简单又健康的饮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u>迦百农</u></b>是我们当天的重头戏。</p><p class="ql-block">午饭后我们的车在渔村迦百农停车场放下我们。我们穿过一处花园,看到一尊耶稣复活后回到迦百农的雕塑,然后进入迦百农。</p><p class="ql-block">村口的墙上一块牌子写着“迦百农,耶稣之城”。这个加利利湖畔的渔村,被耶稣称作他的第二故乡,因为耶稣在这里宣传他的思想成绩斐然。渔夫彼得在这里皈依基督教,成为他的第一弟子,并且还收了雅各,马太,安德烈和约翰等人,从此耶稣有了十二弟子追随他周游列国。</p> <p class="ql-block">虽然后世公认迦百农是耶稣之城,这里却是渔夫彼得的家。彼得是上门女婿,在加利利湖畔靠打鱼养活老婆一家老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怕苦怕累,他最后抛妻别子跟着耶稣离家出走了。</p><p class="ql-block">图片右上角据说是彼得岳母家遗址,人们在遗址上建了一座东正教教堂(右中)。</p><p class="ql-block">图片下方两张照片是耶稣时代的教堂遗址,据信耶稣当年在这里传教。走出遗址的门,可以看见当年这座教堂四面都是民房。后来建的东正教堂也是建在迦百农民居遗址中间。</p><p class="ql-block">虽然耶稣称迦百农为“我的城”,他也因为迦百农的居民难以教化,预言迦百农“虽已升上天空,却将会坠入地狱”。</p><p class="ql-block">奥斯曼帝国时期,迦百农渐渐变成废墟。</p> <p class="ql-block">迦百农遗址的几座雕像。右下角图是一大群传统犹太妇女到迦百农参观。这种打扮的女性,不是阿拉伯妇女,也不是修女,是最保守的犹太已婚妇女。这是我们的导游告诉我的。开始我以为是信仰基督教的阿拉伯妇女,问导游爱尔,她告诉我,最保守教派的犹太妇女婚后是要剃光头的,为的是不可以让哪怕是自己的丈夫心猿意马。现在可以不剃光头了,但是出门必须把头发包裹起来。看样子,说头发是三千烦恼丝一点不为过啊。</p> 穿过被上帝遗弃的渔村迦百农,我们来到了波光粼粼的加利利湖边。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u>加利利湖,</u></b><span style="color:rgb(1, 1, 1);">以色列人称之为加利利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淡水湖,低于海平面213米。加利利湖对岸是戈兰高地,属于叙利亚的一段。加利利湖的出口是约旦河,约旦河流过约旦河峡谷到死海。约旦河峡谷在红海下沉入海,从对岸的非洲上岸,与东非大峡谷相接。</span></p><p class="ql-block">加利利湖是以色列的生命之湖。湖水供给以色列将近一半的饮用水。由于这里干旱少雨,一不当心就会赤地千里,以色列人特别珍惜加利利湖水,他们发明了管道水渠,管道水渠向城市和农业地区送水几乎不会有蒸发。也是因为有加利利湖水的滋润,整个加利利地区才能成为真正的流着奶和蜜的地方。需要说一下,1948年以巴分制,联合国把大部分加利利地区划给巴勒斯坦国,现在被以色列掌控。据说以阿巴斯的法塔赫政府在土地换和平的谈判中,已经表示放弃这块土地。但是,巴勒斯坦国不放弃东耶路撒冷。所以谈判一直没法达成共识。</p><p class="ql-block">以色列基布兹的农业科研人员,不仅研发了很多适用于沙漠干旱缺水地区的灌溉系统,他们还引种了很多当年根本无法在这块土地上存活的果树。由于用的是地下管道灌溉,加上这里的太阳特别好,这里出产的热带水果特别好吃。我们在以色列时,在耶利哥吃到了香蕉,在耶路撒冷吃到了橘子和葡萄,在特拉维夫吃到了桃子。好吃啊!这些水果个头不大,但是果味馥郁,让我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p><p class="ql-block">以色列人现在能吃到自己国家出产的桃子,西瓜,芒果,香蕉,橘子,葡萄,甚至还有牛油果。</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初犹太复国先遣队的梦想,被掌握着高科技手段的基布兹成员实现了。</p><p class="ql-block">看着这块土地上的社会主义新气象,我心中感慨,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p> <p class="ql-block">加利利湖地区远眺</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向日葵田和远处整齐的农田</p> <p class="ql-block">橘子树和田野里的华为5G基站。</p> <p class="ql-block">芒果树</p> <p class="ql-block">香蕉林</p> <p class="ql-block">牛油果树</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区还有一些传统的工业。比如说建筑工程和天然气工厂。但是因为俄乌战争,以色列也加入制裁俄罗斯,暂时无法从俄罗斯进气,地中海边的这个天然气工厂暂停生产。</p><p class="ql-block">以色列的高科技产业也相当有吸引力。在特拉维夫,我们遇到一些外向的年轻人和我们聊天,他们都是来特拉维夫出差或者在特拉维夫大学学习的,而且都涉足高端技术领域。其中不乏中国大陆的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u>海法</u></b>是地中海边的一座城市,以色列第三大城市,位于西加利利。</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u>巴哈伊花园</u></b>是海法的地标性建筑。</p><p class="ql-block">海法是一座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也是一座与世无争的城市。这座城市里各宗教信仰,世界各地移民和平相处,从来没听说海法发生过宗教种族冲突。这座城市有很多风格迥异,奢华好看的房子。这些房子构成了山城海法美丽的街景。而最辉煌的建筑,是巴哈伊花园。</p><p class="ql-block">巴哈伊花园是巴哈伊教的创始人巴孛的陵寝。据说巴哈伊教的总部就在附近。</p> 巴哈伊花园2001年建成,2008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将其定位世界文化物质遗产。<div>我真心愿意相信这座壮丽的建筑是一座花园。这个世界上的宗教太多,因宗教引起的冲突更是此起彼伏,平白多出一个比别的宗教年轻几千年的宗教,还要凌驾于世界其他宗教之上,不是什么好事。</div><div>不如只看世上美好的东西,对个人自认为丑恶的事物扭头表示拒绝。</div> <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u>凯撒利亚</u></b><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海法附近的一座古城。这里在公元前90年就是犹太人的城市。罗马人攻占了这里后,让大希律王管理。大希律王在此大兴土木,建成了一座集古希腊和古罗马风格为一体的繁华港口城市。这里有恢弘的罗马宫殿和希腊神庙,有圆形歌剧院和椭圆形赛马场。为了建造宏大的宫殿和神庙,大希律王下令从耶路撒冷的圣殿山上运来所罗门王第一圣殿遗留的巨型石块。所罗门王还下令深挖海港,建成坚固的深水人工港,人工港码头伸向地中海远处,可以同时停十几艘大船,是当时地中海第一大港口。</span></h1><div><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凯撒利亚的辉煌一直延续到拜占庭时期。</span></div><div><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十字军东征时,凯撒利亚港沦为战场。历经战火的凯撒利亚又经历了几次地震,当年壮观的城市建筑倒的倒,塌的塌,大多数沉入海底,昔日辉煌的城市,最后湮没无闻。</span></div><div><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直到以色列建国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出资,将这座沉沦千百年的古城开发成旅游地。</span></div> <p class="ql-block">这座圆形歌剧院,现在还可以使用。我们去的时候,歌剧院舞台上搭着的音响布景还没有拆除。</p> <p class="ql-block">椭圆形竞技场。可以脑补赛马和两轮战车比赛时在这拐弯处人仰马翻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宫殿遗迹。左上图片是大希律王的海景游泳池。原来我们现代装潢设计师引以为最时髦构思的无边界海景游泳池,早在2000年前的奢侈王大希律早就享受上了。</p> <p class="ql-block">凯撒利亚椭圆形跑马场的尽头,有一座十字军时期的城堡。</p> <p class="ql-block">凯撒利亚历经战火,到十字军骑士攻占了这里后,宫殿港口已经不堪使用。当时的法国国王在离旧港口不远一个叫阿克的地方重新构建工事,修建城堡。这个离犹太人的城凯撒利亚几步之遥的小城,从来就是阿拉伯人的家园。所以这里到处是清真寺。而十字军骑士时期的圣约翰城堡,是当时的十字军军部。那时候的军部,也是骑士们的俱乐部。兵痞们目无法纪(可能就没有法纪),高兴了不分派别在城堡里酗酒胡闹,一言不合就团结在各自的军旗下打群架。</p> <p class="ql-block">阿卡小镇的地标,绿顶清真寺。</p><p class="ql-block">离开阿卡,导游开车带我们一路往北,一直开到以色列最北的边防哨所。</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黎巴嫩和以色列的边境以前是和平的边境,两边人民互相走动,以色列这边的穆斯林让他们的孩子去黎巴嫩上小学上中学,那时边防没有这么严格。后来黎巴嫩真主党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掌管了黎巴嫩边境后,多次开枪打伤以色列士兵,往以色列这边发射炮弹,这里就不再是和平的边境了。导游让我们放心,我们这里离黎巴嫩太近,炮弹打不到。</p><p class="ql-block">图中牌子上标明,这里的边境离耶路撒冷205㎞,离贝努特120㎞。其中间地带由一支12000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巡逻。</p><p class="ql-block">边境曾经有小火车,方便两国民众串门走亲戚上学,现在也不通车了。</p><p class="ql-block">边境有一个最北的基布兹社区,我在停车场看见一辆基布兹的卡车,非常兴奋,见不着人家公社社员,跟公社的大卡车合影也很满足。</p><p class="ql-block">我还在停车场遇到两个带枪的年轻人,我问他们是不是基布兹的人,他们说不是,基布兹的人不穿军装。但他们也是在边境这边工作学习的人,他们做其它工作。</p> <p class="ql-block">现在想来,在上下加利利地区跟团游是一个错误。这里可以说是以色列的鱼米之乡,处处农田果园,人民平和,社会安定。不会有在约旦河西岸那种不毛之地,饭点找不到饭馆的担心。</p><p class="ql-block">我现在觉得应该从耶路撒冷乘火车到特拉维夫,住一晚。第二天租车去海法,住海法。然后在加利利地区游览,这里景点分散,但开车去都在半小时车程内。只有这样,才能把景点都仔细看到。海法一天半,下午回特拉维夫,游雅法古城和参观博物馆。最后一天是安息日,逛街,海滨闲坐。</p><p class="ql-block">第二天飞回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