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医护理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现代医学将“中医护理技术”也称为“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范围广泛,历史悠久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辩证观的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冶”的原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p> <p class="ql-block">取生姜,选新鲜老姜。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点燃艾柱,放入艾灸盒中。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艾灸盒,以皮肤局部潮红不起疱为度。灸毕可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p> <p class="ql-block">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隔姜灸用的姜应选用新鲜的老姜,宜现切现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p><p class="ql-block">2.在施灸过程中若不慎灼伤皮肤,致皮肤起透明发亮的水疱,须注意防止感染。</p> <p class="ql-block">拔罐放血疗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拔罐放血疗法两种治疗方法结合在一起。一个是放血疗法,一个是拔罐疗法。一般用三棱针或者比较锋利的针灸针,在特定的穴位或者特定的病灶处、脉络瘀堵的地方进行放血,放完血之后进行拔罐。局部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消毒的时候一般用右手消毒,左手作为辅助,把住病灶处。消毒完之后右手拿上三棱针再进行点刺,点刺的时候一定要快,一般点刺扎进皮内1-3mm进行出血,血液出来之后,右手持火罐,左手持止血钳,加上95%的棉球进行拔罐。通过把体内的瘀血拔出形成祛热的作用,形成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清热的作用,对疼痛性疾病或者皮肤病效果不错。</p> <p class="ql-block">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皮肤过敏,全身枯瘦或皮肤失去弹性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全身剧烈抽搐或烦躁不安者浮肿病或水肿者重度失血,出血性疾病或者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友病患者),妇女月经期妊称妇女的腹部以及腰骶部六岁以下儿童,七十岁以上老人,精神病,水肿病,心力衰竭,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有出血倾向的疾病以及眼耳乳头前后阴心脏搏动处,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发过多的部位毛发过多的部位和白血病体质虚弱,贫血,孕妇产妇,凝血机制不良者,晕针,晕血者,重大病症患者禁止使用放血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传染病患者不能放血,过度饥饿,过于紧张,太疲劳,大汗,大泄之后不宜进行刺络拔罐治疗,放血前首先给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紧张顾虑,放血所使用的针具和罐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随时关注患者放血调整过程中的身体状况反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易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放血后24小时不宜洗澡或游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患者皮肤如果有创伤、溃疡面,这是不能刺络拔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