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隨筆:翰墨飄香52.杜牧詩選17.齊安郡後池.

振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美景哀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賞析</b></p><p class="ql-block">杜牧在晚唐诗人中具有特殊的位置,他的诗语言华美而含蓄,意境妍丽而清幽。特别是他的绝句,常常能在极短小的篇幅中,描摹出一幅色泽鲜艳的优</p><p class="ql-block">美画面,用最为精炼的语言,传达出幽深的情思。《齐安郡后池绝句》,就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菱透浮萍绿锦池”诗的起句,紧扣诗题。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满眼的青绿,柔和而又宜目。特别是一个“透”字,绘出的是菱的傲然突</p><p class="ql-block">起,其形象之兀立,可感可掬,这也为满池平平的绿萍,添加了一种属于诗人内心的情绪。次句“夏莺千啭弄蔷薇”,由池中之景转入岸边之象,这是池塘夏色图必不可少的衬托。岸边蔷薇摇曳,而摇曳的蔷薇中,传递出来的是莺的婉转的歌声,这歌声拨动着花儿和叶儿的颤抖。一个“弄”字,又将“千啭”的无形的声音有形化了。这样的一幅图画中,有声与色的搭配,有动和静的结合,同时诗人还将自己的情感,密含在风景的描写中,给人以深至的回味。</p><p class="ql-block">“尽日无人看微雨”,这句看似闲笔,却十分耐人寻味,“微雨”使得诗的画面染上了一层寂寥、迷离的色彩,“尽日无人”,却隐然托出“看”景的诗人,其百无聊赖的孤独情状,在物景中时隐时现。“鸳鸯相对浴红衣”,诗人也许是意识到了画面色彩的搭配素净有余而明艳不足,于是,末句又为这幅画添上了艳艳的一笔。鸳鸯的“红衣”不仅在一片葱</p><p class="ql-block">绿中格外的醒目耀眼,“鸳鸯相对”的戏水,同样还暗衬出诗人的孤寂和幽怨。杜牧是一个素有政治抱负的人,却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平生之志,百无一酬。所以,他的眼底、笔下的自然景观,无论是绿的浮萍、黄的夏莺、粉的蔷薇,还是色泽艳丽的鸳鸯,都给人以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而隐逸于这些色彩背后的,则是诗人欲说还休的人世间的无限感慨,于是那看似靓丽的景观,也就自然地漫溢着一种哀愁。景中有人在,景中有情在,诗人内心深处的隐情,就这样曲折地浮沉在诗的字里行间。</p><p class="ql-block">诗人的另一首诗《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也完全可以作为这首诗的参读。在这首诗中,“两竿落日”之景,“半缕轻烟”之象,都依傍着一种原于心灵深处的“恨”,这种“恨”,是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诗人自我内情不期而遇的融合。对照两诗,当然,《齐安郡后池绝句》的色彩更为靓丽,意境更为空灵,也就更有若即若离之妙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錦池孤獨情</b></p><p class="ql-block">《齐安郡后池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单纯看这首诗,它俨然是一幅清幽而妍丽的风景画,美得令人心醉。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有菱叶、浮萍、池水、夏莺、蔷薇等景物。其实,很多人只看到它的美,却没有看到它的孤独。这首诗实际上是抒发了杜牧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孤独之情。</p><p class="ql-block">会昌二年(842年),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这首诗便是写于这一时期。题目中的“齐安郡”,便是黄州,唐代在天宝年间曾改州为郡。由此可见,杜牧这首诗并不是单纯的描写初夏的后池景物,而是景中有人有情,极具含蓄美。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杜牧的这首《齐安郡后池绝句》:</p><p class="ql-block">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p><p class="ql-block">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p><p class="ql-block">首句“菱透浮萍绿锦池”,杜牧主要是描写了池面的景色。它的意思是说,在蒙蒙细雨的笼罩下,露出水面的翠菱,铺满池面的青萍,就好象在池中织成了一片绿锦。仅从首句来看,杜牧的设色便能使人产生美感。“绿锦池”,是杜牧直接点出绿色,而“菱”和“浮萍”则是暗示绿色。可见在色彩的点染上,这句诗的美妙。</p><p class="ql-block">次句“夏莺千啭弄蔷薇”,描写的则是岸边的景色。即在蔷薇从中传出夏莺婉转地鸣叫声。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这句诗则在首句设色的基础上,恰似在一片绿锦上绣出了黄鸟、黄花。夏莺的羽毛是嫩黄色的,初夏开放的蔷薇花也多半是黄色。如此一来,可见这首诗的色彩感和画面感都非常的强烈。同时,莺声还起到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作用。为下文描写环境的静寂和内心的孤独之情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第三句“尽日无人看微雨”,即整日都没有人来观赏这细雨朦胧中的美丽景色。它不仅展示出了一个“尽日无人”的静寂环境,而且还含蓄的表露出了杜牧这一位尽日看雨之人。他整日都在看雨中之景,言下之意,则是他目前一个百无聊赖的情状,也透露出杜牧的孤独之情。</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句“鸳鸯相对浴红衣”,意思是说,在池面有一对鸳鸯,正在细雨中戏水。一方面,鸳鸯的红衣为整首诗的画面增添了更为醒目的色彩。另一方面,鸳鸯的成双成对,也含蓄的表露出了杜牧的孤独。而孤独,必然会从眼前之</p><p class="ql-block">景,产生很多联想。但杜牧在这里并没有道出,这便是古代诗歌的空灵含蓄之美。</p><p class="ql-block">综观杜牧的这首诗,无疑全文都在写景,但是它又在道出孤独之情。景中有人有情,便是这首诗的取胜之处。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极具含蓄美,耐人寻味的千古佳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