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脉中华传统,根植文化自信”——2022级10班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范蔼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友同行 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社会实践中同疑问、同探讨、同解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共同度过难得可贵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带着满满的憧憬与期待,出发🚌🚌🚌~</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品味非遗文化,更懂华夏之美</p> <p class="ql-block">扎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防染技艺,通过将棉、麻、丝等被染物进行结扎、捆绑后,采用天然染料染制,从而获取不同纹样的工艺。</p><p class="ql-block">草木染手作中,永远有不期而遇的惊喜,我们在整个创作中只参与前半部分,后续部分完全交给材料,水、温度、染料、材质、天气。</p><p class="ql-block">在时间的流逝中,色彩在布帕上尽情绽放。这样精细叉浪漫的过程,能让孩子忘却繁杂的功课、忘记平日的小小烦恼,完全沉浸其中,享受扎染的纯粹乐趣</p><p class="ql-block">扎染之美,美在随心所欲,美在独一无二,在拆开绳子前,我们永远不知道将是什么色彩与圈案,一如各自生命的独特绽放。</p> <p class="ql-block">  一砖一瓦,沉淀了岁月的绵长。</p><p class="ql-block"> 一纸一墨,记录了历史的荣光。</p><p class="ql-block">在照相技术发明之前,拓片是最能准确、传神、完整的记录与传达民族文化的方式。</p><p class="ql-block">南风知我意,国潮正当时,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一起领略非遗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塞城公园,体验北漠风光</p> <p class="ql-block">  沙漠曾淹没了中国古代十万匈奴人在公元5世纪蒸土构筑的都城。由于中国在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治沙方面的不懈努力,使这座沉睡千年的城池从沙漠深处浮现出来,渐渐恢复匈奴古都的历史风貌。同学们在塞城公园领略北漠风光,感受团队力量,在观察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爱国主义教育</p><p class="ql-block"> 回望来时路,曾经的伤痛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甲午惨败到辛丑之溃,从日本全面侵华到朝鲜战争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历史给予我们深刻启示,拥有强大坚固的国防力量、拥有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有安全保障,人民才能拥有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p><p class="ql-block">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国防安全,与青少年息息相关。同学们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科技、国防形势与任务。在接受国防教育的过程中缅怀革命先烈,重温民族图强的伟大历程。凝聚强国强军意识,争当有国防观念、国防自信的时代新人。</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农场共创,种植快乐</p><p class="ql-block"> “相信士地的力量!”,中国人农耕的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当看到从播种、施肥然后到成长的那一刻,那种生命力的感染性是任何知识都无法替代的。</p><p class="ql-block"> 因此,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带他去广袤的田野中,让他亲自去感受自然,在劳动中体会生命的力量,成长为更加坚韧的人。</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感受木作,体味匠心。</p><p class="ql-block">木艺,自古以来就备受国人的青睞,其在实用家居上尤为体现。大到桌椅床柜,小到玩具镜框,木头材质的家居不但结实耐用,更有经手工精致雕刻的图案和独一无二的纹理。比起陶艺和其他材质的手作,木艺更接近生命自然。</p><p class="ql-block"> 质朴的原木颜色,没有一丝一毫的浮华,物大沉稳,物小精巧。自然纹理之中是深深浅浅的岁月时光,积聚着生命的厚重。</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通过制作木艺品,感受其不仅仅承载着实用的功能,它无可比拟的天然装饰作用,自身散发出的、来自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气息。</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一台石磨,一把黄豆</p><p class="ql-block">石磨是人类最原始的豆浆生产工具</p><p class="ql-block">最早的石磨发明人要追溯到</p><p class="ql-block">中国建筑鼻祖木匠鼻祖——鲁班</p><p class="ql-block">最初人们用石磨研磨米粉、面粉</p><p class="ql-block">后来石磨豆浆在民间流行开来</p><p class="ql-block">看似简单的豆浆,其实制作过程非常复杂</p><p class="ql-block">需要经过选料、浸泡、碾磨、过滤、煮浆和滤熟浆六道工序</p><p class="ql-block">只有长时问耐心研磨,才能喝上好喝的豆浆</p><p class="ql-block">在石磨豆浆研学课程中</p><p class="ql-block">同学们轮番上阵,在小小的石墨上大显身手</p><p class="ql-block">与小伙伴们携手,互帮互助共同制作出了豆浆</p><p class="ql-block">自己用石磨磨出的豆浆</p><p class="ql-block">真的会更加细嫩、柔滑、清香</p><p class="ql-block">古法石磨豆浆体验课</p><p class="ql-block">让孩子浮躁的心安静下来</p><p class="ql-block">学会细心观察、动手探索、劳动实践</p> <p class="ql-block">第七站▶:体验中式面点,共创国风美学</p><p class="ql-block"> 花馍起源于中国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传到现在,也有了自己独特的工艺和内涵,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过年、订婚宴、迎亲酒席、满月酒上也经常能见到造型独特的花馍,带着家人的美好祝愿,比蛋糕要受欢迎。</p> <p class="ql-block">第八站▶:凝聚红土之情,塑造人间之魂。</p><p class="ql-block"> 中国泥塑艺术源远流长,20世纪70 年代出士的秦始皇兵马俑,令人信服地表明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末期,我们的祖先便将泥塑艺术发展到规模宏大,塑制精美,造型逼真,神韵生动,技艺成熟,手法圆润,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同学们通过泥塑体验,将自己的思想注入自己的泥塑作品中,用自己小小的作品,体会大大的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第九站▶:燃动青春,展现风采</p><p class="ql-block"> 到底什么是青春呢?或许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只能用一些美好的词语和字眼去形容它。青春,是盛夏,是校园,是课间有趣的笑话,是默契的眼神,是傍晚窗外六点半的晚霞,是热烈、勇敢、全力以赴地前行。那些日子,点点滴滴的画面,拼凑成了我们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在舞台上,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青春风采!</p> <p class="ql-block">初一10班陈昊泽,辛民马头琴表演</p> <p class="ql-block">第十站▶:神秘的阴山岩画,疾驰的中欧班列</p><p class="ql-block"> 早在公元5世纪,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阴山岩画就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发现。他在著名的《水经注》 中作了详细的记述:“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乘然成著,类似困焉,故亦调之画石山地。”</p> <p class="ql-block"> 中欧班列是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横跨欧亚大陆,目前已铺设有 82条运行路线,分别通向欧洲24 个国家的195个城市,逐步形成网状形路线,成为了新时代亚欧陆路运输的骨千通道。</p><p class="ql-block"> 中欧班列的优势在于其可靠性和高效性,班次稳定、集装箱运输、适合大宗货物集中运输。与传统的海运方式相比,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大大缩短。</p> <p class="ql-block">终点站▶:闭营仪式</p> <p class="ql-block">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来源于实践,不出去实践何来认知。通过社会实践,既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增强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同时,社会实践还能让我们和社会零距离接触,更早地认识社会,培养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带着不舍我们结束了三天的社会实践旅程。在活动最后,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向陪伴自己三天的教官告别。愿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学会探索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享受生活,感恩生活。进一步根植文化自信,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用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中华!</p>